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城巴8号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城巴8号线是香港城巴营运的一条香港岛特快巴士路线,来往杏花邨及会展站,主要客源为柴湾工业区、康翠台、柴湾斜来往天后、铜锣湾及湾仔。
Remove ads
简介及历史

本线是柴湾区的开荒路线,于1949年11月12日投入服务,是中巴自二战及日军投降后,首条全新开办的港岛路线(1941年12月日本占领香港前,中巴路线最大的编号为7,当年只有1、2、3、3A、4、5、5A、6、6A、7及7A这11条巴士线。日军投降后,该11条路线于1945年9月至1948年期间恢复服务,但当时仍未有任何全新路线开办)。初时只往返筲箕湾及湾仔码头,以配合油麻地小轮开办湾仔至佐敦道的航线。当时8号线的行车路线跟2号线相似,因此8号线的基本作用只是辅助2号线。
50年代,柴湾区开始发展,中巴先在1954年开办了一条无编号路线,往返筲箕湾及柴湾,让柴湾居民到筲箕湾接驳其他路线。但随著更多居民迁入,设置一条直达市区的路线是必须的,很快中巴把8号线跟无编号路线合并,让柴湾居民可享有直达市区的交通服务。当时柴湾总站设在今日柴湾道和大潭道交界,大潭道以东的柴湾道十分狭窄,不适宜车辆行走,该路也随著柴湾区的发展而逐步扩阔,1959年12月24日,中巴先行开办8A线,以九人小巴营运,往返大潭道的柴湾总站和柴湾徙置区。直至柴湾道扩阔工程完成,1961年2月8日把8号线延长至柴湾徙置区。
此后,柴湾区继续发展,除了公共房屋外,也设置了工业区,通勤柴湾区的人流不断上升,中巴除了不断增加8号线的班次外,又提供短途路线8A(往北角)及8B(往筲箕湾,1975年延长至西湾河),更增购了40部长度达35呎7吋的佳牌阿拉伯五型大型单层巴士(俗称“长龙”)提供服务。这款巴士载客量达90人,又具有优越的爬山能力,能同时运载大量乘客及应付柴湾道的大斜路,是柴湾区路线于六七十年代时的主力车款。
70年代,随著柴湾区的道路网开始发展,8号线的柴湾总站迁往新厦街,同时绕经康民街。辅助线8A和8B也改称82及83,中巴于同时期增设80、81、82A、83A及84等线,分别前往中环、铜锣湾、鲗鱼涌及筲箕湾。虽然这些路线互相重叠,但因通勤柴湾区的人流十分多,故各线都有一定客量。这时“长龙”巴士也陆续退下火线,由载客量更高的双层巴士取代。
1985年,随著地铁(今港铁)港岛线通车,各条柴湾巴士线的客量开始下降,中巴开始削减班次及停办部份路线。但因8号线沿线途经的地方皆是人口密集的地区,流水客量高,故客量不致下跌太多。90年代,小西湾发展,8号线延长至该处为终站。因小西湾没有地铁,居民出入都要依靠巴士,加上8号线能直达港岛心脏地带,客量进一步上升,1995年2月27日更加入空调巴士行走。
城巴在90年代进军港岛后,不断以积极进取的策略攻占中巴市场,柴湾区也不例外。城巴于1996年4月22日开办一条全新路线8X,取道东区走廊由柴湾开出经铜锣湾和湾仔,前往金钟站。由于8X能快捷地来往柴湾至湾仔,加上用车较中巴的新,故开办后抢走了中巴大量乘客,8号线的客量再度下跌,中巴为了抢回失去的客源,便把往返中环的80线改经东区走廊往北角,但收效不大,更令8号线的客量进一步减退。不过,由于8号线沿线途经的地方皆是人口密集的地区,流水客量高,故仍可以大量流水客去维持8号线的地位。
1998年9月1日起,中巴专营权结束,8号线由新巴取代中巴经营。新巴接办当日开办了一条8P线,途经地铁柴湾站至天后的一段东区走廊往返铜锣湾及湾仔,深受小西湾及柴湾东的居民欢迎。新巴还在同年10月19日提升8P至每天全日服务。8号线的客量便进一步减退。这时8号线的乘客主要都是流水客,甚少乘客会坐足全程,但流水客客量依然庞大,故此依然有一定客量,这也引证了8号线没有定位客源。新巴曾先后改派单层巴士Dart及短身双层巴士行驶,又削减班次,8号线再次成为一条辅助路线。
踏入21世纪,城巴和新巴新增了不少东区走廊特快线,如2X、8P等,而且客量十分高,显示长途流水线没有太大地位。由于柴湾道大斜路并没有像8P线般的东区走廊特快线,居民不断争取有特快线来往湾仔及铜锣湾,新巴便将没有固定客源的8号线进行大手术,于2006年2月11日起改由杏花邨开出,经渔湾邨、康翠台、柴湾道大斜路及筲箕湾至天后的一段东区走廊,为该区居民提供像8P线般的东区走廊特快线。现时8号线的客量十分固定,虽然没有2X及8P线般多,但也比以往好。是次改动,令本线成为自2005年1月9日新巴84线停止服务后,再次有新巴全日路线服务杏花邨,亦成为首条杏花邨对外的特快点对点全日巴士路线。初时祇于往杏花邨方向绕经渔湾邨及乐轩台,后在柴湾西部居民要求下,2006年3月19日起往湾仔方向亦改经渔湾邨及乐轩台。
