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布亚新几内亚

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屿国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布亚新几内亚map
Remove ads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英语: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5]),通称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a],缩写为PNG;巴布亚皮钦语Papua Niugini希里木托语Papua Niu Gini),简称巴新,是位于大洋洲岛国,由新几内亚岛东半部及周边美拉尼西亚地区的离岛组成,地处澳大利亚以北的西南太平洋。西与印度尼西亚接壤英语Indonesia–Papua New Guinea border,南同澳大利亚隔海相望,东邻所罗门群岛。首都为莫尔兹比港。该国领土面积462,840平方千米(178,700平方英里),包括一片广阔的主岛陆地及数百个外围岛屿。

事实速览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英语) Independen Stet bilong Papua Niugini(巴布亚皮钦语), 首都暨最大城市 ...

19世纪80年代,巴布亚新几内亚领土被划分为北部的德属新几内亚和南部的英属巴布亚领地,后者于1902年割让予澳大利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境归澳大利亚管辖,但仍分属两个独立行政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几内亚战役中此地发生激烈战斗;战后两个行政区合并。1975年,巴布亚新几内亚成为独立的英联邦王国,由总督代表君主行使职权。政治体制沿袭威斯敏斯特体系,由政府首脑总理领导。国民议会议员同时兼任省级领导人。

该国人口高度集中于农村地区,2023年城市化率仅14%。巴布亚新几内亚宪法英语Law of Papua New Guinea#Constitution明文保护传统社群与生活方式的存续。虽然官方人口统计约为1180万,但卫星数据测算结果接近1700万。人口结构极具多样性,现存已知语言达840种英语Languages of Papua New Guinea,为全球语言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文化习俗同样多元,多数文化和语言群体规模较小,英语和皮钦语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这种多样性导致摩擦频生,政治领域尤为明显,政府始终难以有效遏制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该国多数居民信仰基督教,分属不同教派。

乡村化与人口多样性源于其多山地形。这片土地滋养着全球约5%的已知物种,出口导向型经济也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巴布亚新几内亚属发展中经济体,近40%人口为自给农,基本脱离货币经济体系。该国与澳大利亚保持紧密联系英语Australia–Papua New Guinea relations,同时不断深化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纽带。

Remove ads

语源

巴布亚源自于当地语言,但确切来源仍不清楚。[7]葡萄牙史家安东尼奥·加尔旺英语António Galvão曾于著作中道:

The people of all these islands are blacke, and have their haire frisled, whom the people of Maluco do call Papuas.[8]

新几内亚(英语:New Guinea、西班牙语:Nueva Guinea)则是源于西班牙探险家Yñigo Ortiz de Retez英语Yñigo Ortiz de Retez,在1545年提到该地的人种与他先前于非洲几内亚地区所观察到的人种之间的相似之处,因此命名为新几内亚。几内亚最初为柏柏语中的词汇,意为黑人,被葡萄牙语借用后,又传入其他语言广为使用。

历史

早期定居历史

Thumb
萨沃斯人(Sawos)女性山墙雕像,毕夏普博物馆中的大洋洲艺术藏品

考古证据表明,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首次抵达现今的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俾斯麦群岛地区的时间约在4.2万至4.5万年前。布干维尔岛约在2.8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定居,而更偏远的马努斯岛则约在2万年前出现人类踪迹。这些迁徙是人类最早从非洲向外迁移的一部分,这些迁移形成的种群在史前时期始终与世隔绝。[9]:11[10]约1万年前,海平面上升英语Past sea level导致新几内亚与澳大利亚分离,但澳大利亚原住民新几内亚居民早在约3.7万年前已分化形成不同族群[11]

公元前7000年左右,新几内亚高地独立发展出农业,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植物独立驯化中心之一[12]。在全面农业兴起之前,当地已驯化了包括西米东印度橄榄卡鲁卡英语Karuka在内的多种植物[9]:13。考古证据表明,说南岛语拉皮塔文化人群于3300年前抵达俾斯麦群岛[13]:252。目前尚不确定他们是否同期登陆新几内亚主岛,但有力证据显示其约在公元前500年已出现于沿海地区[13]:256。这些社群与更广阔的贸易网络存在互动[14]香蕉甘蔗很可能正是通过这些贸易网络从新几内亚传播至世界其他地区[15]:52–53

公元300年左右,随着商品需求转向马鲁古群岛帝汶岛,该地区贸易活动逐渐稀少。16世纪后,欧洲势力对此地兴趣日增,荷兰对蒂多雷苏丹国的影响力持续扩大。随着荷兰殖民当局对新几内亚日益关注,他们承认并将该苏丹国对新几内亚西部的主权主张进一步扩展。[15]:16–17至17世纪末,达玛树脂英语Dammar gum海参珍珠椰子核、贝类与极乐鸟羽毛等商品需求量上升,促使贸易活动重新活跃,并逐渐延伸至新几内亚东部地区[15]:18

新几内亚岛上的各个社群虽通过贸易网络建立了经济联系,但除少数政治联盟外,各社群大体保持自治,依赖自给农业维持生计。[16]:51货物通常沿固定路线交易,部分村民熟悉邻近村落语言,甚至能掌握运用(但语言本身并非政治归属的标志)。在沿海及岛屿地区,则形成了更广泛的贸易网络。[17]:132–133尽管民众很少长途迁徙,货物却通过本地交换远距离流通,文化习俗很可能也借此途径传播[18]:19–20。尽管存在这些联系,欧洲统治下更大政治实体的建立却并无先例,且往往将历史上相互敌对或毫无关联的社群强行聚合[19]:11

