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几维鸟
鹬鸵科的一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emove ads
在古老的新西兰的南北两岛上,因为没有走兽和蛇,鸟类不必逃避,地面上的食物丰富,飞行能力逐渐退化。这里分布著很多本地特有的鸟类,而且不少是无翼鸟,因此,新西兰有无翼鸟故乡之美称,但大多无翼鸟在近几百年人类登陆后便告灭绝,仅恐鸟就有15种灭绝了。鹬鸵是唯一幸存下来的无翼鸟。
Remove ads
形态特点
鹬鸵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长而尖,腿部强壮,羽毛如发。鹬鸵胸骨前并无龙骨突,翅膀退化,无法飞行。鹬鸵眼睛细小,视力衰弱,其他感官却异常发达,觅食时用尖嘴灵活地刺探,长嘴末端的鼻孔甚至可嗅出十公分深以下泥土中虫的位置,进而捕食。鹬鸵害羞,易受惊吓,且因其夜行习惯,要观察它们的生态并不容易。
它们的寿命可达三十年,算是很长寿的鸟类。
生活习性
鹬鸵通常于日间入睡,在夜间行动。其夜行习性可能因日间猎物竞争激烈而成。鹬鸵于初抵纽西兰时,因日间之猎物为恐鸟所垄断,故需转至夜晚觅食[4] 。 如今,在保育区或斯图尔特岛等免受捕食者侵扰的地区,鹬鸵亦见于日间出没。鹬鸵栖居于松树林、灌木农地、草丛丘阜、温带及亚热带森林等地。鹬鸵嗅觉灵敏,为鸟类之异禀,其鼻孔在长嘴末端,更属鸟中无双[5]。 鹬鸵是杂食类动物,主要食物包括泥土中的蚯蚓、昆虫、蜘蛛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亦包括河涧里的鳗鱼、螯虾、两栖类动物,甚至果实。
鹬鸵主要的繁殖季节是在每年的6月至翌年3月,届时每对鹬鸵伴侣会在夜间互相呼唤,并在巢中交配。鹬鸵与信天翁、海鸥一样采用一夫一妻制,夫妻关系可长达20年,即使配偶死亡亦会守寡[来源请求]。鹬鸵有一对能产卵的卵巢[6],这不同于其他鸟类只有左边的卵巢在运作。鹬鸵亦会挖地穴筑巢,此举较为隐蔽,能防被袭。
鹬鸵还有一个很“奇异”的习性,即由雄鸟负责孵卵的工作(纽西兰人也因此称顾家的男人为“Kiwi husband”),过程由63至92天不等[7]; 惟大斑鹬鸵则夫妻交替孵卵,属唯一例外。雌鸟产蛋后,角色即转变为在洞穴外守卫的卫兵。鹬鸵的蛋十分巨大,约半公斤重,可达雌鸟体重的五分之一[8]。 另外,鹬鸵通常每季只产一蛋,且因产下如此巨型的蛋对雌鸟造成重大生理压力,雌鸟必须进食三倍平常食量,以使鸟蛋顺利发育。在产蛋前两至三天,鸟蛋之巨甚至使雌鸟没有空间进食,只得捱饿。孵化后,鹬鸵即长齐羽毛,未几便脱离父母独立生活。
Remove ads
分类学
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鹬鸵与其他纽西兰的恐鸟为近亲,然而DNA研究显示鹬鸵的最近亲其实为今已灭绝的马达加斯加的象鸟[9][10],而现存的最近亲则为鸸鹋与食火鸡,而不是恐鸟[9][11]。 2013 年在纽西兰南岛 Saint Bathans Fauna 遗址发现生存于中新世的原鹬鸵,体型较现存的鹬鸵小且可能具有飞行能力。这项发现证明了鹬鸵与恐鸟是在不同的时期独立来到纽西兰的,且当原鹬鸵来到纽西兰时,恐鸟已经演化成不会飞的大型鸟类[12]。
鹬鸵共分五种。其中大斑鹬鸵及小斑鹬鸵可归类为斑鹬鸵,而南方褐鹬鸵、奥卡里多褐鹬鸵及北岛褐鹬鸵又可归类为褐鹬鸵,参见下表[14]: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
- 南方褐鹬鸵 Apteryx australis Shaw, 1813
- 大斑鹬鸵 Apteryx haastii Potts, 1872
- Apteryx littoralis Tennyson & Tomotani, 2021,发现于1998年新西兰北岛的化石
- 北岛褐鹬鸵 Apteryx mantelli Bartlett, 1852
- 小斑鹬鸵 Apteryx owenii Gould, 1847
