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铁DR2100型柴油客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鐵DR2100型柴油客車
Remove ads

DR2100型柴油客车的前身为KiHa100型是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为了与公路运输竞争,于1933年向日本车辆购置5辆中型汽油客车,并且行驶于竞争最激烈的淡水线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其中一辆战损,其馀车辆经过多次改装以及编号重整,成为DR2100型柴油客车

事实速览 台铁DR2100型柴油客车, 概览 ...
Remove ads

概要

在1930年代初期,台湾的公路运输快速兴起,短程的运输开始被公路运输瓜分[9]:202,尤其淡水线受影响最大[9]:207,因此跟随当时日本本土趋势潮流,各个铁路系统开始陆续引进汽油引擎的客车,作为短途客运运输车辆,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也跟上潮流,于1930年引进台湾第一款内燃机客车:kiha1型(キハ1形)小型汽油客车,到了1932向日本车辆制造川崎重工购入KiHa100型(キハ100形気動車)与kiha200型(キハ200形気動車中型汽油车,也是DR2100型及DR2200型的前身,两者外观设计大致相同,然因制造方不同,而分有两型之分[6][10],是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第三款汽油客车,亦是第一款中型汽油客车,外观上也是台湾首款圆头流线型的车体[4]。历经多年改造与编号变更,成为现今的DR2100型汽油客车[8]

营运

营运初期行驶淡水线,取代了蒸汽机车成为主力车辆[11]:249,主要往返台北站淡水站之间[3][12],1933年11月15日改点为了方便北投地区的乘客,所有台北—淡水之间的直达列车,改为绕经新北投站[13],1960年改至台湾南部地区作中短程客运列车使用[3],行驶于台南往返枋寮之间,主要行驶于台南、高雄以及屏东之间,至枋寮的列车一天仅有两班[8]

编号变更

本型车出厂时原定名为“KiHa100型”。1937年4月,台湾总督府铁道部进行车辆编号制度改革,车型前加注换算吨数(如Ko代表20公吨、Ho代表25公吨、Na代表30公吨),并以马力数决定型号千位数位:100以下为“1”,100至未满200则为“2”。依此规范,本型车被改编为“HoKiHa2100型”。此次编号方式后续亦影响战后台铁柴油客车的编号原则,例如DR2500至DR3100型,均可追溯至此一制度[3]

战后,车辆编号再次调整,先改为“TGA9100型”,1949年简化为“GA9100型”[注 1]。1956年更换柴油引擎,翌年(1957年)型号随之改订为“DR2100型”。其中,DR2102号车原为GA2105号,因HoKiHa2102号于战争中毁损未保存,该号码形成空号,后续遂以前移方式填补而编入[5]

1967年至1971年间,随著车体进行大规模更新,吨位亦调整为35公吨,成为现行的车辆编号[5][8]

更多信息 新出厂, 1937年改订 ...

规格与构造

车体

本型车最初出厂时,车体长17,000毫米,依连结器形式不同,全长分别为17,820毫米或17,766毫米;车体宽2,400毫米,高3,745毫米,地板高度1,250毫米[1]。外观采圆柱状流线型设计[11],车头中央上方设有一颗圆形大灯,下缘两侧配置车尾灯。车侧自两端圆弧起算3,595毫米处设有一扇上下车车门,每扇车门宽760毫米;车门之间平均配置宽584毫米、高835毫米的车窗,并以200毫米间隔分开。车体两端及两侧另设有宽540毫米的乘务员用车门[1]

1960年,车体进行首次大幅更新,原先的圆弧车头改为平面设计,并增设贯通门。两端端面配置亦随之改变:其中一端在贯通门两侧增设挡风窗,另一端仅右侧设有挡风窗,左侧则封闭并设置厕所。此时贯通门与挡风窗的固定窗高度均自地板起算800毫米,窗高835毫米[1]

1963年至1964年间,转向架陆续更新,车体高度调整至1,125毫米[1][6]。1967年至1971年再次进行全面翻修,车体长度延伸至19,916毫米,并将车窗改为当时流行的巴士窗设计,自此原有的圆头外观与旧式车窗完全被取代[5][6]

1983年至1985年间,再由唐荣铁工厂进行车体与设备更新,取消巴士窗,改为上下推拉式车窗。更新后车体长19,000毫米,全长19,916毫米,车宽2,660毫米,高3,600毫米,成为现行外观形态[1][6],同时车重来到35公吨[5]

Remove ads

客室设备

本型车最初出厂时,驾驶台位于端面中央,仅设单人驾驶座椅,座椅后方配置可容纳6人的长条座椅,位置介于乘务员门与乘客车门之间。车厢中段则在前后两扇乘客车门之间设置10排面对面布置的非字型座椅,每个靠走道的座位均附有简易扶手,供乘客抓握[1]

1960年进行车体更新时,座椅更换为通勤型长条座椅,并首次将驾驶室独立划分为封闭小空间;同时于车尾靠近驾驶室一侧增设厕所,成为本型车首次配置卫生设施[1]

1963年至1964年间再度更新,车内座椅改为翻背式设计,一扇车窗对应一组座椅,提升乘坐弹性与舒适度[1][5]。1983年至1985年间由唐荣铁工厂进行翻修时,车厢内加装行李架,方便旅客存放随身行李,进一步改善乘车环境[1][6]

保存车辆

台铁局与国家铁道博物馆于2018年签署DR2102、DR2203、DR2404及DR2303等4辆柴油客车之动态保存修复合作协议,经过3年考证,于2021年委托唐荣铁工厂进行正式修复作业;经过三年的修复后,已于2022年5月完成修复作业,其中DR2203修复完毕后将回到国家铁道博物馆进行动态保存,并维持末期之孔雀蓝涂装;DR2102于2025年4月17日复籍后配属于彰化机务段,并于2025年4月19日和26日作为邮轮式列车行驶于内湾线新竹~内湾区间。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