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广东科学中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广东科学中心(英语:Guangdong Science Center,简称:GDSC),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西南角,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西侧,是集科普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普旅游四大功能于一身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是亚太科学中心协会、世界科学中心协会和国际博物馆协会的成员单位,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和广州科普联盟的发起成员[1]。
广东科学中心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投资兴建,于2004年3月奠基[2],2008年9月26日建成开放,占地面积45.39万平方米[3],建筑面积14.07万平方米[1],总投资额达19亿元人民币。馆内现设有13个常设主题展馆及多个临时专题展区,拥有4座科技影院(四维影院、球幕影院、IMAX巨幕影院、虚拟航行动感影院)及室外科学探索乐园,以及8万平方米生态湖、2,000多种岭南特色植物和数十个室外展项。
2018年11月7日,经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广东科学中心以126514.58平方米的实际馆内面积[4],被授予“最大的科技馆/科学中心”称号,这是中国科技馆首次(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次)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骄傲中国”项目中[5]。





Remove ads
历史
广东科学中心项目在1996年立项,1998年3月,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广东科学中心总体规划方案,初步选址广州科学城,2002年,经过有关专家再三考察和论证,改址于更有文化气息的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西部[3]、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西侧的湾咀头地带。
广东科学中心的规划和建筑设计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首轮规划与建筑设计国际邀请竞赛于2003年4月启动,共有来自美、加、日、德等国的8家设计单位提交设计方案[6],并于同年8月29日在广州会展中心向市民免费展出,最终由专家评出“生态之城”、“南国幻景”和“阳光绿岛”作为优胜方案,但因提交的方案不符合“广东省标志性建筑”的标准,未能通过专家组审评[7]。
2003年10月10日,广东科学中心第二轮建筑设计国际邀请竞赛公布竞赛日程,共有12家国内外设计单位参赛[8],第二轮竞赛的方案于同年12月31日通过专家评审,在6个入围评审方案中选出三甲方案。翌年2月11日,三甲方案首次向媒体公布[9],分别为“双贝含珠”、“科技航母”、及“日月同辉”[10]。最终,中南建筑设计院的“科技航母”方案胜出,成为广东科学中心的建筑设计实施方案。
Remove ads
2004年3月28日,作为广东省首批“十大工程”中的重点项目,广东科学中心在广州大学城举行奠基仪式,计划于2007年6月完成建筑工程,11月完成展项工程,开放后预计每年接待观众250万人次[11]。历时近5年建设,广东科学中心于2008年9月19日举行亮灯仪式,同年9月26日开馆,9月2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12]。
建筑风格

广东科学中心的“科技航母”造型体现一种前进的动感,设计理念上表达了科技先锋(神舟飞船造型)、乘风破浪(舰船造型)、灵动人文(眼球造型)和吉祥如意(木棉花造型)四个方面的含义,整体外观寓意广东科技的强劲发展,表现出较强的标志性,建筑结构有利于实现展项教育功能与建筑形式的统一。[13]
形象标志
广东科学中心的形象标志借助弧线的穿插组织,抽象意会出科学中心建筑的顶部造型以及正面的“发现之眼”等标志性特征,并暗喻了科学中心五馆并立的功能分区,同时通过对建筑理念的诠释,在统一的气质中以丰富的变化体现对科普及科学中心的理解:给更多人一个空间、一些机会、一种方法,借由科学中心的“发现之眼”,看到无限的科学世界。
主要活动
Remove ads
2019年11月16日,中国首个低碳新能源汽车主题科普馆——广东科学中心“低碳&新能源汽车”科普体验馆正式开放。
该馆由广东科学中心联合广汽新能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共同研发建设,包括“新能源汽车科普体验馆”及“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科普体验馆”两部分,面积近2400平方米,共有51个互动展项,全方位展示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引导公众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认知与了解。[16]
|
|
Remove ads