欧洲影响

很可能曾有中国及东南亚船只偶抵该岛,并与新几内亚社群发生零星接触[20]:10。葡萄牙探险家安东尼奥·迪阿布雷乌英语António de Abreu成为首位发现新几内亚岛的欧洲人[21]:152葡萄牙商人英语Portuguese maritime exploration将南美番薯引入马鲁古群岛,约17或18世纪时很可能由此传至今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最初从南部海岸登陆,继而迅速向内陆高地扩散,逐渐成为主食作物[15]:165, 282–283。甘薯的引入,可能辅以其他农业变革,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与社会结构,很可能促使“大人物英语Big man (anthropology)”社会制度的普及。甘薯基本取代了旧主食芋头[22]并推动高地人口显著增长[23]

到19世纪时,新几内亚与荷属东印度之间已存在一定贸易往来。自19世纪60年代起,新几内亚居民被大量强征为奴,通过“黑鸟贸易英语Blackbirding”运往昆士兰斐济,这一行径于1884年终止。[24]大多数被掳掠者来自巴布亚沿海地区。这些返回新几内亚的人带回了接触西方文化的经历,但其中最深远的影响是发展出一种美拉尼西亚皮钦语英语Melanesian Pidgin,该语言最终演变为巴布亚皮钦语[25]:9–10

Thumb
1884年至1919年间的新几内亚,德国英国控制着新几内亚东部地区

1847年9月15日,一批马利诺会英语Society of Mary (Marists)传教士抵达伍德拉克岛,将基督教传入新几内亚[26][27]。传教活动是西方文化及宗教的主要来源[25]:9。该岛西部于1848年被荷兰吞并[15]:278昆士兰于1878年兼并了邻近的托雷斯海峡群岛[15]:280,又于1883年试图吞并新几内亚部分区域[21]:152[28]:227。新几内亚岛东部于1884年被分割,北部归德国,南部属英国[29]:302德国新几内亚公司英语German New Guinea Company最初尝试开发种植园未获成功,转而从事易货贸易[15]:219–221。在英国控制区,1895年在曼贝尔河英语Mambare River附近发现了金矿[30]

Thumb
英国 吞并新几内亚东南部,1884年

1888年,英国正式吞并了该保护国。1902年,巴布亚实际管辖权移交予新成立的英国自治领澳大利亚。随着《1905年巴布亚法案》的通过,该地区正式更名为巴布亚领地[28]:227澳大利亚行政管理体系于1906年正式确立[30],巴布亚由此成为澳大利亚完全兼并的领土[28]:225

在欧洲殖民统治下,新几内亚当地居民的社会关系发生转变。部落冲突逐渐减少,随着人们为参与经济作物生产向新兴城镇迁移,城市区域出现更频繁的交流融合。殖民管理者与本地居民之间的巨大不平等催生了被殖民政府称为“货物崇拜”的社会现象。[16]:52–53最具深远影响的变革体现在出行方式方面。殖民当局明令禁止部落战争,人口因务工需要开始常态性流动,道路建设则增强了内陆地区之间的连通性。[18]:20–22

殖民当局通常与个别村庄代表合作,但德国与英国政府均未建立起有效的间接统治体系[31]:209–210。在德属新几内亚地区,巴布亚皮钦语开始被当地人采用并传播,德国当局虽不情愿但仍予以使用[17]:135–137。在英国及后续澳大利亚管辖区域,基于莫图语英语Motu language形成的皮钦语——希里莫图语逐渐成为事实上的官方语言[17]:137–139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澳大利亚军队占领德属新几内亚英语Allied occupation of German New Guinea并持续管辖至战争结束[32]。战后国际联盟于1921年5月9日授权澳大利亚将该地区作为第三等托管地管辖,由此形成新几内亚领地[21]:152[28]:228[30]。巴布亚领地与新设的新几内亚托管地实行分治管理[28]:228。1920年代在布洛洛发现金矿后,探矿者开始在全岛范围内搜寻矿藏。至1930年代,探矿者对高地山谷的勘探揭示该地区居住着超过百万人口。[30]

Remove ads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澳大利亚管辖时期

Thumb
1943年1月7日布纳-戈纳战役英语Battle of Buna–Gona期间,澳大利亚军队攻击日军阵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试图攻占莫尔兹比港,于1942年中期经陆路入侵并沿科科达小径向南推进。澳大利亚军队在撤退至莫尔兹比港附近时实施了多次后卫英语Rearguard战斗。同年9月,澳军发起反攻,日军在北撤过程中展开后卫抵抗。[33]此战役期间,当地士兵与后勤人员为澳军提供了重要支援[24]。正当科科达战役持续之际,日军发动米尔恩湾战役英语Battle of Milne Bay,其进攻被澳美联军击退。这些军事行动连同邻近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共同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34]消耗战持续至1944年,盟军最终完全收复巴布亚与新几内亚[35]新几内亚战役期间,总计约有21.6万名日、澳、美军官兵在新几内亚主岛及周边离岛阵亡[36]

