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民政府委员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民政府委员会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决策机关。该委员会采合议制,由国民政府主席和国民政府委员组成。该委员会拥有选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内阁、立法院、司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等重要机构的权力。而委员会直属之国民政府简称国府,是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与最高行政机关,成立于1925年7月1日,终止于1948年5月20日《中华民国宪法》正式施行后。

国民政府委员会存在期间屡次由不同人士和成员所构成,但多以中国国民党党员为主体,并历经多次搬迁而有不同的称谓。另外,其委员会权力也因主席人选不同而有所更迭。一般来说,蒋中正担任国民政府主席期间,国民政府委员会之职能通常较为广泛。
广州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于广州正式成立,国民政府委员会也同时运作。至1926年止,该委员会约略架构为设主席一名,委员若干人,该委员均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选任。之后,再由委员中互推主席一人,常务委员5人。
宁汉分裂
1927年4月16日至9月20日,宁汉分裂,武汉与南京两地均设国民政府。在武汉方面,国民政府委员会废除主席,仍设委员若干人,委员均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选任。之后,再由委员中互推常务委员5人。选任后,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徐谦、宋子文五人为常务委员。
在蒋中正主导的南京国民政府方面,除了保留主席一职、常务委员增为7名外,其馀选任制度均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同。另说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设主席采常务委员制[1]。早几天于武汉国民政府当选常务委员的汪精卫、谭延闿、宋子文等三人亦当选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会之常务委员。这种混乱情形直到1927年9月20日新南京国民政府启动、武汉国民政府停止运作才结束。
训政
1927年9月,宁汉统一之国民政府于南京召开,委员会成员仍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选出,常务委员则有胡汉民、李烈钧、蔡元培、汪精卫与谭延闿;其中,汪精卫就任一天后辞职。
1928年2月3日至2月7日,中国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等议案;在委员会方面,规定定额为12-16人,常务委员5人;另外,该会议且规定,五院院长及副院长由该委员会推选之。同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成。在委员会方面则取消常务委员;设主席一人,委员十至十二人。至此,由委员会主导的南京国民政府政权组织形式渐趋完备,并一直维持至1948年国民政府解散为止。
虽说法令明定国民政府委员会拥有中国国政决策权,不过一般来说,蒋中正担任主席期间,国民政府委员会之职能通常较为广泛。事实上,1932年至1945年期间,蒋中正一直是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陆海空三军总司令职务来行使中华民国元首统帅权力,而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仅是虚位元首。
国民政府委员会成员名单
1927年9月宁汉合流后,成立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行宪后,蒋中正于1948年5月20日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国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委员即行解职。这期间的国民政府委员会成员名单如下:[2][3]
国民政府常务委员:
国民政府委员:
国民政府主席:
- 1928年2月7日选任:谭延闿
国民政府常务委员:
国民政府委员:
国民政府主席:
- 1928年10月10日就任:蒋中正
国民政府委员:
国民政府主席:
国民政府委员:
国民政府主席:
国民政府委员:
- 1931年12月28日选任:蒋中正(1937.3.25辞职)、汪兆铭(1932.2.18辞职)、胡汉民(1936.5.12逝世)、唐绍仪(1938.9.30逝世)、张人杰、蔡元培(1940.3.5逝世)、萧佛成(1939.5.31逝世)、邓泽如(1934.12.19逝世)、谢持(1939.4.16逝世)、许崇智(1942.1.23辞职)、王法勤(1941.5.28逝世)、李烈钧、邹鲁、邵元冲(1932.5.12免职)、陈果夫、叶楚伧、宋子文(1932.1.30免职)、王伯群、方振武(1933.10.5免职)、熊克武、阎锡山、冯玉祥、赵戴文、王树翰、刘尚清(1941.10.27辞职)、薛笃弼(1933.1.31辞职)、柏文蔚、程潜(1936.1.15辞职)、经亨颐(1938.9.21逝世)、孔祥熙(1933.10.29免职)、恩克巴图(1942.1.23免职)、杨庶堪(1942.8.6逝世)、马福祥(1932.8.19逝世)
- 1931年12月29日选任:刘守中(1941.10.23逝世)、杨树庄(1934.1.10逝世)、王正廷(1937.1.20辞职)
- 1932年2月18日选任:黄绍竑(1932.5.10免职)
- 1932年5月13日选任:伍朝枢(1934.1.2逝世)、张继
- 1933年2月11日选任:周震鳞、徐绍桢(1936.9.13逝世)
- 1933年10月5日选任:黄复生、陈立夫(1938.3.4辞职)
- 1933年11月3日选任:宋子文
- 1934年1月13日选任:班禅额尔德尼(1937.12.1逝世)
- 1934年1月20日选任:邓家彦
- 1934年1月27日选任:李文范
- 1934年12月27日选任:马超俊
- 1936年1月15日选任:云端旺楚克(1938.3.24逝世)
- 1936年9月16日选任:汪兆铭(1939.1.1撤职)、黄郛(1936.12.6逝世)
- 1937年1月20日选任:王宠惠(1938.4.25辞职)、马良(1939.11.4逝世)
- 1937年3月25日选任:章嘉呼图克图
- 1938年1月12日选任:陈济棠(1942.1.23辞职)
- 1938年3月4日选任:马麟
- 1938年10月4日选任:沙克都尔札布
- 1939年2月17日选任:宋庆龄
- 1939年9月25日选任:胡毅生
- 1941年12月26日选任:钮永建
- 1942年1月23日选任:刘哲、许崇灏、乐景涛
- 1942年4月6日选任:麦斯武德
- 1942年8月18日选任:焦易堂
- 1942年8月26日选任:乔义生
- 1943年3月24日选任:冯自由
国民政府主席:
- 1943年9月13日选任,10月10日就任:蒋中正
国民政府委员:
国民政府主席:
- 1947年4月17日选任:蒋中正
国民政府副主席:
- 1947年4月17日选任:孙科
国民政府委员: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