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铁观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湾铁观音台湾茶的一种。在日治台湾时期,由制茶师张迺妙与张廼干于1985年自中国福建安溪引进铁观音茶树,以闽南乌龙茶制法制成的茶叶。是一种半发酵茶,属于球形包种茶,被列为包种茶之一,有时也会被归类在台湾乌龙茶中。

在台湾,以产地命名,分为在台北市木栅区,新北市坪林区,石碇区的木栅铁观音,以及产于新北市石门区的石门铁观音

概论

铁观音原是起源于中国福建安溪的一个茶树品种,在日治时期引进台湾。当时除了茶树之外,由福建安溪来台湾的制茶师,带来制茶法,以方形布包裹茶叶,将茶叶揉成球形状,经过转动揉捻,将布球茶包放入称为“文”的焙笼上慢慢烘焙,使茶叶形状逐渐弯曲,形成球形包种茶,经由球形包种茶制程的茶叶,也被称为铁观音。

相同的制茶法,制作成半球形包种茶,即为台湾乌龙茶

历史

在台湾日治时期,于1895年制茶师张迺妙与同乡张迺干,由福建安溪引进铁观音茶树以及制茶技术,于“茶叶共进会”比赛中荣获头奖,成为台湾铁观音的开端[1]

张迺妙最初种植在自家后院,1896年,再度自福建安溪购入千株铁观音茶苗,种在自家茶园中。当时担任木栅区长的文山茶业公司负责人张德明,与张迺妙一同至安溪,购回3000株铁观音茶苗,在繁植后,张德明分送给木栅区的茶农种植。文山茶业曾聘请由中国福建聘请制茶师前来教授制作铁观音技术。1937年,张迺妙回安溪省亲,再度带回制茶技术,之后铁观音制作成为台湾重要的产业。

1980年代,在茶叶改良场的技术指导下,石门区农会开始用硬枝红心来制作铁观音,成为当地名产。1991年,石门农会由电炉烘焙法改为人工烘焙,采用龙眼木炭,制作出有特别香气的铁观音,与木栅铁观音齐名[2]

茶树品种

铁观音最早是一种茶树品种,俗称“红心歪尾桃”,具有明显的红心、歪尾以及叶片向上卷曲如波浪状手形等特征。制成茶叶,在冲泡后,有“茶色泽乌润、沉重似铁”的外观及口感,因此称为铁观音[3]

现今可以制作铁观音的茶树品种,包括了硬枝红心金萱四季春等品种。制作出来的只称为铁观音。

产地

台湾的铁观音最早起于起源于台北市木栅区一带,称为木栅铁观音。之后产地扩及新北市坪林区、深坑、石碇一带。

新北市石门区,在1960年代后,以硬枝红心品种茶树,制成铁观音,称为石门铁观音。

分类法

台湾传统分类

台湾传统分类中,属于包种茶中的球形包种茶。

以铁观音茶树,经由球形包种茶制法,制作出的铁观音,称为正欉铁观音。以其他品种制作出来的,只称为铁观音。

中国分类

中国六大茶类中,被归类为青茶,也被当成是一种乌龙茶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