战争期间,两处领地的文官政府中止运作,由联合军政府接管[28]:228。二战打破了本土居民与外国人之间存在本质差异的观念,增进了民众对外部世界及现代社会与经济理念的认知。战争还引发大规模人口流动,初步构建起两个澳属领地居民的共同身份认同。[16]:53为便利沟通,巴布亚皮钦语与希里莫图语使用范围扩大,并开始应用于无线电广播[17]:139。此战是巴布亚皮钦语首次在巴布亚地区广泛传播[21]:149, 152。战时建立的两领地联合治理模式在战后得以延续[17]:134[29]:302

1946年,新几内亚被宣布为联合国托管领土,由澳大利亚管辖[24]。1949年,巴布亚居民正式获得澳大利亚公民身份[28]:223,澳大利亚正式将巴布亚与新几内亚合并巴布亚和新几内亚领地[24]巴布亚和新几内亚立法委员会英语Legislative Council of Papua and New Guinea于1951年11月成立[30]。自1949年起,巴布亚与新几内亚开始设立乡村理事会,其数量逐年稳步增加[37]:174–175。此举构建了替代性权力结构,虽然有时由传统领袖充任,但标志着领导权开始向具有行政或商业经验的人士转移[31]:211

澳大利亚统治的政治目标尚不明确,独立或成为澳大利亚联邦州均被视为潜在发展方向[29]:303–305。1960至1970年代,随着更多民众参与正规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地方行政体系逐步发展。与此同时,澳大利亚行政当局推动共有的民族认同构建。[16]:57澳大利亚当局引入英语作为潜在的统一语言,许多巴布亚新几内亚人视其为声望语言[17]:150

Thumb
1964年的澳大利亚巡逻官英语Kiap

1950年代,航空勘察队在高地地区发现更多有人居住的山谷[30]。战后澳大利亚重建行政管理体系,随之将控制范围扩大至此前基本未受管辖的高地区域[17]:134[29]:303[38]。部分部落直至1960至1970年代首次与西方接触[21]:149。高地地区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咖啡种植在该区域的大规模扩展[29]:3031964年英语1964 Papua New Guinean general election1968年英语1968 Papua New Guinean general election的大选在引入政治体系的宣传运动中相继举行[39]:107。1968年选举筹备期间,首个政党潘古党英语Pangu Pati宣告成立[29]:306

力拓集团于1964年在布干维尔岛启动矿产勘探。尽管遭到部分土地所有者反对,布干维尔铜业公司英语Bougainville Copper仍宣告成立并开始运营大型矿场英语Panguna mine。当地抵抗运动逐渐与争取更大自治权的诉求形成联动。[40]布干维尔在地理上接近英属所罗门群岛英语British Solomon Islands,其居民文化渊源与所罗门群岛的关联度远超领地内其他地区[41]。然而该矿场被视为推动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基础从单纯农业向多元化转型的关键项目[29]:306

澳大利亚反对党领袖高夫·惠特拉姆于1969年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惠特拉姆将该领地自治列为竞选议题,并呼吁最早于1972年实现自治。[38]1971年3月,立法议会英语House of Assembly of Papua and New Guinea建议领地在下一届议会期间寻求自治,该提议获得澳大利亚政府同意[39]:110–111。同年6月,国旗与国徽正式采纳[28]:229。7月,领地名称中的“and”被去除,简化为“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30]

Thumb
1971年布干维尔岛的潘古纳矿场英语Panguna mine

自惠特拉姆首次访问后,政治辩论随着重大社会变革显著激化[29]:306。在1972年7月举行的大选英语1972 Papua New Guinean general election中,迈克尔·索马雷当选首席部长英语Chief Minister of Papua and New Guinea[32][42]:17。索马雷着力改善与地区运动的关系,此举虽促使地方团体数量增加,却也降低其突出性并推动它们融入国家政治体系[16]:75–77。同年12月,惠特拉姆在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中当选总理。惠特拉姆政府英语Whitlam government随即于1973年末确立自治政府[38]。1975年4月,基那作为独立货币推出[43]:377

推动独立的主要动力来自惠特拉姆政府的内部决策,而非巴布亚新几内亚本土的具体诉求[28]:224。“国家”的概念对该领地多数居民仍属陌生,尚未形成强烈的共同民族认同[28]:229。1970年代初期,社会普遍担忧独立可能导致大部落支配小部落,并增加外国资本收购土地的风险。后来形成的独立共识主要依靠当地政治领袖的积极推动。[24]1975年9月1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预定独立日前夕,布干维尔当局单方面宣布独立[16]:72[25]:45[32]。作为回应,中央政府随即中止向该省份拨付财政资金[30]。独立前夕还出现了其他地区运动:巴布亚贝塞纳运动英语Papua Besena主张将巴布亚地区从新几内亚分离,高地解放阵线(Highlands Liberation Front)旨在抵制沿海地区对高地的主导权,另有小型团体倡导设立新省份[16]:72–74。尽管存在这些分歧,澳大利亚议会仍于1975年9月通过《1975年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法案》,正式确定9月16日为独立日[25]:45[44]。索马雷继续担任该国首任总理[32]

