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竹市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竹市行政区划系描述与今中华民国台湾省新竹市相关之行政区划沿革,故不限于1930年正式出现“新竹市”之名称,及现今新竹市之行政区划范围。
目前新竹市共划分3区。而新竹市目前之范围确立于1982年,其当时未设置市辖区,现今三市辖区系从1990年新增而来,因此现今新竹市东区、北区、香山区共用邮递区号300。
行政区划沿革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1945年10月25日,台湾由中华民国接管,中华民国在台湾设置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1]:54。11月30日,新竹市将日治时期原辖的25区改编为9区[1]:55-56。1946年2月28日,新竹市正式改制为省辖市。3月18日,将原属新竹县竹东区的竹东镇、宝山乡编入新竹市,改为竹东、宝山二区。4月15日,原新竹市下辖的9区,改划为东、西、南、北、香山五区,全市共辖7个区[1]:56。
1950年9月8日,台湾省政府调整行政区域,将全台划分为16县5市1管理局。10月25日,将香山、竹东、宝山三区改为香山乡、竹东镇、宝山乡,其馀的东、西、南、北四区则维持原状,全数(1市1镇2乡)改隶新竹县,其中新竹市下辖共102个里,香山乡则下辖共24个村[1]:66-67。1951年11月30日,成立新竹市公所。翌日(12月1日),新竹市将东、西、南、北四区裁并[1]:67。其后新竹市、香山乡皆个别历经数次村里数调整,至1982年7月1日新竹市重新改制为省辖市前为止,新竹市共辖80个里,香山乡则共辖23个村[1]:67、69。
1982年7月1日,新竹市复改制为省辖市,并将香山乡划入新竹市,暂不设区,下辖共计103个里。1990年11月1日,新竹市划分为东区、北区、香山区三区[1]:69。
各市辖区简介
东区为新竹市产业结构的主要中心地带,新竹科学园区的所在地,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联发科技等半导体大厂皆位于此,其中,位于新竹市东区的关新里是台湾平均所得排行第一高的村里[2]。
北区为新竹市的历史文化中心,是新竹市政府的所在办公之处,也是新竹市文化中心的所在地,是新竹历史人文发展最悠久的地区,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皆保存于此,例如新竹郑氏家庙、新竹都城隍庙、杨氏节孝坊、苏氏节孝坊等。北区也是新竹空军基地的所在地。
香山区为新竹市的自然生态丰富之地,也是三个行政区中面积最大的区,香山湿地可见许多生物栖息,例如招潮蟹以及弹涂鱼,也有不同时期的候鸟栖息,为中华民国野生动物保护区及重要栖息环境。
列表
新竹市共辖3区,以下资料时间为2024年底[3]。
- 人口消长计算方式为2024年底人口减去2023年底人口,负值以红字表示,正值以蓝字表示,没有增长以绿字表示
- 各区人口密度以4舍5入至小数点前1位计之
地图
新竹市行政区划 |
图集
联(合)里
- 东门联里
- 东势联里
- 建功联里
- 埔顶联里
- 南门联里
- 竹莲联里[4]
- 西门联里
- 北门联里
- 客雅联里
- 士林联里
- 湳雅联里
- 南寮联里[5]
- 埔前联里
- 香山联里
- 海山联里[6]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