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斑鳖属
鳖科的一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斑鳖属(学名:Rafetus)也称斯氏鳖属[4],是鳖科、鳖亚科下的一属,由19世纪英国动物学家约翰·爱德华·格雷在1864年以幼发拉底鳖(原名:Testudo euphraticus)为模式种建立[2]。现存两个物种,即幼发拉底鳖和斑鳖[3],均为生活在亚洲的大型淡水鳖。主要特征是头、颈及体背有鲜明的黄斑,第八对肋板退化或缺失,不在中线相连,且腹部仅有两个较小的胼胝体[4][2]。
Remove ads
系统发生
根据2009年美国学者沃尔特·乔伊斯(英文:Walter G. Joyce)等人联合发表的论文,斑鳖属与鳖科其他类群的分化关系如下,符号“†”表示已灭绝:[5]
鳖科 |
| ||||||||||||||||||||||||||||||||||||||||||||||||||||||||||||||||||||||||||||||||||||
Trionychidae |
Remove ads
下属物种
斑鳖属现存幼发拉底鳖(Rafetus euphraticus)和斑鳖(R. swinhoei)两个物种[3]。
幼发拉底鳖也称幼河斑鳖或西亚斑鳖,产自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土耳其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水系,种群数量呈大幅下降趋势,已被IUCN评估为濒危物种[6]。
斑鳖也称斯氏鳖,主要产自中国长江下游、太湖及流贯中国和越南的红河水系,自命名以来一度被误认为是鼋(Pelochelys cantorii)或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同物异名,直到1987年才被划进斑鳖属,重新确认为有效物种。因长期未得到关注与保护,斑鳖现已成为世界上最接近灭绝的动物之一,被IUCN评估为极危物种[7]。截至2025年8月,世界上已知的活体斑鳖仅剩三只:一只饲养于中国苏州上方山动物园,一只存活于越南河内同莫湖水库,另有一只通过环境DNA检测认为生活在越南河内宣汉湖。[注 1]
此外,曾生活在河内还剑湖的斑鳖,被部分越南学者认为是一个与斑鳖不同的独立物种,称之为还剑鳖。越南学者何廷德于2000年首次将还剑鳖命名为 Rafetus leloii(种名意为“黎利鳖”,源自越南后黎朝开国皇帝黎利向神鳖归还宝剑的传说)。然而,还剑鳖的独立物种地位并未得到学界认可,国际上大多数权威龟鳖类专家都将其视作斑鳖的异名[8]。2016年1月19日,已知的最后一只还剑鳖被发现死亡[9][10]。
当前归入斑鳖属的化石鳖类,仅有一种波希米亚鳖(R. bohemicus;波希米亚为捷克境内的古代地域名),模式标本产自捷克的中新世地层,化石年代约在1597-1365万年前[1]。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