Remove ads

独立时期

Thumb
1973年迈克尔·索马雷惠特拉姆政府英语Whitlam government外部领地部长比尔·莫里森英语Bill Morrison (politician)

独立之初,包括农业、经济、教育和医疗人员在内的大多数澳大利亚官员撤离该领地。接替岗位的本地人员几乎未经过系统培训。[38]由此引发的机构重组导致行政效率下降,特别是面向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质量明显滑坡[42]:18。到1980年代,包括军队在内的整个公务员体系出现政治化倾向,削弱了治理效能与问责机制[19]:13

选举制度改为简单多数制,旨在推动形成界限清晰的两党制但未果[45]:3。国家政府均通过宪法规定的方式实现更迭。索马雷在1977年大选英语1977 Papua New Guinean general election后继续担任总理,但于1980年遭不信任投票罢免,由陈仲民接任。索马雷在1982年大选英语1982 Papua New Guinean general election后再度出任总理,却在1985年再次失利于不信任投票。[42]:18, 20

1976年8月布干维尔与中央政府达成协议,平息了其首次宣布独立引发的危机[25]:45,但独立后矛盾依然延续[41]。1975至1976年布干维尔岛的分离主义运动促使巴布亚新几内亚通过修宪程序,并制定《省级政府组织法》(Organic Law on Provincial Government),依法向19个省级行政区下放权力[37]:179[42]:26。随着省级政府管理不善的现象屡次出现,索马雷提出削减省级政府权力的方案,反而招致部分岛屿省份英语Islands Region以分离主张相抗衡[37]:189[42]:27[46]:257

在澳大利亚管辖期间,尽管大规模战事显著减少,但20世纪70年代高地地区的部落冲突却日趋激化。这些地区受外部管控的时间较短,原有的部落纷争记忆犹新,随着国家独立而再度爆发。1979年当地首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但此类干预始终未能平息暴力冲突。城市中的失业问题与性别比例失衡,使得部落冲突逐渐演变为帮派英语Raskol gangs横行。1984年莫尔兹比港因帮派暴力宣布紧急状态,巴布亚新几内亚国防军随即介入。此次军事行动的成功使得警方英语Royal Papua New Guinea Constabulary与军方在其他地区也展开了更多干预,但两者却逐渐政治化且纪律松弛。与此相应,民间对私人安保的需求激增,外资投入也因此却步。[42]:29, 32[45]:8–9[46]:260–261, 264, 270[47]:239–241至1995年,省级政府实施改革,由相关国会议员与若干任命成员共同组成。部分职能下放至地方政府后,由于预期基层治理能力不足而引发重大争议。这种能力缺口使得国会议员在地方层面获得了超常的权力影响力。[37]:174[45]:11

Thumb
阿拉瓦镇在布干维尔冲突期间被摧毁

随着布干维尔矿场建设完工,就业需求骤减,当地年轻一代几乎未能从矿区发展中获益。1988年布干维尔再度爆发起义,反抗对象同时指向布干维尔地方政府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央政府。1989年5月矿场关闭后,布干维尔革命军宣布独立,中央政府于1990年撤出该地区并实施封锁,冲突由此演变为复杂的内部内战。1990年底政府军重新登陆该岛,在与当地盟友的配合下逐步扩大控制范围。[24][41][46]:266–2671994年10月政府与部分反叛势力达成协议,次年成立布干维尔过渡政府,但政府军与布干维尔革命军的交战仍在持续[30]。1997年,因雇佣国际佣兵介入布干维尔冲突而引发的“桑德莱恩事件英语Sandline affair”直接导致中央政府垮台。经新西兰主持的和谈斡旋,各方于1998年1月达成停火协议。[32][45]:12

独立后的第一个十年间,该国经济呈现缓慢而稳定的增长态势。奥克特迪矿场英语Ok Tedi Mine于1982年正式投产。尽管澳大利亚对财政预算的贡献率从1975年占政府收入的40%降至1988年的17%,但通过完善税收体系,政府成功维持了支出规模。[29]:312–313布干维尔矿场的关闭虽引发财政困难,但随着石油、矿产和林木产品出口的扩大,国民经济在1990年代初实现复苏。不过这种增长并未缓解社会不平等现象,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反而出现下滑。[46]:263–264由于政府开支持续扩大及其引发的债务攀升,该国陷入严重经济困境英语1994 Papua New Guinea financial crisis。1994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那被迫贬值并实行浮动汇率制,次年政府向世界银行申请了紧急贷款。[29]:313–314

1997年举行的大选英语1997 Papua New Guinean general election中,仅有4名候选人获得绝对多数票,95名(占87%)当选者的得票率均未超过30%。1999年议会中期发生政府更迭后,该国成立了宪法发展委员会推行政治体制改革。据此制定的《政党与候选人廉政组织法英语Organic Law on the Integrity of Political Parties and Candidates》确立了三大机制:为注册政党提供公共资金、激励女性候选人参选、对跳槽英语Party switching行为实施惩戒。该法还明确规定,无党派议员不得参与总理选举投票,亦不得在总理产生前加入政治联盟。[45]:3–7另一项重要改革是将选举制度从简单多数制转向限制性优先投票制——这种制度实质是选择性投票制的演变形式[19]:17[48]:2

