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多洼马鞍菌

马鞍菌科马鞍菌属真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多窪馬鞍菌
Remove ads

多洼马鞍菌学名Helvella lacunosa),俗称石板灰鞍slate grey saddle)或凹槽黑色矮林鞍fluted black elfin saddle),是一种马鞍菌属真菌,并且是目前最常见的马鞍菌属品种。[1]这种真菌有著易于识别的不规则形状灰色菌盖、有凹槽的菌柄和模糊的底面。这种真菌通常会于夏季和秋季在中国、日本、北美东部和欧洲的松柏落叶植物下出现。

事实速览 多洼马鞍菌, 科学分类 ...
事实速览 多洼马鞍菌 ...
Remove ads

分类

这种真菌最早是由博物学家亚当·阿夫塞柳斯在1783年描述的。其学名源自拉丁文形容词“lacunosa”,意思是“有洞的”。[2]苏卡达马鞍菌曾经被视为另一种真菌,但现在则因结构差异不大而被视为多洼马鞍菌。[3]

描述

Thumb
发白的多洼马鞍菌

多洼马鞍菌有一个不规则的,折叠或起皱的菌盖,其颜色为深浅不一的黑色或石板灰色,直径为1–10&厘米(½–4英寸),但大部份为2–5厘米(1–2英寸)。[4]其起皱的无环菌柄高3–15厘米(1–6英寸),早期呈白色,但随著年龄增加会慢慢变暗,最终变成灰色。其孢子印为白色,而椭圆形的担孢子的大小则约为12 x 9微米。[5]有时候,白盖多洼马鞍菌亦会出现,并且可能与皱马鞍菌英语Helvella crispa混淆。[6]

分布及生境

这种真菌于北美东部、欧洲[5]、日本[7]和中国非常常见。[8]高山气候温带都适合这种真菌生存[1],并且经常在松树橡树花旗松附近出现。[5]子实体在夏末和秋季出现,但在加利福尼亚州有冬天出现子实体的记录。[5]它们常在烧焦的地面处出现。[9]

一些标本有著白色的发霉外观,全因它们被菌寄生属真菌寄生。[5][10]

可食性

一些人认为烹调后可口,其菌柄则不供食用。[5]几本旅游指南均列出了这种真菌可供食用[9][11],但这种真菌现在被怀疑拥有有毒化合物,并且曾有人们生吃后引起胃肠道症状的案例。[6]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