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四坊二十四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四坊二十四里为南台湾于明郑时期的行政区划,此建置后来在清领时期被清廷沿用,日治时期又被台湾总督府整理后应用在地籍上的“堡里乡澚”制度,一直到1920年地方制度改正才全部废除。不过当初拟定的坊里名称,至今仍常见于当地的路名、区名、村里名等。

历史
1661年,郑成功于南台湾开国立家,称台湾为东都明京;并且于今台南市一带设立承天府、以北设天兴县、以南设万年县,并称“一府二县”。1662年,郑成功病逝,由世子郑经即位。1664年,郑经重新划分行政区,改东都为东宁,保留承天府,升天兴及万年二县为天兴州和万年州,并增设南路、北路及澎湖三安抚司,合称“一府二州三司”。此外,郑经在一府二州的辖下分别设置了四坊和二十四里。[1]1683年,清朝将领施琅攻下台湾,废除明郑时期的行政区编制。1684年,清廷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下辖诸罗县、台湾县、凤山县三县,天兴县疆域被分为诸罗县与台湾县。
四坊二十四里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