2001年各方签署《布干维尔和平协议》(Bougainville Peace Agreement),规定该地区将获得超越其他省份的自治地位,并在未来适时举行独立公投[30][32][41]2002年大选英语2002 Papua New Guinean general election期间,暴力事件呈现升级态势[30]。2004年澳大利亚派遣警力赴巴布亚新几内亚开展警务培训。虽因最高法院裁决多数澳方警力于次年撤离,但此举开启了澳大利亚在该国的长期警务合作机制。[32]2009年,议会正式批准设立两个新省份:从南高地省划设的赫拉省,以及由西高地省分立而成的吉瓦卡省[49]

2011年,巴布亚新几内亚爆发宪法危机英语2011–2012 Papua New Guinean constitutional crisis: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举彼得·奥尼尔出任总理,而最高法院则裁定迈克尔·索马雷仍合法保有总理职务。议会随后通过决议试图推迟即将举行的大选,但此举缺乏宪法授权,巴布亚新几内亚选举委员会英语Papua New Guinea Electoral Commission仍按计划推进选举筹备工作。[50]:207–2112012年全国大选英语2012 Papua New Guinean general election如期举行,奥尼尔再度获议会多数支持当选总理。索马雷选择加入奥尼尔政府,针对最高法院法官及其他支持索马雷人士的指控被撤销,此前通过的涉司法权及总理职权相关法案也宣告废止。[32][50]:207–211

2014年该国启动英语Natural gas in Papua New Guinea液化天然气出口,然因天然气与石油价格持续走低,政府财政收入未达预期。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持续攀升,截至2019年,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人类发展指数仍居太平洋地区末位。[48]:42015年3月颁布的《布干维尔矿业法》(Bougainville Mining Act)将矿业管理权从中央政府移交布干维尔政府。该法案同时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归属传统土地所有者英语Customary land而非国家,赋予土地所有者对未来采矿项目的否决权。[41][51]

2012至2017年奥尼尔政府执政期间深陷腐败丑闻[30]2017年大选英语2017 Papua New Guinean general election后奥尼尔虽成功连任,但其执政联盟初始席位数有所缩减。本次选举在部分区域出现大规模选民恐吓现象,议席结果统计也出现延误。[52]:253–255金融丑闻及2018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采购豪华车辆引发的批评,使奥尼尔承受巨大压力并导致执政联盟成员倒戈[52]:255–258。2019年5月,奥尼尔宣布辞去总理职务,由詹姆斯·马拉佩接任[53]

政府将2019年11月23日[54]定为布干维尔自治区独立公投的投票日,此次公投结果不具法律约束力[55][56]。公投中以压倒性比例(98.31%)支持独立[57][58]。在2022年大选中,詹姆斯·马拉佩总理领导的潘古党赢得议会最多席次,使其得以连任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59]

Remove ads

地理

Thumb
地图
Thumb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高地
Thumb
戈罗卡市东高地省

巴布亚纽几内亚面积462,840平方公里,其国土包括所有岛屿在内位于赤道至南纬12度,东经140度至160度之间。

巴布亚新几内亚为赤道多雨气候区,气候炎热且降雨量大,形成一个个热带雨林,其国土多被山和热带雨林覆盖。因巴布亚新几内亚是热带雨林为主,所以在生物种类上相当丰富。植物方面都主要是一些高达数十米的阔叶树木,而动物方面则主要以鸟类和有袋类动物为主。极乐鸟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特有的鸟类,被绘在其国徽中。

生态

Thumb
弗莱河

巴布亚纽几内亚的一部分是澳大拉西亚生态区,其中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尼东部和一些太平洋群岛,包括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

气候

巴布亚纽几内亚为赤道气候,其特点是一年四季高温,高湿度。平地年平均气温约24℃,温度随高度升高迅速降低,夏季有暴雨。

更多信息 月份, 一月 ...
更多信息 Port Moresby, Papua New Guinea, 月份 ...

经济

Thumb
莫尔兹比港市中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巴布亚新几内亚列为发展中经济体[63]。该国经济高度依赖自然资源[64]:127,资本多投向采矿和石油行业,大部分劳动力则以务农为生[65]:iv。2018年时,自然资源开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其中矿产英语Mining in Papua New Guinea、石油和天然气英语Natural gas in Papua New Guinea为主要贡献领域[64]:128。资源依赖型经济易扭曲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致使经济增长难以准确衡量,国民总收入等其他指标也不易测算[64]:127。历史上对该国生产总值的估算就曾出现大幅修正[64]:128。2019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8%,通货膨胀率为4.3%[66]。其法定货币为基那,由巴布亚新几内亚银行监管,该行在汇率管理上采取过多种策略[67][68]。该国正规就业比例不高,虽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但其实际价值自独立以来持续走低[64]:139–141。2010年代末,城镇就业人口中约40%从事非农工作,农村地区该比例仅为20%左右[64]:167

木材与海洋资源亦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重要出口产品[64]:133,该国为全球少数热带木材英语Tropical timber供应地之一[64]:138。林业是重要经济部门,但技术和半技术投入水平低,产品限于锯材、单板、胶合板、块状板、模塑件、杆柱及木片,成品出口量少。自动化机械匮乏及本地技术人才培训不足,制约了自动化设备与设计的引进。[69]:728林业领域腐败现象存在,多个项目面临法律不确定性,高达70%的采伐可能属非法[64]:205。该国海洋渔业产量约占全球10%[20]:12–13

