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奥托梅莱拉76公釐舰炮
意大利产舰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奥托梅莱拉76公釐舰炮(OTO Melara 76 mm,美国海军命名为“76 mm/62 (3") Mark 75”),是义大利奥托梅莱拉(Oto Melara)公司设计制造,并被各国海军广泛使用的舰炮。
Remove ads
简介
义大利在1950年代起开发中口径快炮,本型炮为第二代版本,目前主要服役的型号研发始于1964年,研发初期因为第一代版本的高故障率,西方国家对这个计画并不热衷,但是在1966年以色列看上了该设计紧致的潜力,装设在当时自制的百吨级萨尔4型飞弹快艇上,因此不只订购研发中的76快炮,还加入了研发团队解决设计问题。以色列海军在实装测试后,找到并解决了100多项设计瑕疵,使火炮设计稳定耐用。
奥托梅莱拉76快炮的特色是重量轻、射速快、操作人力需求少。火炮为双层架构,上层为火炮本体,下层为弹舱与炮手控制台,俯仰转向以全电力驱动。76快炮的弹舱为直立的三组圆形弹荚,可携带共115发炮弹,设计上可以立即上弹开火的弹荚只有2组,最多80发。弹药尺寸承袭了美规3吋炮用的76.2 x 636公釐一体式炮弹,降低西方盟国导入火炮时的弹药后勤压力。
76快炮使用了1960年代尚为先进技术的玻璃纤维强化塑胶炮塔壳,火炮采全自动进弹射击,省略了炮塔内的炮组,操炮连接船舰射控雷达,可在战情室由电脑解算射击,甚至全自动操作,减少火炮尺寸之馀亦降低重量。最初与76快炮搭配的射控雷达是义大利制猎户座射控雷达家族(RTX-10X、RTN-20X、RTN-30X),主要的使用者也包括以色列;荷兰在开发WM-25射控系统时将76快炮整合入STIR射控雷达和CAS雷达,而后WM-25授权美国改良后,为MK-92射控系统。传统火炮为了让炮管承受高射速产生的热量,因此增厚炮管,而炮管增厚势必得强化炮架强度,强化转向机构的动力,最终尺寸便难以缩小;奥托梅莱拉76快炮的解决方案是在炮管外装设套筒,经由水冷散热,因此标准型76快炮的最高射速可达每分钟85发,1980年代推出的改良超快射击型(Super Rapid)版本射速达每分钟120发,测试时甚至曾有每分钟139发的密集火力。
奥托梅莱拉76快炮在1970年代起取代美制MK 33舰炮,作为近距反飞弹、空防、打击水面舰艇及岸轰支援等多元目标使用。由于在设计时已考虑小型舰艇安装的要素,因此重量与后座力控制在护卫舰或是巡逻艇大小的小型舰艇可承受的范围,76快炮因此成为西方世界船舰防空火炮的折衷选择,在冷战中期成为中小型舰艇广泛配备的武装,目前有53个国家的海军使用。
Remove ads
中华民国海军与奥托梅莱拉76公厘舰炮

中华民国海军自1970年代的龙江级巡逻艇和阳字号驱逐舰的武进一升级案便开始使用76快炮,现今已成为海军最常见的舰炮。
2010年代海军开始为76快炮换装匿踪炮塔,除了在本国军舰上使用原厂的匿踪炮塔之外,也使用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自行设计的匿踪炮塔。
使用国家
- 道尔曼级巡防舰
- Quito级飞弹快艇
- 飞鱼级巡防舰
- 提泰斯级巡防舰
- 加富尔号航空母舰
- Wadi M'ragh级护卫舰
- 卡洛·伯伽米尼级巡防舰
- 安德烈亚·多里亚级驱逐舰
- 司令级巡逻舰
- Alvand级巡防舰
- Niamh巡逻艇
- 上将级护卫舰
- 江喜陀级巡防舰
- 雍籍牙级巡防舰
- 道尔曼级巡防舰
- 荷兰级巡逻舰
- PR-72P级护卫舰
- 哈辛托级巡逻艇
- 葛雷戈里奥·德尔·皮拉尔级巡防舰
- 何塞·黎刹级巡防舰
- Pattani级巡逻艇
- Ratanakosin级护卫舰
- Ratcharit级飞弹快艇
- Chuburi级巡逻艇
- Tapi级护卫舰
- Khamronsin级护卫舰
- 蒲美蓬·阿杜德级巡防舰
- Doğan级攻击艇
- Kılıç级攻击艇
- Kılıç-II级攻击艇
- Yıldız级攻击艇
图集





比较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