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民党广东支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历史
1894年11月,孙文在檀香山组建兴中会,以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秘密誓词。次年2月,孙在香港组建兴中会总部。1895年3月下旬,由孙文、郑士良、陆皓东在广州建立了兴中会支部,积极策划广州起义。参与该会事务者有邓荫南、杨衢云、黄咏商、陈少白等;协助运筹广州城内各处机关者有陆皓东、郑士良和欧美技师、军官数人。广州分会成立,加入兴中会者,较香港尤为踊跃,先后填写誓约者有左斗山、魏友琴、程奎光、程璧光、程耀宸、陈廷威、王质甫、朱淇、朱浩、汤才、陈涣洲、吴子材、梁大炮、李芒、刘秉祥、黄丽彬、莫亨、程次、梁荣、苏复初等数百人[1]。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孙文为同盟会总理。9月,孙中山委派冯自由、李自重到香港、广州、澳门联络同志,扩大组织,建立同盟会分会,策划起义。1909年10月,同盟会南方支部在香港黄泥涌道成立。为加强广州方面的工作,高剑父、徐宗汉、梁焕真、潘达微奉派到广州主持党务,1909年10月组成同盟会广州分会,受南方支部领导。在广州河南“阿钜裱画店”设立机关,取名“守真阁”,传递各方消息。当年广州党务进一步发展。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同盟会在广东的成员积极响应。11月9日,广东宣布和平独立。
Remove ads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8月25日,中国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 共和实进会等党,正式改组为议会选举政党国民党,以参加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国民党于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公推孙文为理事长。国民党发表《国民党政见宣言》,指令各地原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地方组织,分别设立地方国民党支部或分会。
同盟会广东支部本应遵令改组为国民党支部,但当时该支部的支部长谢英伯正操办国会议员选举事,而国民党本部则任命当时任广东都督的胡汉民为国民党广东支部长。为使不因交接而影响选举进行,广东支部特报请国民党本部暂缓改名,其发布之 《改组政党之通告》称:“调查现在粤省情形,更易会名,不宜急遽。缘同盟二字,久印粤人脑际,故敝支部开办以来,日形发达,人皆慕本部名义而来,一旦更名,颇多窒碍。经将暂不更动会名缘由”。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后,同盟会广东支部乃发布《同盟会粤支 、部易名广告》,决定于1913年1月26日在广州东堤广舞台召开改名大会,正式改组为国民党广东支部,以胡汉民为支部长,下辖总务科、政事科、文事科、交际科、理财科。该支部还在制订的《国民党粤支部分职章程》中对支部各科职权作了规定。除支部职员设置外,还制定了《国民党粤支部评议部章程》,规定“评议部以部长荐任及各分部复选举出之议员组织之”;共设评议员30名,其中部长荐任10名,其余由各分部复选举出。设评议长1人,副评议长1人,书记2人。评议部对本支部之进行事项,财政事项, 北京本部之咨询事项,各分部之争议事项有评议权等等。
1913年3月,宋教仁被人暗杀。6月21日,胡汉民被袁世凯撤销广东都督职务,被迫离穗。国民党广东支部长由接任广东都督的陈炯明担任。7月,国民党在江西、南京等地发动癸丑之役( “二次革命”)起兵讨袁。陈炯明在广东响应,宣布广东独立。但后因为兵变、北洋军入粤而失败。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广东国民党支部瓦解,人员流亡日本。
国民党支部解散后,陈炯明、胡汉民等人流亡海外。1914年7月,孙文在日本组建革命性组织中华革命党。但由于“向领袖效忠”等争议,陈炯明、黄兴等旧同盟会成员均拒绝加入。部分人另组欧事研究会。
组织领导者
胡汉民为首任支部长,后由陈炯明继任。
总务科主任李思辕,干事胡少翰、李冠华、莫伯伊,义务干事凌霄、刘仲之、李大勋,庶务干事高振汉。
政事科主任林正渲,干事莫伯洢、王鸿鉴、杜应魁;文事科主任陈耿夫,干事何佩衡、甘六持、黎庆恩、陈树人、王秋湄、朱士尧、马敏伯、冯伯砺、陈觉是、叶夏声、马小进。
交际科主任邓慕韩、黄时初,干事黄杰廷、吴洪煊、罗铁汉、敖乐天,义务干事覃天存、陈廉伯。
理财科主任谭民三,干事钟舜甫;书记长何佩衡,书记梁伯骥、罗静涛。
选入评议部者有苏自强、陈继虞、邓悲观、蔡炳勋、谢江孜、陈罗生等30人。另候补评议员20名。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