该国农业涵盖国内销售与出口作物种植及自给农业[64]:128椰干、椰油、橡胶茶叶可可咖啡等农产品出口未见增长[64]:135,但转用林地开发油棕种植园以生产棕榈油,逐渐成为就业与收入的重要来源[70]:2[64]:135。该国棕榈油产量占全球1.6%,咖啡占1%。农业虽非最大经济部门,却是就业主渠道,占全部岗位约85%。[20]:12

贫困评估表明,贫困现象在农村最为普遍[71]:487。近40%人口为自给农,生活相对独立于货币经济[72],农业因此成为最广泛的经济活动。耕作多依靠简易雨养地表灌溉英语Surface irrigation,具体技术因地而异[73]:5芋头为传统作物,而主食番薯的引入使耕作海拔延伸至2,700米(8,900英尺);提取西米的西谷椰子也广泛种植[18]:17–18

Thumb
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南部的奥克泰迪矿场英语Ok Tedi Mine

该国主要出口矿产包括黄金石油液化天然气亦为重要出口商品。[64]:136矿产能源类资源占出口总额的86%[20]:23,其高价值使该国经常账户长期保持顺差[64]:141。规模最大的矿场为利希尔岛私营金矿,其次为国营奥克泰迪矿场英语Ok Tedi Mine波尔盖拉矿场英语Porgera Mine位列第三[20]:12。液化天然气出口始于2014年,然因收益分配争议,新项目投产屡遭推迟[20]:10, 12

该国多山的地形导致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困难,致使航空运输成为最高效可靠的交通方式。全国共有五条主要公路,其中仅两条延伸至内陆地区,国内航运也十分有限。 [74]虽设有22个国际港口,但并非全部投入运营。其中最大的莱城港处理约半数国际货物。[71]:481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国拥有500多个机场,大多数跑道未铺砌[75]。许多道路养护状况不佳,部分雨季无法通行。尽管如此,全国大多数人口居住在距国道5千米(3.1英里)范围内,更多人毗邻区级或乡村公路。[71]:478

西里努穆水坝英语Sirinumu Dam扬开水坝英语Yonki Dam提供部分水力发电[73]:4–5。污水处理设施有限,首都地区亦不例外。部分污水直接排入海洋,导致污染问题。[73]:9可再生能源占电力供应总量的三分之二[69]:726

整体住房质量较低,2010年代末期仅15%的房屋铺设完工地面[64]:168。2016年,城市地区55%的房屋接通电力。农村地区仅为10%,但较1996年的3%已有显著提升。过半城市房屋接通管道供水,农村地区仅15%具备该条件,但农村房屋更多使用井水。平均每间房间居住人数为2.5人。[64]:169–70

全国超过97%的土地被划定为习惯土地英语Customary land,由社区集体英语Aboriginal title持有。许多此类实际权利仍未登记,实质上属于非正式权利。[25]:53–54土地登记工作成效甚微[25]:54, 66。巴布亚新几内亚立法机构通过法律确认“习惯土地所有权”这一保有权形式,赋予原住民传统土地不可剥夺的法定保有权。此类习惯土地名义上覆盖全国大多数可用土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7%);[76]让与英语Alienation (property law)的土地或由国家租约下的私人持有,或属政府土地。绝对所有权英语Fee simple(或称自由保有权)仅限巴布亚新几内亚公民持有。[77]:9–13[78]

Remove ads

网路

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内有三大营运商。

  • Digicel(外资电信公司)
  • Bmobile
  • Vodafone(Vodafone PNG)
  • Telikom(国有库姆电信控股公司(Kumul Telecom Holdings, KTH)旗下)

行政区划

Thumb
  高地大区
  群岛大区
  莫美斯大区
  巴布亚大区

巴布亚新几内亚分为四个大区(Region),虽然这并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但在政府,商业,体育和其他活动的许多方面都非常重要。

以下列出4个大区,以及其所属的省份。

Thumb
巴布亚纽几内亚行政区划图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为摩斯比港,全国共有22个省级行政区,包含20个省、1个自治区(布干维尔自治区)以及国家首都区。每个省可分为一个或多个区(District),一个区又分为一个或多个地方行政区域。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省级行政区列表如下:

  1. 中央省(Central)
  2. 钦布省(Chimbu)
  3. 东高地省(Eastern Highlands)
  4. 东新不列颠省(East New Britain)
  5. 东塞皮克省(East Sepik)
  6. 恩加省(Enga)
  7. 海湾省(Gulf)
  8. 马当省(Madang)
  9. 马努斯省(Manus)
  10. 米尔恩湾省(Milne Bay)
  11. 莫雷贝省(Morobe)
  12. 新爱尔兰省(New Ireland)
  13. 北部省(Oro)Northern
  14. 布干维尔自治区(Autonomous Region of Bougainville)
  15. 南高地省(Southern Highlands)
  16. 西部省(Western)
  17. 西高地省(Western Highlands)
  18. 西新不列颠省(West New Britain)
  19. 桑道恩省(Sandaun)West Sepik
  20. 国家首都区(National Capital District)
  21. 赫拉省(Hela)
  22. 吉瓦卡省(Jiwaka)

