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郑州大学
河南最高学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郑州大学(英语:Zhengzhou University,缩写:ZZU),简称郑大,是一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的综合性部省合建大学。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后发展为河南医科大学。原郑州大学创办于1956年,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5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山东大学迁往郑州,组建河南大学。但最终在1956年2月决定,改由山东大学等高校给予支援在郑州创办一所新的大学,其校名也由河南大学变更为郑州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3]1958年,应河南省政府请求,改由河南省管理。1963年,土建、水利、机械、电机四系分出,组建独立的郑州工学院 1996年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郑州大学。[4]
郑州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列高校之一,是河南唯一的国家原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唯一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唯一的部省合建高校。郑州大学共有51个院系、118个本科专业,3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5]和10家直属附属医院。截至2025年,学校共有四个校区(主校区、南校区、东校区、北校区,均在郑州市),总占地面积6493亩,并正在建设一个校区(创新港校区),有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三个"双一流"学科。[4]长期以来,郑州大学承担了河南省1/2博士、1/3硕士和1/4进入211工程高校本科生的培养工作,享有河南省“高等教育旗帜”的美誉。[6]
Remove ads
历史

1950年代,中国大陆效仿前苏联进行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同时拟将一批沿海及东部地区高校迁往中西部地区,1954年中共中央、政务院决定把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郑州建立河南大学。1955年,经高等教育部同意成立了河南大学筹备委员会,原河南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嵇文甫任筹委会主任。后经过山东省的挽留,高等教育部经过审慎研究,考虑到山东大学搬迁后可能需要在山东再建立一所大学,遂决定由山东大学负责并提供师资,于新设立的河南省会郑州市设立一所新的大学。1956年2月,中央高等学校规划会议上正式确定,在郑州新建的大学更名为“郑州大学”。同年4月,山东大学派总务长兼化学系主任刘椽率干部教师在郑州建设区的菜王、焦家门、蜜蜂张和兑周四个村征地922亩作为郑大首期建校用地。同时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也给予了师资支援,此即郑州大学之肇始。[7]

1956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郑州大学数,理,化三系面向全国开始招生,并由郭沫若题写了校名,同年9月15日举行了开学典礼。哲学家嵇文甫任校长,文艺评论家龚依群任副校长,物理学家霍秉权、化学家刘椽任校长助理,面向全国招生。[8]学校采用苏联教材,全校教授俄语。但因在全国院系调整中以原国立河南大学为首的一批河南省本省高校损失惨重,院系多流失至省外,故1958年经河南省政府请求,部属郑州大学划归河南省管理,成为河南省属大学,同时郑大改为面向省内招生。1958年,增设政治、历史、中文三系。1959年,在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武汉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支援下,增设了土建、机械、水利和电机4个系。1960年10月8日至16日,由于生活困难,校党委接受食堂管理员谢子英的建议,决定去武陟县黄泛区国营农场附近黄河滩拾野豆。但由于人多,纪律不严,将农场的大豆、玉米也一并收割。物理系人员也误将农场养的猪当成野猪捉住烹饪。被武陟县告状到中共河南省委。[8]同年,增设外文系。1961年,郑州师范学院并入,其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在开封成立的河南大学堂。1962年,河南省应用物理研究所并入郑州大学,同时地理系调出至开封师范学院。1963年,以郑州大学土建、水利、机械、电机四系为基础组建化工部直属高校郑州工学院。
Remove ads
文化大革命期间,郑州大学停办6年(1966年-1972年)。1966年6月1月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6月2日晚上,中文系一年级以王相海为首的14位学生贴出了全校第一张批评校党委的大字报《请问学校领导,对文化大革命究竟抱什么态度?》。当夜,校党委派党委宣传部长祝一清向中共河南省委文革小组组长、省委书记处书记杨蔚屏汇报情况。获得了杨蔚屏“省委是相信郑大党委的”、"郑大不是北大,王培育不是陆平,你们怕什么"的回复。有了省委表态,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王培育连夜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对学生进行批评。6月3日,保党委的人贴出了“郑大不是北大”、“反对校党委就是反党”等大字报。6月5日傍晚,王相海从文科楼六层楼顶跳楼自杀。6月6日,数学系青年教师刘光武也从数学楼跳下身亡。当天下午,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党若平为首的省委工作组进驻郑州大学,校内气氛顿时紧张。校党委召开全体党员、团支部书记以上会议,声讨王相海、刘光武,称他们是“畏罪自杀”,还说他们“人虽死,心不死,鬼魂还在”,要把他们“批倒批臭”。学校还派人到王相海的家乡濮阳开批判会。但6月18日晚,在历史系学生任延庆、郝秀仲的带领下,部分学生去“高干院”[注 3]找党委书记兼校长王培育未能见到后,便聚集到王相海跳楼的文科楼前,声讨王培育镇压学生运动。当天,省委决定撤销王培育郑大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组长职务。6月19日,政治系四一班邵维钧等11位同学向中央发电报,称王培育反击的根子在省委,要求中央派人来调查。6月20日,省委对郑大工作组加派力量,书记处书记赵文甫亲自坐镇。7月30日,在工作组即将撤离之际,郑州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成立,由亲省委的校学生会主席,中文系学生党支部书记"调干生"彭学敏任主席。同日,迫于中央压力,河南省委宣布撤销王培育的党内外一切职务。[注 4]
8月15日,中文系大四学生党言川串联部分同学成立“郑州大学文化革命联络委员会”。1967年2月14日,党言川接到清华大学井冈山负责人蒯大富支持他的电报。[9]接着,北京和全国许多著名的造反派组织都表态支持“郑大联委”。1967年11月1日,郑州大学革命委员会成立,党言川担任革委会主任,副主任由龚依群、任延庆、张书震、李长杰担任。[10]1969年1月至7月,全校师生到西平县二郎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年11月,作为“战备疏散”,全校搬迁到郾城县新店公社。1970年7月,最后一届毕业学生分配工作。1971年2月,学校搬迁回郑州校区。1972年起招收三年制的工农兵学员,直至1976年文革结束。[11]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
1981年,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大学成为大陆首批拥有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的151所教学科研单位之一。其中河南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学位授予权,郑州大学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4年计算机科学系分出数学系,单独建系。1991年黄河大学并入。1992年河南体育专科学校并入。

