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庐江郡 (秦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庐江郡,是中国秦朝至西汉前期的一个郡,相当于今江西省之大部,后改为豫章郡。
![]() | |||||||||||
---|---|---|---|---|---|---|---|---|---|---|---|
史前时代 | 旧石器时代 | ||||||||||
新石器时代 | |||||||||||
于越 扬越 | |||||||||||
商周 | 艾国 䧹国 | ||||||||||
春秋 战国 |
百越 楚国 吴国 | ||||||||||
秦 | 九江郡 庐江郡 | ||||||||||
汉 | 豫章郡 | ||||||||||
孙吴 | 豫章郡 庐陵郡 | ||||||||||
晋 | 江州 | ||||||||||
刘宋 | 江州 | ||||||||||
萧齐 | 江州 | ||||||||||
萧梁 | 江州 | ||||||||||
陈朝 | 江州 | ||||||||||
隋 | 豫章郡 九江郡 鄱阳郡 宜春郡 庐陵郡 临川郡 南康郡 | ||||||||||
林楚 | |||||||||||
唐 | 江南西道 | ||||||||||
镇南军 | |||||||||||
杨吴 | |||||||||||
南唐 | |||||||||||
宋 | 江南西路 | ||||||||||
元 |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 ||||||||||
明 | 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 ||||||||||
清 | 江西省 | ||||||||||
中华民国 | 江西省 | ||||||||||
中华人民 共和国 |
江西省 | ||||||||||
秦朝
秦灭楚国后,将今安徽省淮南和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划属九江郡。大约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因秦军大规模南下,准备与百越作战,因此分九江郡江南一带设置庐江郡。[1][2]庐江郡得名于境内的古庐江(今江西乐安江),与浙江同出于江西婺源和安徽休宁交界处的六股尖。[3][4]
秦朝庐江郡治当番阳县(今江西省鄱阳县东北)。领县方面,综合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二书所记,可考县份为新淦县、鄡阳县、番阳县、南昌县、馀汗县、南野县、庐陵县、安平县8县。
汉朝
汉元年(前206年)十月,沛公刘邦攻入关中,秦王朝覆灭。二月,项羽划地分封灭秦有功将领、旧六国贵族及秦朝降将等18人为王。庐江郡作为九江王英布的封地。[5]前203年,汉朝改封英布为淮南王,仍领庐江郡。[6]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庐江郡属淮南王刘长。[7]文帝六年(前174年),刘长死后,庐江为汉郡。[8]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四月,以庐江郡置庐江国,立淮南王刘长之子刘赐为庐江王。[9]景帝四年(前164年),庐江王刘赐徒封衡山王,庐江国除,复为汉郡。[10]
西汉前期的庐江郡仍辖江西大部,与秦代基本相同,是汉朝与百越之间的前线边郡。[11]汉文帝二年(前178年),淮南王刘长发兵攻破与庐江郡接壤的南海国,将南海国越人迁往庐江郡境内的上淦。[12][13][14][15]文帝六年(前174年),刘长遣使闽越、匈奴谋反。[16]淮南国被废除后,贾谊主张庐江郡作为汉朝直辖,和秦朝统治的极限相去不远,应分封诸侯王。[17]七国之乱时,庐江王刘赐虽未加入叛军,但也与越人遣使往来。[18]汉朝平定七国之乱后,便以此为由,将庐江国废除。[10]
江南庐江郡撤销的具体时间尚不可考。至迟在建元三年(前138年),文献中记载的“庐江郡”已是江淮之间的庐江郡,[19][20]则江南庐江郡撤销的时间不晚于这一年。但昌武认为,汉朝在平定七国之乱后,将庐江、豫章二郡合并为豫章郡,在江北割衡山国之东南为江北庐江郡。[21]马孟龙根据“庐江豫守”封泥认为,汉朝在平定七国之乱后,合并庐江、豫章二郡为“庐江豫章郡”,江北庐江郡设置于汉景帝中后期。[22]
汉朝庐江郡治当鄱阳县(今江西省鄱阳县东北)。领县方面,据《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所记,为鄱阳县(今江西省鄱阳县东北)、彭泽县(今江西省湖口县东)、历陵县(今江西省德安县东北)、馀汗县(今江西省馀干县)、鄡阳县(今江西省鄱阳县西北鄱阳湖中)、柴桑县(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春谷县(今安徽省繁昌县西北)、宣城县(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西)、陵阳县(今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南)、泾县(今安徽省泾县西北)10县。[23]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