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榄隧道

香港新界西的行車隧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欖隧道
Remove ads

大榄隧道[2](英语:Tai Lam Tunnel),简称榄隧,是新界区内第二条收费行车隧道,于1998年5月25日通车,承建商是西松建设香港宝嘉建筑。隧道本体长3.8公里,为香港第四长的行车隧道,亦是香港新界西和南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隧道包含在青朗公路范围内,成为三号干线郊野公园段的一部份。亦是新界的士城门隧道后第二条指定可营运的收费隧道,隧道人员获授权执行《行车隧道(政府)条例》。

事实速览 大榄隧道 Tai Lam Tunnel 3号干线的一部份, 概览 ...
Remove ads

隧道管制区简介

大榄隧道为一条三线行车之双管道,管道全长3,800米,是香港第四长的行车隧道[3],而整段隧道收费管制区之总长度则为10.1公里,虽然政府将之称作三号干线郊野公园段,但实际上大榄隧道整段是在青朗公路的范围内。

管制区的南端由汀九交汇处开始,计有2个出入口 — 汀九桥及屯门公路,穿过大榄郊野公园,直至北端的元朗八乡,北面合共有4个出入口,分别为八乡锦田新田元朗

历史

大榄隧道计划始于1987年10月,港府与顾问公司签约研究兴建[4]。大榄隧道于1995年由新鸿基地产中国银行(香港)华润集团香港中旅集团所组成的三号干线(郊野公园段)有限公司动工兴建(其后全数由新鸿基地产持有),并以“建造、营运、移交”方式获批专营权30年至2025年5月30日。[5]隧道于1998年5月25日下午3时半正式通车[6],以配合位于赤鱲角的香港国际机场启用,其总工程建造成本为港币72.55亿元。

2025年5月31日,大榄隧道移交予政府,并于凌晨5时启用不停车缴费服务“易通行”,所有途经此隧道的车辆均不用停车缴费。

营运

大榄隧道的设计交通流量为每日140,000架次。而于2012年,平均每日行车量达56,811架次[7]。根据运输署纪录,大榄隧道2010年每百万车辆行驶公里意外率为0.12。

使用情况

历年交通流量[8]
更多信息 年份, 总行车架次 ...
Remove ads

邻近交通

更多信息 交通路线列表 ...

途经之公共交通服务

更多信息 交通路线列表 ...
Remove ads

收费

以下费用皆以港币计算。

政府收回专营权后的收费

更多信息 分类, 车辆类别 ...

政府收回专营权前的历年收费

由于启用后车流量与预期差距甚远,收益未能到原先预计,在建造营运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BOT模式下,专营公司可以在不需要批准下随时提高收费以争取提高回报率,结果与西区海底隧道一样,大榄隧道同样以高昂收费为人诟病。以2019年1月1日起的收费为例,私家车收HK$48,西区海底隧道为HK$70;而巴士(除双层巴士外)的收费比西隧更高,比大老山隧道高出约四倍,未能分流使用屯门公路前往元朗和大老山隧道一带的车流,更导致屯门公路一带道路及新界东[9]的挤塞情况未有改善。政府预计,大榄隧道30年专营权在2025年5月31日届满交回政府后,两者挤塞情况才有望改善。[10]

大榄隧道历年收费一览
更多信息 分类, 车辆类别 ...
Remove ads

图片集

备注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