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
台灣日治時期的鐵道專責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简称铁道部)是台湾日治时期的官营铁路专责机构,隶属于台湾总督府辖下,为现今台湾铁路公司的最早前身。其办公厅舍位于台北府城北门旁,目前列为国定古迹保护,并做为国立台湾博物馆铁道部园区使用。
Remove ads
沿革

为火车车轮与铁轨断面;用于服饰帽章车轮外围加上樱叶、樱蕾合抱桐纹
明治二十八年至三十年(1895-1897年),铁路的相关事务是由台湾铁道线区司令部管理,是兴筑台湾军用铁道的时期。主要由日本陆军省与递信省中具备经验的技师支援本期工程,其中关键的来台日籍技师小山保政等人皆来自递信省[1]。台湾铁道线区司令部后来于1897年将铁道营运转移给台湾总督府民政部,由底下的“铁道挂”掌管铁道营业运输事务[2]。而后为了兴筑纵贯铁路,明治卅二年(1899年)4月1日成立“临时台湾铁道敷设部”,尔后的日籍技师则多采用刚从专科毕业就来台工作之新人负责铁路铺设相关事务:[1][2]。为了节省经费、统一事权等因素,乃在同年(1899年)11月8日废除铁道挂与临时台湾铁道敷设部,成立台湾总督府铁道部,负责管理铁路的建设、保存、运输及私设铁路[3][2]。成立之初,铁道部内设有5个课,并有2个出张所[2]。后因总督府整顿行政与财政,铁道部在大正二年(1913年)进行组织调整并废除打狗出张所,减少152名职员[2]。在缺乏技术人才养成机构的情况下,铁道部开始遴选人员前往日本铁道院职员中央教习所进修以填补业务上短缺之需求[1],但由于铁路营运业务仍日渐增加,铁道部于大正六年(1917年)再次进行人员调整[2]。
Remove ads
1920年代因为经济走向不景气,总督府再次紧缩开销,加上大正十二年(1923年)九月,日本内地发生关东大地震,造成土木人才大量短缺[1]。而为了统一交通行政,遂在大正十三年(1924年)12月25日成立交通局,将铁道部改隶于总督府交通局之下[注 1][5][2]。在此过程中,铁道部从6课20系改成4课13系[2]。然而由于人员不足以因应庞大的铁路业务,且需要进行铁路改良工程,于是昭和二年(1927年)再次调整组织,新设改良、运输、工作3课、废除汽车课[2],并大量晋升有多年经验的技手成为技师以填补职位短缺[1]。这次变动使得铁道部判任官以上人员增加109人、下层雇员增加307人、佣员增加505人[2]。昭和四年(1929年)5月再次扩大规模,将庶务课分出经理课[2]。由于经济不景气与汽车运输业的竞争,铁道部收入减少面临营运困难,于是节约人事费用来因应[2]。昭和六年(1931年)进行裁员,该年铁道部职员人数减少了546名[2][2]。而为了因应公路运输的竞争,铁道部在昭和八年(1933年)增设自动车课、恢复监督课,至此铁道部内共有9课,职员人数大致恢复到裁员前的状态[2]。
昭和十六年(1941年)后,随著太平洋战争的发展台湾成为南进政策重要的基地之一,铁道部业务量快速增加,因此将庶务、经理、运转、工作、建设改良等课进行扩张[1],并配合南进政策开始训练更多的技术人员前往战场支援。太平洋战争末期(1942年)满尾君亮受聘担任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长并推动与日本铁道部的人事交流,从日本铁道省异动石冢宇吉等日籍官员前往台铁任职以因应战时局铁重建等特殊任务[1]。
1945年,二战结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收台湾,根据先前拟定之“台湾接管计画纲要”等书面文件的安排[1],铁道部先改制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铁路管理委员会、后改制为台湾铁路管理局,加上战后台湾的交通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有许多在台日籍行政人员因专业业务需求被留用于台湾[1]。虽然在改制过程中,受到国民政府东北铁路概念分工影响,部分组织工作分配与原本的铁道部不同。总体来说,由于总督府铁道部几十年在台发展的成就积累及影响甚大,因此其仍然堪称台湾铁路局之前身。
Remove ads
年表
- 1895年(明治28年)6月10日:日本陆军的临时台湾铁道队重启台北至基隆间的运行。
- 1895年(明治28年)7月10日:临时台湾铁道队重启台北至新竹间的运行。
- 1899年(明治32年)4月1日:台湾总督府设立临时台湾铁道敷设部。
- 1899年(明治32年)11月8日:临时台湾铁道敷设部改组为台湾总督府铁道部。
- 1900年(明治33年)11月29日:打狗至台南间开业,是日本统治台湾后开通的第一条新路线。
- 1908年(明治41年)4月20日:纵贯线全通。
- 1908年(明治41年)10月20日:台湾铁道饭店于台北站前开业。
- 1924年(大正13年)12月25日:台湾总督府铁道部改组为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
- 1926年(大正15年)3月:台东线全通。
- 1933年(昭和8年)7月:巴士事业开始。
- 1940年(昭和15年)10月:急行列车开始运行。
- 1945年(昭和20年/民国34年)10月:日本统治结束。台湾总督府铁道部被国民政府接管,并改制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铁路管理委员会。
- 1948年(民国37年)3月:铁路管理委员会改组为台湾铁路管理局。
Remove ads
组织
铁道部的人员受限于预算等因素,长期处在不足的状态,上层干部多有兼任的情形(如工务课长兼任改良课长等等),而基层人员也因为增员速度赶不上业务增长速度,有难以消化现场事务的状况[4]:60。铁道部的从业人员之工作时间平均高达12.5小时[2]。
- 1899年,“总督府铁道部”时[2]:
- 本部:庶务课(总务课)、工务课、汽车课、运输课、经理课
- 2个出张所:打狗出张所
- 1913年,组织调整[2]:
- 本部:庶务课(总务课)、工务课、监督课、营业课、计理课、工作课
- 运输事务所、保线事务所、出纳事务所
- 1939年(昭和14年)时点
- 铁道部本部:庶务课、经理课、运输课、运转课、工务课、工作课、建设改良课、自动车课、监督课
- 花莲港铁道出张所
- 台北铁道工场
- 高雄铁道工场:铁道从业员养成所
历任部长
Remove ads
掌管路线
- 北部线:基北线、北新线、北淡线
- 中部线:丰中线、中员线、员二线、苑王线
- 南部线:嘉南线、南高线、高屏线
- 南回线:屏枋线、南回本线、恒春线、四重溪线、满洲线、鹅銮鼻线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