2015年5月17日:本线港岛区总站迁往湾仔北公共运输交汇处,以配合湾仔码头公共运输交汇处因港铁沙中线工程而封闭
2018年4月30日:增设实时抵站时间查询服务。
2022年5月14日:本线湾仔区总站迁回会展站公共运输交汇处,往湾仔方向取消菲林明道“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站,往杏花邨方向则不停会议道“湾仔码头”站。[1]
Remove ads
服务时间及班次
Remove ads
收费
全程:$7.6
|
乘客登上本线后指定时间内以同一张八达通卡转乘以下路线,或从以下路线登车后指定时间内以同一张八达通卡转乘本线,次程可获车资折扣优惠:
- 8←→南区路线,次程可获$1折扣优惠,转乘时限为90分钟
- 8往会展站 → 38、42(C)或77往南区
- 38、42(C)往北角码头或77往筲箕湾 → 8往杏花邨
- 8←→A12
- 8往会展站 → A12往机场,回赠首程车资,转乘时限为90分钟
- A12往小西湾 → 8往杏花邨,次程车资全免,转乘时限为120分钟
使用车辆
本线用车主要为Enviro400 Euro V(38XX)及Enviro 500/MMC(40XX、5500-5719、61XX),猛狮A95(6090)亦间中行走此路线,而且用车大多亦不太讲究长度,因此各种长度的同款巴士亦有可能出现在本线。Neoplan Centroliner(6001-6030)也在2008-2009年期间每逢星期天有出现[2],但因政府于2016年实施低排放区政策后,由于其排放标准未能达标,故已淡出此路线。
为进一步改善空气质素,新创建于2013年获政府资助购买3辆配置欧盟6型引擎混合电能及柴油版的Enviro 500 MMC 12米双层低地台空调巴士[3],其中新巴获编配1辆,编号为5600/TA3523,已于2014年9月运抵香港,并于2014年11月22日起首航本路线并成为固定用车,是全香港第三条,亦是新巴唯一一条采用欧盟六型引擎混合电能及柴油双层空调巴士行走的路线,该车更是新巴首辆投入服务的Enviro 500 MMC 12米巴士(因新巴2014年订购的Enviro 500 MMC 12米普通版巴士尚未抵港)。随后新巴更安排(5583/TC9833)固定行走此路线,以便与混合电能及柴油版Enviro500 MMC 12米(5600)测试及比较两者性能,向政府提交试验报告。
Remove ads
途经街道

杏花邨开经:盛泰道、回旋处、盛泰道、永泰道、柴湾道、东区走廊支路、宁富街、利众街、康民街、康翠台巴士总站、康民街、柴湾道、东区走廊、兴发街、永兴街、英皇道、高士威道、伊荣街、边宁顿街、怡和街、轩尼诗道及菲林明道。
会展站开经:鸿兴道、菲林明道、轩尼诗道、怡和街、高士威道、兴发街、东区走廊、柴湾道、康民街、康翠台巴士总站、康民街、祥利街、吉胜街、柴湾道、永泰道、翠湾街、顺泰道及盛泰道。
Remove ads
使用状况
8号线曾经是柴湾地区往来铜锣湾及湾仔的主要路线,在1990年代初期,政府发展小西湾新社区后,本线更是由朝到晚皆人头涌涌,并需要以11米及12米的丹尼士秃鹰取代原先的利兰胜利二型及丹尼士喝采巴士。可是中巴的服务不稳定及脱班问题严重,城巴因而获准开办8X与中巴竞争,由于城巴8X取道东区走廊避开筲箕湾至鲗鱼涌的多个交通灯位,车程明显较快,而且城巴当时派出全新的丹尼士巨龙空调巴士行走8X线,抢走中巴8号线的大量乘客。1998年9月新巴接办中巴的88条巴士路线后,新巴为了与城巴8X及780竞争,又开办连北角也不经的8P特快路线,更于10月改为每天服务,自此车程经常达到90分钟的8号线客量就一蹶不振,行经区域与多条巴士线重叠,路线缺乏竞争力,但又不能取消,处境甚为尴尬。2006年起,该线从小西湾改为自杏花邨出发,以填补新巴84线取消后杏花邨巴士服务的空白,而筲箕湾至炮台山一段则取道东区走廊,成为新一条来往柴湾及铜锣湾的特快巴士路线。现在8号线的班次密度远不如8P,但能够填补8P的服务空隙,虽然客量较少,但能够为柴湾道长命斜及杏花邨的居民提供特快来往铜锣湾及湾仔的巴士服务。
Remove ads
参看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