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宋英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宋英玉(1726年—1789年),字应璜,号杏川江南苏州府长洲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宋德宜曾孙。

生平

宋英玉来自苏州长洲宋氏家族,曾祖宋德宜;祖父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宋大业;父云南迤东道宋寿图。母为汉军刑部侍郎直隶河道总督王朝恩[1]

宋英玉幼时跟随从叔父宋宗元启蒙学习,乾隆十三年(1748年)补县庠增广生,十六年(1751年)丁父忧。二十二年(1757年)拣选发往直隶,受直隶总督方观承赏识指点,同年冬委署抚宁县篆,二十三年(1758年)授新乐县知县。二十四年(1759年)为定边将军兆惠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置办输送粮草驰援有功,优叙加一级。二十五年(1760年)冬调任吴桥县知县。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南巡,宋英玉负责布置红杏园行宫,后兼摄东光县篆,治理境内运河泛滥。二十八年(1763年)迁保定府管河盐捕同知,辅佐王祖庚王顼龄孙)、李湖周元理等。二十九年(1764年)春因潘桃口木税未分清晰而受降职处理[2],后仍以原官用,补广平府同知兼保定府同知。三十一年(1766年)任顺天府南路同知,兼管额设防兵,三十三年(1768年)摄深州篆,三十五年(1770年)任正定府知府,后由直隶总督杨廷璋奏请调保定府知府[3],三十九年(1774年)兼署清河道[4],四十年(1775年)改通永道。四十三年(1778年)因牵涉贝子弘旿侵占旗田案受革职回籍处理[5],五十四年(1789年)卒于家。以次子宋镕通奉大夫,晋荣禄大夫[6][7]。保定古莲花池存有宋英玉签发《莲池行宫保护管理文告》及所著《咏保定府署游息地四章并序》碑刻[8][9]

Remove ads

家庭

夫人为王鸿绪孙女、长芦盐运使王图炯次女(1724-1814)。有三子:长子宋镜张凤孙女;次子宋镕;三子宋铦蒋耀宗女。还有三女:长嫁王继声(母王太夫人侄);次嫁蒋耀宗侄蒋廷瓒;三嫁苏州洞庭席赓[1]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