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春道列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春道列树(日语:春道列樹/はるみち の つらき Harumichi no Tsuraki */?,?—920年)是日本平安时代前期官人和歌人,官位是从六位下壹岐守,为《百人一首》歌人之一,有5首作品收录于敕撰和歌集内,其父是春道新名,春道氏本身是物部氏的庶家。按《古今和歌集目录》记载,他在延喜10年5月9日(910年6月28日)成为文章生,其后就任大宰大典,延喜20年正月30日(920年2月22日)出任壹岐守,在尚未赴任之前死去[1][2]。按《寂惠本古今和歌集》的勘物记载,当时他还是文章生[3][4]。
Remove ads
和歌
列树流传至今的和歌仅5首,全数收录于敕撰和歌集内,其中三首收录于《古今和歌集》,《后撰和歌集》则收录了另外两首,曲风写实,属古今调,韵律和技巧也不逊于《古今和歌集》的编者[3]。《百人一首》入选作是;

这首和歌收录于《古今和歌集》卷第五“秋歌下”,《新编国歌大观》编号是303,词书是“越过志贺山时咏唱”(しがの山ごえにてよめる)[注 1][5],藤原定家也同时将此歌收入《八代抄》、《秀歌体大略》和《五代简要》等和歌集内,另一方面藤原公任和藤原俊成则完全没有收录列树的和歌。作为一首自问自答式的写实和歌,其评价并不高,按吉海直人的说法,其入选《百人一首》的理由是因为定家偏爱以凋落的红叶为题材的和歌[注 2]。词书中提到的志贺山是指志贺越道,一条从北白川出发,穿过比叡山和如意岳之间,以大津的志贺寺为目的地的参道。志贺越道作为歌枕更常配上春天的樱花,按照《应永抄》记载,此歌是最早将志贺越道配上红叶的和歌,实际上除了此歌外,《万叶集》和八代集也没有同样的例子[注 3]。定家自身则以此为本歌取,相关作品收录于六家集之一,由定家自己编撰的家集的《拾遗愚草》,藤原家隆和九条教实也有作品仿效了此歌[12][13]。
作品开首的“山河”的发音是采用了浊音“が”的“やまがは”,指山中的河流,如果使用清音“か”的话,则是山和河流的意思[14],紧接的“風の”中的“の”为用来表示主格的格助词,从而将“风”拟人化[15],“かけたる”是指架设,其中的“たる”是代表结束的助动词“たり”的连体形,有存续的意思,“しがらみ”是指在河道里架设的栅栏,有阻挡水流和护岸的作用,多以竹或柴等编织而成,为此歌的主语,谓语为红叶,因此“風のかけたるしがらみは”的意思是由“风”架设而成的栅栏。接著的“流れもあへぬ”则是想流走却流不走的意思,其中的“あへ”为“敢ふ”的未然形,指可能,“ぬ”则是连体形,为用作否定的助动词[16]。最后的“紅葉なりけり”的意思是“就是红叶啊”,这里以红叶来暗喻栅栏,句末的“けり”则是用作表达感动的助动词[17]。此歌的上三句为谜题,下两句则是答案,再加上多用同音字,例如“かせ”和“かけたる”,“やまがわ”、“しがらみ”和“ながれ”,将文字游戏融入了作品内[18]。
此外,他也有一首和歌的上句参照了《白氏文集》中的《浩歌行》,下句则参照了同文集中的《咏怀》,内容如下:
这首和歌收录于《古今和歌集》卷第六“冬歌”,《新编国歌大观》编号是341,词书是“年末时咏唱”(年のはてによめる)[5],意思是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岁月流逝的速度就如飞鸟川一样湍急。飞鸟川是一条自奈良时代开始便以水流湍急而闻名的河流,上句源自《浩歌行》中的“昨夜今朝又明日”,“あす”为挂词,意思是明天[19],下句则是参照了《咏怀》中的“不觉流年过”[20]。吉海直人认为此歌比较上存在情感诠释的空间,相对地适合视为代表作,然而藤原定家并未有将此歌收录在自己的和歌集内[12]。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