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微调中学教学语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emove ads
微调中学教学语言政策,是香港教育局2010年引入的教学语言安排,中学不会再被分为中文授课中学及英文授课中学。让学校以学生为本,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不同模式的教学语言安排,加强校内的英语环境,增加学生运用和接触英语的机会。中学语言微调政策由2010/11学年开始实施,每六年检讨一次。
本条目为香港教育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Remove ads
背景
2009年5月26日行政会议通过让学校根据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采取不同模式的多元教学语言安排。同年5月29日,教育局局长孙明扬宣布,学校可以在2010/11学年中一学生开始实施微调中学教学语言安排,并逐年推展至初中阶段其他级别,让学校以学生为本,加强校内的英语环境,增加学生运用和接触英语的机会[1]。
第一周期微调(2010/11–2015/16学年)
2009年5月,教育局正式订定《微调中学教学语言》安排,于2010年9月开始在中一实施。根据〈教育局通告第 6/2009 号:微调中学教学语言〉,学校如符合“学生能力达标”的条件,即在每6年一次的检视周期开展时,学校在过去两年获派属“全港成绩前列 40%”的中一学生平均比例达到一班学生人数的85%(按2010年中一派位每班34名学生计算,85%即29人),该校便可全权酌情决定有关班别的教学语言安排[2]。若未符合“学生能力达标”标准的班别,最多25%的总课时以英语教学,或“化时为科”指定在个别科目以英语授课[3]。
这意味著只要在中一收生一班中有29名“全港成绩前列40%”的学生,学校即可开设英文班。 自从1998年确立“114间英文中学”以来,一直没有其它公营中学获准成为新的英中。但实施“教学语言微调政策”后,陆续有该114所英中以外的中学转为英中,或部份班别改为英文授课。根据传媒消息,2010/11学年开始,全港约有16间中文中学“上车”成为“全开英文班”的“英文中学”,同时约有10间英文中学自动“落车”退出“全开英文班”的英中行列,部分中一班改以中文授课。[4][5][6][7]
因这次微调而“上车”的中学包括:
校区 | 中学 |
东区 | 港岛民生书院 |
黄大仙区 | 保良局何荫棠中学 |
观塘区 | 中华基督教会蒙民伟书院 |
观塘区 | 梁式芝书院 |
荃湾区 | 宝安商会王少清中学 |
葵青区 | 保良局八三年总理中学 |
葵青区 | 东华三院陈兆民中学 |
西贡区 | 景岭书院 |
西贡区 | 将军澳官立中学 |
元朗区 | 元朗信义中学 |
元朗区 | 东华三院卢干庭纪念中学 |
元朗区 | 圣公会白约翰会督中学 |
元朗区 | 中华基督教会基元中学 |
屯门区 | 仁爱堂田家炳中学 |
北区 | 东华三院李嘉诚中学 |
北区 | 田家炳中学 |
同时约有11间英文中学自动退出“全开英文班”的英中行列,2010/11学年起,部分中一班改以中文讲授。2010年4月,有部份本来要“落车”的英中,透过“自愿减班”措施,减少一班中一学生,而变回“全开英文班”。[8][9]
校区 | 中学 |
中西区 | 圣类斯中学 ※ |
油尖旺区 | 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学(西九龙) |
深水埗区 | 德雅中学 |
深水埗区 | 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 |
九龙城区 | 陈瑞祺(喇沙)书院 ※ |
黄大仙区 | 圣母书院 |
屯门区 | 妙法寺刘金龙中学 ※ |
元朗区 | 元朗公立中学 ※ |
沙田区 | 天主教郭得胜中学 ※ |
沙田区 | 圣母无玷圣心书院 ※ |
沙田区 | 宣道会郑荣之中学 ※ |
Remove ads
微调中学教学语言政策实施后,香港不再二元将中学分为“英文中学(英中)”和“中文中学(中中)”,但坊间及传媒仍常使用有关名词,一般将“全开英文班”的中学称为“英文中学”。
第二周期微调(2016/17–2021/22学年)
根据教育局“英中上落车”准则,即中一每班有 85% 学生属于全港成绩“前列40%”,便可成为英文班,未达标的英中则需“落车”开设中文班。2014年4月津中议会去信教育局局长吴克俭,指出由于中一学童人口持续下跌,全港成绩名列“前列40%”的学生人数,会由2010年30,200人减至20,400人,锐减三分一,全港约三分一英中或因收生未达标而需要开设中文班,希望教育局能放宽中学“全开英文班”的准则或冻结现有英中名单[12]。
2015年7月教育局推出“微调中学教学语言第二周期”(2016/17至2021/22学年)的安排[13]。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宣布,未来6年维持现有的安排,不会要求未达标的英中“落车”开设中文班,但收足“前列40%”学生的中文中学则可“上车”加开英文班,即变相“有上车无落车”。[14][15][16]
第三周期微调(2022/23–2027/28学年)
2021年4月,教育局推出“微调中学教学语言第三周期”(2022/23 至 2027/28学年)的安排[18]。在新安排下,开办“英文班”门槛的计算准则稍为放宽,使学校较易达标。
第三周期参考2020/21及2021/22学年该所学校的“中一学位分配结果”,并将开办英文班的门槛下调至全港“中学平均每班人数”(以2020/21学年的“中学平均每班人数”为27人,85%即22人)作为参数计算,较原有门槛(31至34人,85%即26至28人)低,学校较易达标[19]。中学每收到22名属全港“前列40%”的中一学生,在新准则下便可开办一班英文班。如该校2020/21及2021/22学年的“中一学位分配结果”的85%均为“全港成绩前列40%”的中一学生,表示该校在2022/23学年可以“全开英文班”,也就是名义上的“英文中学”。[20]
有3间中学在新准则下能够“上车”,由“部分科目按组别用英文教学”改为“全开英文班”;同时亦有7间中学需要“落车”,无法维持“全开英文班”[21][22][23]。随着3校“上车”7校“落车”,2022/23学年全港“全开英文班”的英文中学为116所,合共提供5,035个自行分配学额[24]。
校区 | 中学 |
九龙城区 | 九龙真光中学 |
元朗区 | 香港管理专业协会罗桂祥中学 |
北区 | 风采中学(教育评议会主办) |
校区 | 中学 |
南区 | 圣公会吕明才中学 |
油尖旺区 | 循道中学 |
观塘区 | 梁式芝书院 |
观塘区 | 新生命教育协会吕郭碧凤中学 |
沙田区 | 宣道会郑荣之中学 |
元朗区 | 元朗公立中学 |
屯门区 | 妙法寺刘金龙中学 |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