2012年10月18日,中国首个LED科普体验馆——广东科学中心“LED体验馆”正式开放。
该馆作为广东省LED主题园的配套设施之一,由广东科学中心和广东半导体照明创新中心共同研发建设,占地约1000平方米,采用互动模型、实验游戏、情景展示、混合现实、灯光秀、幻影剧场等技术手段,让观众近距离接触LED,体验其绿色照明的优良特性及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7]。
该馆在2020年4月~11月间被拆除[18],原址被部分改建为广东省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见下)。
2020年8月28日,中国首个大型食品药品主题科普体验馆——广东省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入驻广东科学中心三楼C区(原LED体验馆场地内)。
该馆是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广东省科技厅建设的重大民生科普工程,旨在让观众理解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四品一械”在保障和提升人们健康生活质量、实现美好生活及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提高人们的饮食用药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营造“人人参与、共同守护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19][20]
|
|
|
2010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广东馆将于同年10月底结束展示之后整体回迁,并落户广东科学中心三楼F区,继续向公众开放[21]。
2011年4月1日,以“金色骑楼,绿色生活”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广东馆回迁展在广东科学中心揭幕。回迁的世博广东馆占地约500平方米,分为“绿色生活”“绿色城市”和“绿色神话”三个展区,同时还设置了有关广东馆幕后故事的延展内容[22],并于同年4月2日起向公众开放。
2021年9月,该馆因设备老化而确定被拆除[23],原址被改建为“数理万象”主题展区的一部分。
2013年9月26日,广东科学中心新增的“岭南科技纵横”馆正式对公众开放[24],该馆选取包括灵渠、广济桥(湘子桥)、黄道婆棉纺技术、冯如飞机模型在内的岭南最具代表意义的科技历史事件、人物和发明创造共计49项,以“上下六千年”的时间跨度,“岭之南,海之滨”的空间定位,向公众展示了一个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广东科技发展历程[25]。
|
|
该馆在2021年底被拆除,原址被改建为“数理万象”主题展区的一部分。
2011年5月18日,第十一届亚太科学中心大会(ASPAC 2011)在广东科学中心开幕,来自21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馆及博物馆的近400位馆长和专家聚首广州,纵论现代科学中心的发展与使命。[26]
“小谷围科学讲坛”是面向公众的大型系列科普讲座,举办地设在科学中心东南侧的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讲演厅,通常在周末举行,并视情况适当增加场次,其主旨为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为公众打造一个了解科学的互动平台。讲坛首场于2009年9月19日开讲,目前已举办至第196场。[27]
广东科学中心与广东省科协、省科学技术厅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首届至第五届广东科普嘉年华[注 1],为市民走近科学、了解科学、掌握科学、应用科学、提高科学素质搭建了良好平台。
2016年2月2日,作为常设展览之一的“实验与发现”展馆经过更新改造后重新开放[33],与更新改造前相比新增展项37个。展项主要涉及天文现象的规律、物理现象的原理等方面知识,展厅划分为科学发现广场、力学、电磁学、光学和生命科学实验室等部分,其中科学发现广场的中部设有高10米的大型傅科摆,向游客展示地球自转的实验证据[34]。
|
|
除此之外,广东科学中心此后又陆续对儿童天地、感知与思维、人与健康、飞天之梦和绿色家园等7个常设主题展馆进行了更新改造[35],例如:
- 2017年7月,“绿色家园”展馆在经过4个多月的封闭改造后重新开放,全新增加了30个互动展项,原保留19个最受观众喜爱的热门展项也做改造提升,相比原来规模更大,互动性和趣味性更强[36]。
- 2017年9月,原“数码世界”和“交通世界”两个展馆在进行更新改造后,分拆为交通世界、材料园地、数字乐园、创新空间四个新主题展馆对外开放[37]。
- 2018年9月,“人与健康”展馆在经过近3个月的封闭改造后重新开放,改造后的展馆共有42个展项,展馆进行了全新布局,新增加20个互动展项,改造提升22个受观众喜爱的热门展项[38]。
|
参观导引
- 大学城(科学中心)公交总站位于科学中心东北侧的付费停车场附近,可换乘35路、801路、番202路旅游专线。
- 常设主题展馆和科技影院各自独立,单独开放
-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科技影院一人一票,对号入座,提前5分钟检票进场
- 开放日闭馆前30分钟停止入园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