1993年郑州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列入中国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为河南省唯一入选学校。
2000年7月10日,在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主导下,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
2001年8月,由时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何镜堂院士主持与设计的郑州大学新校区在郑州市高新区开始建设,总投资19.67亿,总规划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2002年9月,随着第一批物理系馆、化学系馆、材料系馆、数学力学系馆、生物系馆、环保系馆和11座学生宿舍(现郑州大学荷园)建成,第一批24个院系66个专业的万余名学生进驻。[12]

2004年2月27日,教育部部长周济与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在省部共建郑州大学协议书上签字,郑州大学正式成为国家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重点大学,也由此成为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学。[13]
2011年,郑州大学成为24所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扩大高校之一,并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翌年本科生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15%。2012年11月,郑州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
2016年12月23日,郑州大学举行本源教育发展基金捐赠仪式,郑大1976级校友、建业地产董事长胡葆森向母校捐赠1亿元人民币,设立“本源教育发展基金”,是迄今郑大收到的最大一笔校友捐助。主校区中心体育场更名为“本源体育场”。[14]
Remove ads
2017年9月,郑大入选“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的六所高校之列,其入选的一流学科有临床医学(自定)、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化学(自定)三类。同年12月,郑州大学发布《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一批学科(群)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的目标。
2018年2月,郑州大学成为部省合建大学。同年7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共建并成立了郑州大学农学院。
2019年10月,郑州大学获批了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系郑州大学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11月,由郑州大学承担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获批,为中国第7个国家级超算中心。
2022年2月11日,郑州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15]。同年3月,宣布对医科教育进行改革,成立医学科学院、河南医学院。2024年7月,河南医学院新校区在创新港启动建设。
Remove ads
学校文化
教学科研

