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夜骑开封
由河南鄭州的學生發起的夜間單車騎行到河南开封的活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夜骑开封是一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郑州市的大学生发起的夜间单车骑行活动。参与者骑乘公共自行车从郑州出发,沿郑开大道,前往约50公里外的开封市[1]。

该活动自2024年6月兴起,源于4名女大学生为了品尝开封的灌汤包而进行的一次骑行,并在影片分享网站上分享,引发广泛关注。随著活动的流行,参与人数激增,至2024年11月8日达到高峰,据报导至少有20万人参加,造成当地交通严重拥堵。为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开封市当局对多个景点实行免费开放[1]。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美国之音和《镜新闻》等媒体指出,参与夜骑开封的人数规模甚至远超2022年抗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动态清零政策”的白纸运动。活动与政治无关,而河南省当局为应对人数激增的情况,实施禁行措施,呼吁民众减少长途骑行,并要求学生限期返校,同时下令省内多所大专院校实行一个月的全校封闭管理[2][3]。
Remove ads
起源
2024年6月18日,郑州大学的4名女学生在下课后于当晚7点萌生体验一场随性而行的旅行,前往开封享用知名灌汤包的想法。由于当晚班次问题其无法搭乘长途公车,且考量高铁票价较高,她们便决定以共享单车骑行前往开封。这场骑行历时3个多小时,她们顺利抵达开封,称“青春就这么一次,肯定要和自己的大学好朋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行动[4]。”
热潮

4名女学生将“夜骑开封”经历分享至影片分享网站后,这一行动在郑州的大学生中迅速走红,并掀起模仿风潮。自此,每逢周末便有学生夜间或凌晨沿郑开大道一路向东骑行至开封,品尝胡辣汤和灌汤包,随后坐公车或高铁返回郑州,该活动逐步发展为一种当地流行的社交活动[1][4][5]。该活动吸引的不仅是郑州本地的大学生,还包括外地学生、社会人士及家庭成员等[1]。
根据美团单车的工作人员透露,11月1日至2日期间,使用其服务沿郑开大道路线的共享单车数量约2000架次。11月6日,开封市城市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则在接受访问时称,2024年11月已有超过17000人次夜骑从郑州抵达开封[1][6]。
该活动受到开封市当局欢迎。11月4日,开封市长吴海燕称会充分准备迎接随机性大客流,优化夜游线路,并确保游客安全[3]。为响应“夜骑开封”热潮,开封市政府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参加,其辖下的开封市文广旅局宣布夜间刷学生证免费开放包括开封铁塔、清明上河园和万岁山武侠城等多个景点予大学生[5]。
此活动也带动当地商机增长,不少商户沿著郑开大道的骑行路线设摊贩卖商品和小吃;公交公司则为中途无法继续或遇车辆故障的骑行者提供免费接送服务[1]。而开封交警部门则在郑开大道沿途增加警力、加强巡逻、监管商户并确保公众遵守交通规则[6]。许多学生手持中国国旗和唱中国国歌,旁观者在道路一旁为参与者加油,开封市民列队欢迎参与者的到来。除此之外,并无任何与抗议当局相关的举动[3][7]。
Remove ads
影响
随著“夜骑开封”热潮的兴起,大量参与者涌入郑开大道从郑州至开封方向的部分路段,单车群延绵数十公里。除了不少人骑乘共享单车参加活动,还有一些人使用电单车或徒步前往。2024年11月,郑州东四环由于骑行人潮过多而出现严重拥堵,原本从郑州到开封仅需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被延误至超过3小时[8]。
由于郑州太多人使用共享单车,导致该市共享单车短缺[9]。从郑州到开封是和缓的下坡路段,而返程则是上坡,因此许多抵达开封的参与者选择其他交通方式返回郑州[10]。单向骑行导致大量单车被留在开封,如在大梁门等地标外侧,大量单车的随意停放导致城管及义工不得不逐一清理和移走[8],美团为此安排10名司机将开封的共享单车回收至郑州[9]。此外,开封市内的垃圾量较平时大幅增加[8],加上大量单车随意停放影响出入,令开封居民感滋扰[9]。
禁制