- 奥卡里多褐鹬鸵 Apteryx rowi Tennyson, Palma, Robertson, Worthy & B.J.Gill, 2003
- 亲缘关系图:
鹬鸵 |
| |||||||||||||||||||||
Remove ads
灭种危机及保育工作

纽西兰和澳洲基于地缘关系,在过去千万年均被海洋隔开,远离亚洲及其他大洲。因此纽西兰没有受到来自亚洲的肉食动物的侵扰,使得这片与世隔绝的岛屿,一度成为鸟类的天堂,许多独特的鸟类也得以在此繁衍。
但自毛利人、欧洲人相继发现这块未开发地以来,他们带来的外来物种,如鼠、狗、羊、牛、马、猫等,不仅逐渐变成强势动物,也改变了纽西兰的生态平衡。此外,岛上的白鼬会对雏鸟构成威胁。加上人类活动如开垦、建设等,破坏和侵犯原本鸟类的栖息地,已使50馀种鸟类走上绝种之路。如巨型恐鸟,站起来高达四公尺,现在只能在博物馆看到它的骨骼标本;又如纽西兰鹰,有著如虎爪一样大小的利爪,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老鹰,但它难逃绝种的命运。
有研究指,野生幼年鹬鸵的死亡率高达94%[15]。截至2018年,仍有超过70%的鹬鸵未受保护[16]。现时,鹬鸵的保育工作主要由纽西兰政府保育部负责,项目包括设立保护区、成立国家慈善机构“拯救鹬鸵(Save the Kiwi)”、组织“鸟巢蛋行动(Operation Nest Egg)”等[17],并于2018年发布其现行鹬鸵保育计划[16]。在斯图尔特岛和少数的森林、国家公园,都还可看到南方褐鹬鸵、小斑鹬鸵等的踪迹。
Remove ads
于2000年,纽西兰政府保育部设立五个鹬鸵保育区,施行捕食者控制措施,提供研究、监测机会,藉以提高雏鸟存活率。迄今纽西兰境内共有五个保育区,三个位于北岛,其馀两个位于南岛[18]。
在鸟巢蛋行动中,野外鹬鸵蛋或雏鸟将移送至圈养区中孵化或饲养,直至幼鸟体重达1-1.2公斤。届时,幼鸟有足够能力在野外独自生存,抵御白鼬。获鸟巢蛋行动拯救的雏鸟有65%机会长大为成年鹬鸵。相比之下,只有约10%的野生鹬鸵可活至成年。除小斑鹬鸵外,所有鹬鸵物种均受鸟巢蛋行动拯救[19]。
圈养管理计划乃由纽西兰政府及圈养社群协作,现时该国境内共有15处圈养管理场所,合计共约100只褐鹬鸵受惠。受圈养的鹬鸵能供公众观赏,是提升大众保育意识的重要一员;同时为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研究机会,增加对鹬鸵的认识。有需要时,受圈养的鹬鸵亦可放回野外,确保野外鹬鸵数量稳定[18]。
与人类的关系
传统上,毛利人相信奇异鸟受森林之神保祐,并以其羽毛编织成祭袍穿著[20]。时至今日,奇异鸟的羽毛仍为人类所用,后者会从因自然周期、道路事故、捕食猎杀等缘故而死亡的鸟只中获取羽毛。此外,人类亦不再捕猎奇异鸟,某些毛利人更视自己为奇异鸟的保卫者。
19世纪末,纽西兰军队首次以奇异鸟为团徽,及后更遍见军队徽章。到了1906年,以“奇异鸟”为品牌名称的鞋油在英美等地热卖,使奇异鸟这一象征广为人知[2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纽西兰士兵常以“奇异士”(Kiwis)自称,并在英格兰威尔特郡一处军营山坡上刻上大型奇异鸟标记。迄今,人们都普遍称呼海内外纽西兰人为“奇异士”。
自此,奇异鸟便成为家喻户晓的纽西兰的象征。奇异鸟亦屡见于纽西兰不同城市、俱乐部、组织的徽章羽冠当中。例如,纽西兰皇家空军的圆标中心印有奇异鸟轮廓,纽西兰榄球联盟的徽标上亦有奇异鸟图样。
1851年,伦敦动物园成为第一所动物园饲养奇异鸟。及至2007年,只有13所位于纽西兰境外的动物园有奇异鸟展出[22],包括法兰克福动物园、柏林动物园、瓦尔斯罗德世界鸟类公园、莱茵河畔阿尔芬阿菲福纳鸟园、圣地牙哥动物园、圣地牙哥野生动物园、国家动物园 (美国)、史密松国家动物园暨保育生物学学院、哥伦布动物园暨水族馆等等。1975年,史密松国家动物园成为第一所纽西兰境外的动物园成功孵化出奇异鸟[23]。2018年,奇异鸟首次于荷兰阿菲福纳鸟园孵化[24]。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