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福补天宫
位于台湾宜兰县壮围乡的女娲庙,创始于道光八年(1828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沿革
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村童在海边捡到一尊神像,底部刻有“浙江女娲娘娘”六字,经过众议奉祀于今大福村14邻126号附近的草寮内,不久香火鼎盛,村人决定在村中心建造木质庙宇奉祀[1][2]。咸丰元年(1851年),头城康曜及大福村陈东立捐献现有庙地,由士绅陈歪、陈赛及陈东立等筹建,同年五月初九落成入庙[1]。该年庙宇改为朝东[2]。
庙宇在1922年遭台风摧毁,保正陈海及陈振坤、陈竹山、戴陈金旺等人筹募修建。1964年,补天宫受欧伯台风损害,由村长陈条欉、乡民代表黄阿水及陈顺水等筹建新庙,于1965年增建钟鼓楼与两厢、牌楼。1990年再增建后殿,分6年始建造完成。[1]
2002年6月2日,庙方作为香客餐旅、住宿,推展文化、教育和急难救助之用的文化大楼开工,筹款新台币一亿六千万元兴建[3]。
直航
1987年间,海峡两岸开始交流后,补天宫副主委陈益春、祭典组长陈传成等人曾组团前往探寻祖庙,得知在浙江娘娘山的祖庙在文化大革命遭毁[2]。
1990年4月7日,补天宫主委、县议员陈荣宗和大福村长陈传成率十五名信徒,分搭三信廿一号和三信十六号渔船出海,组团前往福建、浙江馀杭县进香。他们在福建取得天公炉一个、九龙椅一张、大鼓一个、以及妈祖四尊、开漳圣王神像四尊、国圣爷二尊、仙女八尊、福德正神五尊,其馀一百廿五尊神像是女娲娘娘。他们也受福建莆田贤良港天后祖祠之托,带回“螺港寻源”匾额,以赠送新港奉天宫。随后,他们转往馀杭祖庙进香后,于同月14日上午8点半返回头城镇梗枋渔港。[4]
在警备总部梗枋渔港安检所制作笔录时,领队陈荣宗对官方表示其于该月7日出海捕鱼,在彭佳屿附近碰到大风浪,为求安全只好到湄洲避风,但他们并未上岸;至于船上的神像和神器,系中国大陆方面托他们带回补天宫的。由于其馀十六人的供词也相当一致,官方遂拍照后放行,信徒则涌往码头持香迎驾,有六十辆左右的迎驾车队在码头等候,分载神像绕境头城镇、礁溪乡、宜兰市等地祈安,最后回到补天宫,下午2时40分在该年新落成的后殿举行安座大典。[4]
当时鹿港天后宫、新港奉天宫、补天宫等庙宇私自直航后,面对官方讯问的说法都是躲避风浪,《民生报》在同年4月20日批评警方与乡民都装不知情,呼吁政府提出适当的应对措施,不该任由这种理由持续下去。[5]
补天宫陆续前往中国大陆多次,得知浙江女娲娘娘的祖庙是在陕西华清池附近的娘娘山,但庙基规模不若大福补天宫,因此寻根计画才作罢[2]。
Remove ads
祭祀
该庙认定农历五月初九为女娲娘娘圣诞[2]。道光年间捡到的女娲神像被称为“大娘”[1]。后殿镇殿的女娲主神像高达四台尺六寸,是1990年4月从福建带回的订制神像[4]。
制伞业会在农历过年来此祭祀[6]。农历正月廿日则举行天穿日的活动[7][8]。
-
庙身
-
门牌
-
沿革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