11月9日,郑州和开封当局改变了对“夜骑开封”活动的欢迎态度,发布通告批评大量共享单车阻塞道路,并在郑开大道的非机动车道实施禁行措施。原先宣布24小时营业的各大景区也于当日上午改回正常营业时间。当地多家媒体自9日起连续发文,呼吁骑行者错峰出行,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1]。
同日,美团单车、哈啰出行和滴滴青桔三家共享单车平台发出联合公告,要求骑行者遵守用车规则,禁止跨区骑行,否则将强制锁车,并收取调度费[3]。后来在11月15日,三家公司暂停郑州地区的运营服务[11]。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援引河南省多所大专院校的通知及微信群消息,称河南省教育厅与当地学校召开针对“夜骑开封”活动的会议,会中当局表示该活动已被“别有用心的反社会人员或者境外敌对人员的加入”,并指其发展趋势类似香港反送中运动的政治性活动[2][3]。其要求学生限期返校,同时下令实行一个月的全校封闭管理[2]。
Remove ads
后续
11月9日,“夜骑开封被按下暂停键”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首[7]。在共享单车禁止跨区措施及单车道被封锁的限制下,部分参与者转而徒步前往开封[12]。同时,当局对大专院校实施的封校措施引发学生不满,有学生表示,自己未参与“夜骑开封”却仍被限制行动;另有学生批评当局将矛头指向活动参与者,将学生视为动物,稍有风吹草动便封校,类似于过往动态清零政策的管控方式[13]。
评论
在当局紧急叫停夜骑前,中国媒体大多对此持正面态度。《北京日报》评论,两座城市通过反复倡导、做好保障、明确规则,而非对大学生们过多苛责的方式,为“夜骑开封”按下暂停键,体现了郑州和开封两座城市乃至社会对于青春的包容与珍视。畅玩青春的同时也遵守规则,是夜骑开封中“最温暖的风景”。[15]
《新京报》评论,开封市对大学生的优待和欢迎,是暖心之举,体现了古都热情态度和开放胸怀。但也呼吁大学生注意公共文明和安全的细节。[16]
《人民法院报》以骑行中的“堵”与“疏”为视角,指出大量的骑行者导致郑开大道交通严重拥堵,各共享自行车平台限制跨区骑行是为了防止更多人参与其中,减少安全风险及给其他人带来的不便,社论也呼吁城市管理者加强对夜骑行为的引导。[17]
《南方都市报》则认为,“流量未必都是红利”,虽然景区得到不少红利,但也考验着开封市的承载能力,社论指出若这样的大规模骑行常态化,开封会“压力山大”。[18]
Remove ads
福建省华侨大学一名教师在QQ群中针对“夜骑开封”活动发表评论,称参与的大学生为“移动造粪机”和“酒囊饭袋”,随后遭校方追责[4]。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形容“夜骑开封”活动“不是白纸胜似白纸”,指出由于参与人数远超过2022年的“白纸运动”,已引起当局忌惮。尽管该活动表面上并无针对当局的不满表达,甚至带有爱国色彩,但依然遭到当局的反制[3]。
旅美的中国学者吴祚来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夜骑开封”活动原本只是“几个小孩玩的小游戏”,旨在突破自我,展现青春活力。然而,由于各种背景的人陆续加入,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引起当局对潜在学生运动的忧虑。他指出:“尽管一开始不是政治运动,甚至现在也不是一个政治性的活动,但是打压之后,学生一下子就意识到这个社会是如此残酷。”他谴责当局频繁以全方位的手段进行打压,激起学生反感,未从封控政策的教训中吸取经验[14]。
Remove ads
参见
- 1975年白云山事件,1975年重阳节广州十几万知青自发攀登白云山。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