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闽民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閩民系
Remove ads

闽民系,又称闽海民系闽人福建人,是汉族的一支民系,分布在福建海南浙南温州南部)、广东部分地区(如雷州半岛潮汕地区)、台湾东南亚欧美日本

事实速览 闽民系Ming33-ming242-hie242闽人Ming53-neoyng53Minese, 总人口 ...
事实速览 繁体字, 简化字 ...
Thumb
妈祖为闽民系广泛信奉的神明
Remove ads

历史

闽越人是今福建一带的早期原住民。闽中郡以今福州为郡治,至汉代无诸因反秦有功而获封闽越王,定都东冶(福州),武帝时期闽越反复叛乱,迁其民至江淮一带,后设一县即侯官县三国孙吴入闽设立建安郡晋代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发生五胡乱华,当时开始有八姓入闽,汉人移民入闽始见记载。[1]从此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汉人入闽渐多。到了初和晚唐,又有陈元光开漳以及王潮王审知入闽(十八姓从王)建立闽国的事件,从而形成了一个中原汉族入闽的高潮。闽民系大致形成在隋唐五代这个时期。[2]后期随著福建海上贸易的发展以及农业土地的紧张,闽民系开始向粤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东南亚各地移民,在近现代乃向欧洲美洲日本等地移民,分布极为广泛,成为海外华人中一大族群。

由于闽民系分布地区靠近大海,对外移民的历史很长。其中,有史可考的可以追述到汉朝年间。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在东汉年间,有会稽郡东冶县(今福州市)人入海,因遭受风暴漂至澶洲上岸。而至唐朝时期,随著海上运输和海上对外贸易的发展,福建形成福州泉州两大对外贸易港口,其中福州港是秦汉至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3],元代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至此福建对外移民的人数逐渐增多。宋朝对海外贸易的奖励政策,更使侨居国外的闽人增多。在东南亚高丽日本都有闽商,不少闽人在进贡使团中扮演著翻译的角色。 [4]

占城国王阇耶因陀罗跋摩四世(Jaya Indravarman IV,即宋史中的邹亚娜)重用一位闽人,习得骑射之法,在对真腊的战争中大获全胜。[5]

元朝侵略南宋时,宋端宗南下逃亡福州,各地闽人多起兵抗元。南宋灭亡后,大量闽人逃亡到海南、雷州等地,乃至大越(今越南)、占城、真腊(今柬埔寨)等国。[4]

明朝建立后,虽然实行海禁,但大量闽人仍私下出海贸易。其中,漳州的月港(今漳州龙海市)为重要的走私港口。洪武年间,琉球王察度向明朝朝贡,朱元璋派闽人三十六姓移民琉球,作为琉球与中国交往的使团。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有不少闽人跟随郑和船队移民到国外。此后,闽人的海上活动非常活跃,甚至组建了海上贸易武装力量,以闽南商人最为突出。郑成功之父郑芝龙便是在日本活动的闽商首领之一。这段时期,闽南人逐渐开始向台湾移民。

清朝建立之后,仍旧实行海禁。后来随著海禁的开放,闽人对外移民再次逐渐增多。鸦片战争结束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闽人大规模对外移民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初期,他们多以契约华工的形式移民国外。后期因为国内局势动荡,以及对共产主义的恐惧为原因。

Remove ads

定义

狭义

狭义的闽民系(闽人)即“福州人”[6][7][8][9][10][11][12][13][14],又称福州民系福州人。从定义上说,福州民系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民系:

广义

广义的闽民系是指所有使用各地分支闽语的汉族族群,称为福建人闽语族群。使用闽语之居民通常自称“福建人”或“闽人”。

闽民系分支

根据陈支平所著的《福建六大民系》,福建的闽民系分为福州民系、闽南民系、兴化民系、闽北民系和龙岩民系。

在福建以外,还有潮汕民系、琼文民系和雷州闽民系等使用闽语的民系,亦属于闽民系。

Thumb
传统闽都式椅囝墓
Thumb
传统闽南式龟壳墓[15]

福建

广东

海南

浙江

江西

台湾

东南亚

语言

闽民系所操的闽语其内部的分支较为之复杂,被分为以下几种的分支:闽东片(包括侯官小片和福宁小片)、莆仙片(又称兴化片)、闽南片(包括泉漳小片和潮汕小片,且在东南亚华人社会中俗称福建话)、闽北片闽中片邵将片海南琼文片雷州片广东潮汕民系说的潮州话(属闽语闽南片潮汕小片),以及闽南裔台湾人使用的台湾话,皆被视为闽语闽南片方言[18]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