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宋朝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朝行政區劃
Remove ads

宋朝建国初期沿用五代方镇作为一级政区,之后恢复制,直到至道三年终于确定一级行政区为

Thumb
北宋 分路图

路以下的二级政区有等,府州军监以下又有县、军、监、场、城、寨、堡、镇等,不一而足。

路制创设时仅有转运司(漕司),后陆续增设经略安抚司(帅司,或称兵马钤辖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等机构,除帅司外的漕、宪、仓三司统称监司。各司管辖区划一般一致,但在边境特殊地区,一个监司路可能对应多个帅司路。[1]元丰年间实行大规模政治改制其中就包括地方政区的改革,即打散辖区统一的监司路和帅司路,使其交错管理诸路州军。[来源请求]建炎南渡后又恢复了统一辖区。

宋朝的行政区划设置与地方政治制度可谓强干弱支,中央政府高度集权。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地方资源狭小,加上失去燕云十六州燕山天然屏障,也致使终宋一代,外敌入侵不断。

宋初十三道

北宋初年,在唐代开元十五道基础上稍作改动(如关内道改称关西道、剑南道分为东、西两道等),共设十三道。

河南道

更多信息 州府 军监, 县/军使/监/尉司/镇/城/堡/寨/关/津/场/院/务/井 ...
Remove ads

关西道

更多信息 州府 军监, 县/军使/监/尉司/镇/城/堡/寨/关/津/场/院/务/井 ...

陇右道

更多信息 州府 军监, 县/军使/监/尉司/镇/城/堡/寨/关/津/场/院/务/井 ...

河东道

更多信息 州府 军监, 县/军使/监/尉司/镇/城/堡/寨/关/津/场/院/务/井 ...
Remove ads

河北道

更多信息 州府 军监, 县/军使/监/尉司/镇/城/堡/寨/关/津/场/院/务/井 ...
Remove ads

剑南西道

更多信息 州府 军监, 县/军使/监/尉司/镇/城/堡/寨/关/津/场/院/务/井 ...

剑南东道

更多信息 州府 军监, 县/军使/监/尉司/镇/城/堡/寨/关/津/场/院/务/井 ...
Remove ads

山南西道

更多信息 州府 军监, 县/军使/监/尉司/镇/城/堡/寨/关/津/场/院/务/井 ...

山南东道

更多信息 州府 军监, 县/军使/监/尉司/镇/城/堡/寨/关/津/场/院/务/井 ...

淮南道

更多信息 州府 军监, 县/军使/监/尉司/镇/城/堡/寨/关/津/场/院/务/井 ...
Remove ads

江南西道

更多信息 州府 军监, 县/军使/监/尉司/镇/城/堡/寨/关/津/场/院/务/井 ...

江南东道

更多信息 州府 军监, 县/军使/监/尉司/镇/城/堡/寨/关/津/场/院/务/井 ...

岭南道

更多信息 州府 军监, 县/军使/监/尉司/镇/城/堡/寨/关/津/场/院/务/井 ...

北宋路制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分宋朝全境为十五路(即至道十五路),包括:京东(治所今河南商丘)、京西(治所今河南洛阳)、河北(治所今河北大名)、河东(治所今山西太原)、陕西(治所今陕西西安)、淮南(治所今江苏扬州)、江南(治所今江苏南京)、荆湖南(治所今湖南长沙)、荆湖北(治所今湖北荆州)、两浙(治所今浙江杭州)、福建(治所今福建福州)、西川(治所今四川成都)、峡(治所今重庆奉节)、广南东(治所今广东广州)、广南西(治所今广西桂林)。

咸平四年(1001)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后升成都府路)、利州路,分峡路梓州路(后升潼川府路)、夔州路

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路为东、西二路。

庆历八年(1048)分河北路安抚司(帅司路)为大名府、高阳关、真定府、定州四路安抚司,监司路不变。

皇祐五年十二月壬戌(1054年2月7日),设京畿路。

熙宁五年(1072)分京西路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翌年又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东、西二路。

宣和四年(1122)宋朝根据先前与金朝订立的海上之盟获得亡所占之燕云十六州,并设燕山府路(治所今北京)和云中府路(治所今山西大同),北宋版图达到极盛。但很快金人再次南下,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京畿路

宋初未设京畿路,首都开封府直属中央。

皇祐五年十二月壬戌(1054年2月7日),宋仁宗采纳贾昌朝提出的“汉唐都雍,置辅郡,内翼京师。国朝都汴,而近京诸郡皆属他道,制度不称王畿”之意见,下诏析京东之曹州,京西之州并开封府,总四十二县为京畿路。

至和二年十月己丑(1055年10月27日),为防范宦官攫取兵权,仁宗诏罢京畿转运使及提点刑狱,恢复府界,以蔡挺为提点官,陈、许、郑、曹、滑各隶本路,为辅郡如故。

崇宁三年(1104),复置京畿路,设四辅:以颖昌府南辅,以汝州郏县隶之;新设拱州东辅,治襄邑县,以南京应天府宁陵楚丘柘城三县,以及京畿之考城太康二县隶之;郑州为西辅,以西京河南府密县隶之;澶州北辅,以北京大名府朝城南乐二县隶之。共计辖二府、三州。其中,开封府十四县,颍昌府七县,郑州六县,澶州七县,以襄邑等县所建之拱州领六县,共计四十县。

大观四年(1110),罢四辅,许、郑、澶州还隶京西及河北路,废拱州,复以襄邑县隶开封府。于是,京畿路仅领开封府十五县。

政和四年(1114),复四辅。

宣和二年(1120),罢四辅,颍昌府、郑州、开德府各还旧隶,拱州隶京东西路,旧开封府界依旧为京畿。因此,京畿路仍领开封府十五县。宣和六年,太康县复归开封,因此,此时京畿路实领十六县。

更多信息 路名, 州府 军监 ...

京东二路

更多信息 路名, 州府 军监 ...

京西二路

更多信息 路名, 州府 军监 ...

河北二路

更多信息 路名, 州府 军监 ...

河东路

更多信息 路名, 州府 军监 ...

陕西二路

更多信息 路名, 州府 军监 ...

川峡四路

更多信息 路名, 州府 军监 ...

两浙路

更多信息 路名, 州府 军监 ...

淮南二路

更多信息 路名, 州府 军监 ...

江南二路

更多信息 路名, 州府 军监 ...

福建路

更多信息 路名, 州府 军监 ...

荆湖二路

更多信息 路名, 州府 军监 ...

广南二路

更多信息 路名, 州府 军监 ...

北宋末期

更多信息 路名, 属府、(节镇)、(郡名) ...

南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