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孙文主义学会
政治组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孙文主义学会是中国国民党右派所领导的政治组织,于1925年4月24日由贺衷寒成立,其主要以当时的黄埔军校国民党学员为发展对象,与亲中国共产党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分庭抗礼[1]。主要领导者为戴季陶、王柏龄、陈诚、贺衷寒、缪斌等人,其成员还有杨引之、冷欣、杜从戎、潘佑强、伍翔、曾扩情、酆悌、贾伯涛、胡靖安、余程万、李呆、胡宗南、桂永清、蒋伏生等人,教职员中有林振雄、徐桴、王文翰、童锡坤、张叔同以及虎门要塞司令陈肇英,海军将领陈策、欧阳格,公安局长吴铁城等人[2]。
历史
孙文主义学会1924年底开始酝酿,最初取名为中山主义研究社,1925年2月国民革命军东征途中部分党代表和军官中交换意见,4月在梅州召开筹备会议,随后在潮州正式成立。
该会以军校学生为发展对象,主要领头者第一期有潘佑强、贺衷寒、肖赞育、邓文仪;第二期有杨引之等人。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开始前,党军在广东大学举行誓师大会,李之龙正代表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讲话,孙文主义学会的贺衷寒带人冲进会场,双方由言语冲突演化成几百人的群殴[3]。
1925年11月16日,黄埔军校在潮州设立分校,孙文主义学会也在潮州设立分会,并有筹设孙文主义学校及创办孙文主义青年团的拟议,遭到中共的反对[2]。
1925年12月29日,广州孙文主义学会在广东大学大操场举行成立典礼。成立典礼当天,孙文主义学会在黄埔军官学校教导团、国民革命军各军的代表,会同广大、培正、执信女师、市师、市商、国民大学、女子体育等50余所院校的男女学生,广东工商界代表,留学生代表以及各界群众1万人参加。大会在中午12时开始,主要内容有宣读孙文遗嘱和各界代表演说,黄埔军校党代表汪精卫到会并发表演说等,会后还进行了游行。嗣后,在上海、南京、武汉、芜湖、北京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
自孙文主义学会成立后,经常与共产党员学员发生围绕主义之争论,从此,黄埔军校内两派的分化日益明显。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在黄埔军校形成了两个对立的组织,在师生中两种思想和势力的内部斗争越演越烈。孙文主义学会出版《国民革命》和《革命导报》,抗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出版的《青年军人》和《中国军人》[4]。其后,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创办《兵友必读》和《三日刊》,孙文主义学会则刊发《革命青年》和《独立旬刊》驳斥之[4]。
1926年春,戴季陶出任中山大学校长,旋即成立中山大学孙文主义学会,主要头目为郑国材、与侠、李悦义、李翼中、陈绍贤等人,创办《新生》半月刊。其时中共在该校也建立GY组织,1926年初有团员200余人,GY外围组织为新学生社,两派时有冲突。
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发生,蒋介石则在4月7日下达“取消党内小组织校令”。15日,青年军人联合会宣布“自行解散”,孙文主义学会也随后于20日宣布自动解散[1][5]。
虽然同样反对中国共产党,但西山会议派在中山舰事件后发布称赞蒋介石和孙文主义学会的通电后,孙文主义学会仍然指责“上海伪代表大会(西山会议派)破坏革命,动摇本党,罪状昭然,本会向均听命于党,对于总理手订之两大革命策略,不敢丝毫怀疑,该伪会引本会为反赤同调,显系有意侮辱”[6]。
Remove ads
另见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