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干土短桿狀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干土短桿狀菌(學名:Brevitalea aridisoli)是短桿狀菌屬的下屬物種。該菌呈革蘭氏陰性、好氧且嗜溫。[1][2]
Remove ads
詞源
種加詞「aridisoli」源自拉丁詞「aridus」(乾燥的)和「soli」(土壤),因此該種加詞表示乾燥的土壤,指其分離來源於乾燥土壤環境。[1][2]
發現
2011年春季,學者在納米比亞北部卡萬戈區馬歇爾地區採集了奧卡萬戈河附近的舊洪泛平原土壤樣本,從中富集出干土短桿狀菌菌株。分離該菌的土壤是略帶酸性的灌木草原土壤。採集後,菌株樣本被送至德國做進一步的種植實驗,並於2016年被正式描述。[2]
描述
干土短桿狀菌的細胞長約1.0至2.2µm,寬約0.7至0.9µm,呈桿狀。該菌為非運動性革蘭氏陰性細菌,不形成孢子,並通過二分裂繁殖。該菌是嗜溫且中性細菌,其生長溫度範圍為11.0至52.5°C,最適生長溫度為35.4至45.0°C;pH範圍為4.7至8.1,最佳pH值在5.4至7.0之間。該菌可耐受最高1%的氯化鈉濃度,最佳生長環境為在無鹽環境。理想條件下,其最短倍增時間為4.4小時。該菌是一種嚴格需氧、化能有機異營菌,含複雜蛋白質的底物是其首選的碳源和能源。該菌呈過氧化氫酶陽性以及細胞色素c氧化酶陰性。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