截至2025年3月,郑州大学现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一流建设学科;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5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2017年9月,校长刘炯天提出了提出了“6”+“3”的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即“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资源材料”、“绿色催化”“中原历史文化”、“工程安全与防灾”、“绿色高效农业”6个学科(群)和3个国家认定的一流学科(临床医学、材料与化学)。[17]
郑州大学现有51个院系,118个本科专业,3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专任教师(含专职科研)45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2人,海外发达国家院士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5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6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7人,教授9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1.5%。[4]为加强科研,学校成立了高层次人才办公室,开始招募师资博士后并引进多位院士,与多个单位合作成立了多个研究机构。学校先后引进了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担任河南省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高俊院士担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陈芬儿院士担任药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担任历史学院、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担任商学院院长。
根据2017年12月发布的《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郑州大学近年来不断改进招生方式,并加强优秀师资引进力度。本科生录取人数由2015年的人降至2024年的10549余人。[2]研究生招生人数由2016年的5000余人扩招至2024年的9667人(含非全日制)[注 6]。[5]郑州大学同时启动了“穆青新闻实验班”、“人文科学实验班”、基础医学、物理、化学、历史与考古、金融学等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学校同时在嵩阳书院下开设国学班,进行交叉培养。为提高本科生交换比例,郑大设立了本科生国际交流“双千计划”和优秀本科生外语学习特别奖学金。学校自2016年起开始实施本科大类招生,并于2019年启动了直博、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工作。
郑州大学现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代谢紊乱与食管癌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关键金属选冶与高纯制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1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有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其图书馆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791.1万余册。拥有1个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学术期刊13种。[18]

郑州大学在神舟系列宇航员出舱面窗关键防护装置研究、磁约束热核聚变基础理论研究、车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非开挖工程技术和装备、“一步法”固相合成半芳香的高效制备技术、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和催化工艺、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物遗传与表观遗传研究、植物油菜素内酯研究等领域有一些突破性研究成果,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含科普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自2010年以来,郑州大学发展速度加快,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近10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所属的10家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6个,省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141个,开放床位数3.3万余张,年门诊量突破2000万人(次),被誉为河南省医疗行业的“集团军”。其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其较大的规模而被戏称为“宇宙第一附院”。
Remove ads
交流合作

在教育部指导下,郑州大学于2019年6月13日与浙江大学签署了部省合建高校对口合作工作协议;[19]7月12日与同济大学签署部省合建高校对口合作工作协议;[20]9月20日与南京大学签署部省合建高校对口合作工作协议。按照协议规划,三校对郑州大学的三个双一流学科进行对口合作。[21]
2024年9月24日,郑州大学在主校区举行惠灵顿学院揭牌仪式,宣布成立郑州大学惠灵顿学院,由郑州大学和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合作办理。[22]

附属医院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河南省妇科医院)
-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河南省口腔医院、河南省眼科医院) 已并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原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
-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
-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
-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洛阳市中心医院)
-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历任校长
知名校友
图库
-
核心教学区中区
-
郑大校园
-
郑大风景
-
郑大一角
-
匆匆那年餐厅
-
眉湖风光
-
眉湖天鹅
-
钟楼
交通

郑州大学主校区、南校区、东校区均有地铁,交通较为便利。其中主校区南门、东门、北门各设一个地铁站(郑州大学站、郑大科技园站、河南工业大学站)。
争议
作为河南省龙头学校,郑州大学一直因“大而不强”而饱受批评,特别是入选一流大学B类以后,多方对同入选的郑云新(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提出了批评。其中郑州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表现(无A类学科,7个B+)受到了网民争议。亦有网友指出相较第三次学科评估,郑大进步明显,未来郑州大学可能会进一步发展。2018年3月23日,河南省长陈润儿指出,郑州大学在双一流入围投票时领先,表明学校在全国认可度较高,但仍存在“学科优势不足”、“尖端人才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25]
在郑州大学历史上,先后出现过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现郑州西亚斯学院)、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现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学院(现郑州大学国际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现河南体育学院)等二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大部分学院无独立法人资格而挂靠在郑州大学名下招生,发放郑州大学毕业证与学位证。除郑州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学院后更名郑州大学国际学院并在南、北校区一本招生外,其他学校均为挂名,实际上与郑州大学除学位外并无关系,引来郑州大学校本部及其他高校学生的批评。由于招生过程不严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6年一山东录取学生家长于2017年将郑州大学告上法庭,要求发放郑州大学录取通知书并转学至郑州大学新校区相同专业学习。一审河南省中牟县法院根据教育部《2016年高考招生工作规定》,认定考生录取通知书由校长签发,加盖本校校章,寄给录取考生。而该生收到的,是由西亚斯学院董事长签发、加盖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公章的通知书,法院判决,郑州大学未以本校名义向原告发放录取通知书的行为违法。此后郑大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郑州市中院认为,郑州大学发放录取通知书的行为不规范,但已经履行了法定职责,不构成违法,驳回了该生的诉讼请求。此事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争议,次年西亚斯停止在河南省以外省份招生。[2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于2011年5月转设为民办学校。郑州西亚斯学院于2019年1月转设为民办学校。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于2024年5月转设为河南体育学院。
排名声誉
注释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