政治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议会民主制君主立宪国家,国家元首是国王查理三世,国王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时由总督代为行使元首职责。巴布亚新几内亚立法机构为一院制议会,政府首脑是总理,由议会内多数党的领袖担任。议会的111个议席中有22席为21个省和首都区的22名地方首长的官守议席。

巴布亚新几内亚有40多个政党,其中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政党有国民联盟党、人民行动党、联合资源党、联合党、潘古党、人民全国代表大会党、人民民主运动党、人民劳动党、人民进步党巴布亚新几内亚党及新一代党等。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英联邦王国

人口

Thumb
来自南高地省胡利英语Huli people头饰舞者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全球民族异质性最显著的国家之一[79]:205。除可能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语言外,该国的族群认同还受到地理、亲属关系和外部压力等因素的进一步分化[80]:47–48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20年人口估算为895万[81],而该国政府2021年估计人口为1180万[82]。由于2020/2021年全国人口普查以COVID-19大流行为由推迟,当局采用卫星影像进行了中期评估。2022年12月,联合国与南安普敦大学合作开展的卫星影像与实地核查研究表明,该国人口可能高达1700万,近乎官方数据的二倍。[83][84]2023年7月,联合国正式将估算值修订为1180万[85]。尽管自1961年起每十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但以往数据的可靠性存疑[64]:126。不过独立以来人口被认为大幅增长,但城市化水平基本持平或仅略有上升[64]:127。截至2015年,国际移民约占人口0.3%[86]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城镇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2023年仅有14%人口居住于城市中心[87]。最大城市为首都莫尔兹比港,其他主要聚居地包括莱城芒特哈根马当韦瓦克。2000年时,全国共有40个人口超千人的城镇。[20]:11[88]:31绝大多数居民生活在习惯社区英语Customary land[89]高地大区英语Highlands Region人口最密集,占全国人口的43%。莫美斯大区英语Momase Region占25%,南方大区英语Southern Region, Papua New Guinea占18%,群岛大区英语Islands Region占14%。[20]:13 传统的小型社区通常不足300人,多由一个核心小村庄及周边分散的农园住屋组成。居民每年部分时间居住于此,且可能拥有多处居所。在需大范围狩猎或耕作的社区中,主村可能仅有一两座建筑。[18]:18全国高达三分之二区域可归类为无人区[88]:47。在城市以外,人口密度最高的是小型岛屿[88]:48。城市人口增长导致平均生活质量下降,而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普遍提升[64]:177–181。尽管人口分布广泛,超过五分之四的居民居住在距政府服务中心8小时行程范围内[88]:117

2016年性别比例为男性51%、女性49%。男性为户主的家庭占82.5%,女性为户主的家庭占17.5%[64]:177–178。平均初婚年龄为20岁,18%的女性处于一夫多妻关系中[64]:179。人口结构年轻化,2011年年龄中位数低于22岁,当时36%的人口年龄不足15岁[20]:13。2010年代末,城市地区抚养比为64%,农村地区为83%[64]:178。2016年总和生育率为4.4[64]:177

该国整体医疗英语Health in Papua New Guinea基础设施发展不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英语HIV/AIDS in Papua New Guinea较高,并曾暴发霍乱结核病等疫情。[90]:1692016年疫苗覆盖率为35%,24%的儿童未接种任何疫苗[64]:175。截至2019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出生时预期寿命男性为63岁,女性为67岁[91]。2014年政府卫生支出占政府总开支的9.5%,卫生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91]。2023年每1万人拥有医生0.61名[92]。2008年每10万例分娩的孕产妇死亡数为250人,2005年为270人,1990年为340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9‰,新生儿死亡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37%。每千例活产对应助产士1名,孕妇终生死亡风险为1/94。[93]儿童死亡率的全国性改善主要反映在农村地区,某些城市地区则几无改善甚至略有恶化[64]:174

2010年代末,未接受教育的男性比例约为32%,女性则为40%[64]:171。2015年识字率为63.4%[94]。国内大部分教育服务由教会机构提供[95]。2012年学费取消后入学率有所上升,但效果参差不齐,2019年部分恢复了收费[64]:170, 208。巴布亚新几内亚拥有四所公立大学、两所私立大学以及其他七所高等教育机构[96]

语言

Thumb
根据蒂莫西·厄舍(Timothy Usher)研究成果绘制的巴布亚新几内亚语系分布图
Thumb
罗斯(Ross)提出的跨新几内亚语系分布。其中部分东部语支的归属未获普遍认可

巴布亚新几内亚拥有约840种已知语言英语Languages of Papua New Guinea(包括英语),成为全球语言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97]。该国语言总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98],其中土著语言逾820种,占全球语言总数的12%,但大部分语言的使用者不足千人,每种语言平均仅有7000人使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语言密度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瓦努阿图[99][100]使用最广泛的土著语言是恩加语英语Enga language,使用者约20万人,其次为梅尔帕语英语Melpa language胡利语英语Huli language[101]。然而即便恩加语内部也存在不同方言分化[17]:134。土著语言可分为两大群系:南岛语系巴布亚诸语言。需注意的是,“巴布亚”仅是对当地非南岛语系语言的便利性统称,并不定义实际的语言亲缘关系。[102]

