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皇太后
东亚历史上皇帝的祖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太皇太后,简称太后、太皇,或称太母[1],是古代中国皇帝及东亚地区部份时代的君主法定祖母的正式封号。在部分朝代曾出现的太帝太后、皇太太后、帝太太后等,皆为太皇太后的变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受到正史承认的太皇太后为汉文帝的母亲薄姬。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5月28日) |
由于继承皇位的可能是庶子,或者皇帝在继位时,其生母、亲祖母已去世,所以太后、太皇太后、太帝太后并不一定是皇帝的生母或亲(曾)祖母。
一般的情形是,嫡子继承皇位,只有皇帝的生母被尊为太后,若新任皇帝的法定祖母(即前任皇帝在位时的太后)仍健在,则会被上尊为太皇太后。如果庶子继位,嫡母、生母同在,则嫡母定被尊为皇太后,而生母也有可能被尊为皇太后,由此,后世可能出现太皇太后非皇帝亲生祖母的情况。在旁支入继的情况下,通常继任皇帝只能以被继承者为自己的尊亲,不能加尊生母,她们可能只被尊为太妃而已。
总之,能够被尊为太后、太皇太后、太帝太后,不但要看继承人和被尊者之间的血缘关系,更要视彼此的法定关系而定。
中国并没有超越太皇太后级别的称号,出现的皇帝法定曾祖母,例如南宋高宗的宪圣慈烈皇后,都是在禅位的情况下(即孙辈皇帝仍健在,亦即太上皇)才形成皇帝曾祖母,但实质于太上皇驾崩前仍称太皇太后(皇帝母为太上皇后、祖母为皇太后),奈何中国没有子女辈皇帝、孙辈皇帝皆崩逝而曾孙成为皇帝时仍健在的太皇太后例子。
唯一近似的实例是唐朝的睿真皇后沈氏,沈氏于安史之乱中失踪,其后唐朝皇室多次搜索其下落仍未果,后沈氏的曾孙唐宪宗于元和元年(803年)为沈氏发丧与追上谥号,《旧唐书》中称沈氏为“曾太皇太后”[2],但由于《旧唐书》未有沈氏明确被遥尊为曾太皇太后的纪录,因此未知此“曾太皇太后”是正式的尊号、或仅是称呼。
越南曾出现世界唯一的“太太皇太后”,于养曾孙继位被冠上这一衔头,即慈裕太后范氏姮,成为东亚世界唯一超越太皇太后的例子。
Remove ads
中国
中国最早的太皇太后出现于西汉。西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虽然生前因两个孙子前少帝、后少帝即位而成为皇祖母,但仍称皇太后,未称太皇太后。高祖妾薄氏作为汉景帝的祖母,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皇太后。而汉哀帝封祖母傅氏为帝太太后,不久又改号为皇太太后,皆为太皇太后的变体。但偶有皇帝祖母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得到太皇太后的身份,如东汉少帝的祖母董太后,就只被尊为皇太后;明世宗祖母邵太后在生前也没有成为太皇太后,仅在死后被追谥为孝惠太皇太后。
此外,汉高帝的皇后吕雉,于西汉前少帝、西汉后少帝在位期间,做为皇帝的祖母,却没有得到太皇太后的尊号;而东汉孝仁皇的皇后董氏,于汉少帝在位期间,做为皇帝的祖母,亦无获得太皇太后的尊号。
此外,唐代宗的睿真皇后沈氏,在《旧唐书》与《新唐书》中,在沈氏的曾孙唐宪宗登基后,都称当时失踪多年的沈氏为太皇太后、甚至是比太皇太后更高一级的“曾太皇太后”[3],惟史书中缺乏沈氏明确被遥尊为太皇太后或曾太皇太后的纪录,因此未知此沈氏的太皇太后与曾太皇太后,是正式的尊号、或仅是称呼。
日本
在日本的律令制颁布后,太皇太后一词出现于飞鸟时代后期,并延用至今。时文武天皇皇后藤原宫子,在孝谦天皇即位后被封为太皇太后,是日本第一位太皇太后,也是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太皇太后。文德天皇即位后,淳和天皇皇后正子内亲王成为太皇太后,是第一位拥有皇族血统的太皇太后。日本的太皇太后在生活起居和朝仪礼备等,皆有专属的官职负责,称太皇太后宫职。而在平安时代,太皇太后不一定是天皇的祖母,太皇太后一号也能用以追赠或是尊称身处相当地位权势的皇族女性,近似于一种荣衔。
越南
越南外王内帝,皇帝祖母称太皇太后,郑主王母称太妃,王祖母称太尊太妃。
朝鲜半岛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