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文屋朝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文屋朝康(日语:文屋朝康/ふんや の あさやす Funya no Asayasu */?,?—?)是日本平安时代前期官人和歌人,官位是从六位下大膳少进,文屋氏出身,其父是文屋康秀。他是《百人一首》歌人之一,有约3首作品收录于敕撰和歌集。按《古今和歌集目录》记载,他在宽平4年正月23日(892年2月25日)就任骏河掾,其后在延喜2年2月23日(902年4月4日)出任大舍人大允[1]。另外,按《敕撰作者部类》记载,他是从六位下大膳少进,出任大舍人允的日期则是延喜3年(903年)[2]。
Remove ads
和歌
朝康收录于敕撰和歌集的和歌数目存在两种说法,按《敕撰作者部类》记载为3首,一首收录于《古今和歌集》,两首收录于《后撰和歌集》[2]。不过根据收录于《古今和歌集》的作品的词书记载[注 1],这首作品出自于是贞亲王家歌合(是貞のみこの家の歌合によめる,《新编国歌大观》编号225),另有同样在词书处记载为出自于是贞亲王家歌合的两首和歌(これさだのみこの家の歌合のうた,《新编国歌大观》编号249和250[注 2]),在定家本《古今和歌集》虽然标明为朝康之父康秀的作品,但是由于高野切以及清辅本《古今和歌集》等均视为朝康的和歌,加上契冲在《古今余材抄》中的见解,推测这两首和歌可能是朝康的作品,如此他收录于敕撰和歌集的数目便增至5首。除了是贞亲王家歌合外[5]:14-15[6],他也有参与宽平御时后宫歌合[7]。
《百人一首》入选作是;
这首和歌收录于《后撰和歌集》卷第六“秋中”,《新编国歌大观》编号是308,词书是“延喜御時、歌めしければ”[5]:39,意思是延喜时的召歌[11],指出此歌是醍醐天皇在位时的作品[12]。然而,由于此歌早已收录在成书于延喜年间之前的宽平御时后宫歌合以及《新撰万叶集》,因此词书本身的描述并不正确[13]。另外,此歌也收录于藤原定家的《八代抄》、自笔本《近代秀歌》、《秀歌体大略》、《八代集秀逸》和《五代简要》,亦蕴含了定家喜爱的三个字“白”、“风”和“秋”,不仅如此这首作品还将露水比喻为眼泪,化作珍珠而散落的风情让人联想到悲伤的恋爱,而定家本人也以此歌与《万叶集》的和歌(《新编国歌大观》编号3390)为本歌取,写下的作品收录于《拾遗愚草》(《新编国歌大观》编号1292)。与此同时,虽然当时已经存在不少以白露为题材的和歌,例如他自己在《古今和歌集》的作品(《新编国歌大观》编号225)、遍昭(《古今集》,《新编国歌大观》编号27)、纪贯之(《后撰集》,《新编国歌大观》编号307)和壬生忠岑(《后撰集》,《新编国歌大观》编号309)等等,但是这些作品的差异在于其中的白露均是静态,并且只著眼于将白露比喻成珍珠[4],而朝康的作品则捕抓了白露散落的情景,带有纤细纯洁的美感,加上散落的白露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从而留下余韵[13],以比喻取代写实的手法则属于古今调[14]。
关于开首的“白露に”,铃木日出男、岛津忠夫和小町谷照彦均认为是指花草上亮丽的白色露水,其中铃木和小町谷主张有强调作用,同时铃木也提到在五行中“白”与秋天相通[12][14][15]。另一方面,有吉保则认为“白”与其说是颜色,不如说其让人感觉纯洁[16]。接著的“風の吹敷く”的意思是风不断在吹,其中“吹敷く”是《后撰和歌集》的写法[5]:39,《新撰万叶集》同样采用“敷”字(《新编国歌大观》编号87)[17],宽平御时后宫歌合则以平假名写作“しく”(《新编国歌大观》编号90)[18],有吉、铃木、岛津和小町谷均认为是指“頻く”(频繁地发生),其中铃木认为可能是台风或相当程度的强风[12][14][13][15],吉海直人则认为将白露与风扯上关连的手法特别崭新[4]。第三句的“秋の野は”是指秋天的原野[19],其中系助词的“は”是用来强调只有秋天才能看到的情景。第四句的“つらぬきとめぬ”是指没有用绳线串好[20],其中的“つらぬきとめ”是“貫く”(穿过)与“留める”(绑好)的合成词,“ぬ”则是否定用的助动词“ず)的连体形[13][16]。末句的“玉ぞちりける”是指珍珠散落四周,将花草上散乱的露水比喻成没有用绳线串好的珍珠[13][注 3],“ぞ”则是系助词,与代表感叹的“ける”形成系结[15]。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