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征服王朝

非汉族征服者统治的中国王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征服王朝(英语:Dynasties of Conquest)是西方汉学家德裔美国人魏复古所提出的历史学名词,出自他所提出的“征服王朝学说”,首次出现于他与冯家昇合著的《中国社会史:辽》。征服王朝相对于汉族王朝,意指少数民族所建立的中国朝代。此类王朝在吸收汉文化的同时亦刻意保持自身文化,与吸收汉文化并彻底被汉化渗透王朝不同[1]

定义

魏复古将中国历史朝代分成两类:一个是汉族建立的朝代,另一个是由异族(大多是北方民族)所建立的朝代,其中又分成渗透王朝与征服王朝[2]

  • 渗透王朝:东汉末期到西晋时期时,匈奴鲜卑等族,自塞外内徙,乘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先后在中原建立国家与朝代,例如五胡十六国北魏等朝代为代表[2]。这些朝代与国家吸收汉文化并且最后彻底被汉化。虽然这些民族或曾反抗汉化,如北魏的六镇之乱北齐皇帝抵制汉化[3]都是反对汉化的例子,然而最后仍然被汉化掉[2]
  • 征服王朝:唐朝之后的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满洲等民族,于唐末、五代、宋朝与明末时,占领汉地一部分或全部领地,分别建立辽朝西夏金朝元朝清朝等朝代。这些民族一开始就选择性的摄取汉化,并且维护自身文化[2]。其中元朝偏向抵抗[4][5],西夏[6]、辽朝[7][8]、清朝[9][10][11]偏重两者平衡,而金朝[12][13]偏向吸收。
Remove ads

特色

Thumb
位于铜镜上的契丹文字

征服王朝大多实施二元政治:以本民族制度管理本民族,以汉族制度管理汉族。例如辽朝官制分北面官与南面官,以北面官管理契丹族,以南面官治理汉族;金朝以猛安谋克管理女真族,以州、县管理汉族;元朝以蒙古本身制度管理蒙古族,以汉法治理汉地[2]

征服王朝的民族强调民族特质:外来民族为了维护自身民族文化,在政策上也都刻意维护本族利益。他们创制属于自己的文字如契丹文字女真文字西夏文字八思巴文满文,并奉为国语。为了维护本民族军事优势,他们也提倡尚武精神,注重骑射训练[2]

征服王朝学说

传统学者采取以汉族为立场的思维[14][15],认为征服汉地建立政权的外来民族最后大多被汉文化同化,只有元朝汉化最浅[16][17]魏复古改采支配权力者的立场思考,并且提出“征服王朝”学说。他提出两个论点:认为征服中原的北方民族并非都是被汉文化单向同化,而是与汉族互相涵化,例如北齐要求汉族学习鲜卑文化[3][18]、北周融合胡汉文化后形成的胡汉关陇集团、元朝鼓励汉人学习蒙古文化并在较大程度上采取“草原本位政策”、清朝强迫汉人接受剃发易服等满洲文化[19]。部分的异族在人数与文化水平方面虽居劣势,但他们往往保全本身文化,选择性的摄取汉化,力图维护自身文化,并且强迫汉族遵从其本身文化[1]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