巴布亚新几内亚有四种语言因其广泛的文化认同而被视为国家语言:英语、巴布亚皮钦语希里莫图语、手语(2025年新增,实践中指巴布亚新几内亚手语英语Papua New Guinean Sign Language[17]:151[103]。然而,目前并无专门立法宣告任何官方语言[19]:21。宪法仅简要提及语言问题,要求“普及巴布亚皮钦语、希里莫图语或英语的读写能力”,并提及“tok ples”(巴布亚皮钦语对地方语言的称谓)和“ita eda tano gado”(希里莫图语对地方语言的称谓)。宪法还规定,申请归化入籍者需具备当地语言能力,被逮捕者有权以理解的语言获知相关讯息。[17]:143

英语是商业和教育系统使用的语言,而该国最主要的通用语为巴布亚皮钦语[19]:21。议会辩论通常混合使用英语和巴布亚皮钦语[17]:143。国家司法体系使用英语,省和地方法院则多使用巴布亚皮钦语或希里莫图语。乡村法庭可使用当地语言。多数全国性报纸采用英语,但有一份全国周报《Wantok英语Wantok Niuspepa》使用巴布亚皮钦语。国家广播和电视使用英语与巴布亚皮钦语,辅以少量希里莫图语。省级广播除使用上述语言外,还会加入地方语言。[17]:147随着时间的推移,巴布亚皮钦语持续普及为最常用语言,逐步取代希里莫图语[17]:146,即便在曾以希里莫图语为主的首都莫尔兹比港亦是如此[104]

多数省份并无占主导地位的地方语言,但也有例外。恩加省以恩加语使用者为主,但该省于1976年采用巴布亚皮钦语作为官方语言。东新不列颠省库阿努阿语使用者为主,这导致使用拜宁语系英语Baining languages苏尔卡语英语Sulka language的少数民族群体面临沟通困境。[17]:147–148然而语言问题通常并非冲突根源,冲突可能发生在使用同种语言的社区之间,而区域认同往往融合了多种不同的语言群体[17]:153。英语和巴布亚皮钦语普遍被视为中立语言,地方语言则被认为具有文化价值,政府亦鼓励多元语言能力的发展[17]:154

目前几乎所有地方语言及希里莫图语的使用率都在下降[17]:148,部分地方语言的使用者已不足百人[17]:135。政府鼓励使用地方语言,独立后即制定政策,用地方语言教授早期读写和算术。截至2000年4月,已有837种语言获得教学支持,涵盖两种不同地方语言社区的学校很少报告问题。但在2013年,为改善较弱的英语读写能力,教育政策重新转向以英语为主。[17]:151–152

宗教

Thumb
曾为该国最大建筑的道格拉英语Dogura, Papua New Guinea圣彼得圣保罗主教座堂英语Ss Peter and Paul Cathedral, Dogura

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95.6%的公民自认为基督徒,1.4%信奉其他宗教,3.1%未作回答。几乎无人声称无宗教信仰[105]宗教综摄现象普遍,许多公民将基督教信仰与部分传统土著宗教实践相结合。国内存在众多基督教教派且影响广泛。[20]:13最大教派为天主教会,信众占人口26.0%;其次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福音信义会英语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of Papua New Guinea(18.4%)、基督复临安息日会(12.9%)、五旬节派各教会(10.4%)、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所罗门群岛联合教会英语United Church in Papua New Guinea and Solomon Islands(10.3%)、“其他基督教”(9.7%)、福音联盟英语Evangelical Alliance(5.9%)、巴布亚新几内亚圣公会英语Anglican Church of Papua New Guinea(3.2%)、巴布亚新几内亚浸信会联会英语Baptist Union of Papua New Guinea(2.8%)及规模较小的群体[105]

政府与司法系统维护宪法规定的言论、思想和信仰自由权利[106]。随着美国成功神学通过访客与电视布道英语Televangelism传播,基督教基要主义基督教锡安主义日益盛行。这种现象既挑战主流教会的传统主导地位,也削弱了前基督教时代某些文化特征的表达。[107]。2025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巴布亚新几内亚确立为基督教国家,特别提到“上帝,圣父;耶稣基督,圣子;圣灵”,并将《圣经》列为国家象征[108]

文化

语言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世界上语言分布最多的国家,虽然该国人口只有约1,178万左右,但国内有多于820种不同的语言[109]。当地人在正式场合使用英语,而巴布亚皮钦语则是族际交流语,这是一种由英语和当地语言混合而成的克里奥尔语。另外摩图语的简化版本希里摩图语也是该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宗教

巴布亚纽几内亚宗教(2020年)[3]

  新教(47.8%)
  天主教(25.7%)
  其他基督教教派(21.5%)
  传统信仰(3.4%)
  其他宗教(1%)

体育

体育是巴布亚纽几内亚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联盟式橄榄球是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110]

教育

国家教授语言为英语,但巴布亚新几内亚有大约800种不同的语言

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Papua New Guinea位于首都摩斯比港

交通

因其多山崎岖地形(中部横贯有山脉横贯,切割南部的首都与北部各主要城市),不易兴建穿越山脉的道路,故国内陆路交通不便。首都摩斯比港仅有Hiritano公路通往海湾省首府凯里马,但尚无铁路连接其他城市。

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空运乃国内最重要运输方式,于2007年全国有578座机场,其次是水运,全国有港口50多个。

参考文献

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