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替天行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替天行道是一个汉语成语,出处自元代康进之撰水浒杂剧《梁山泊李逵负荆》,描述北宋末年呼保义宋江为首的天罡三十六星聚义梁山泊,以“替天行道”为旗号与朝廷官府对抗。后世引用表示世道沦落到无法行使公义的处境,所以要代替上天在人世间主持公道,以伸张正义。[1]
“ | 杏黄旗上七个字,替天行道救生民。 | ” |
——康进之,《梁山泊李逵负荆》 |
用途
“ | 我们是替天行道,普救众生,只以剪恶为本。你们只知有君,岂不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乃仁人之天下也,为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 | ” |
——贪梦道人,《永庆昇平后传·第四回》 |
中国自古相信上天赋予君王统治权力,唯有天子才能独占与上天沟通的优先资格,擅自以“天”的名义自居,意味著挑衅皇权的合法统治地位。[2] 所以历史上的战乱时期,民变领袖讨伐国君,往往藉著“天意”的迷信和神秘色彩,表达当朝皇帝昏庸无能,起事者于是受命于天以匡扶正道的旗帜。[3]
东汉末年,张角率领黄巾军,打著“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口号举事;元朝末年,韩山童、刘福通等人为首宣传“弥勒佛降生,明王出世”,发动红巾军起事;清朝年间,洪秀全传播拜上帝会“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建立太平天国。
“ | 你好啊,斯特拉姆探员。如果你在听,那么你又找到了你要的东西。所以你觉得你做的事情是替天行道,但是我问你,你学到了什么? | ” |
——霍夫曼于《夺魂锯5》剧中台词 |
私警是在没有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打著锄强扶弱与警恶惩奸的堂皇理由,诉诸私刑的执行者。
虚构作品中刻画的私警,对于善恶往往有一套自订标准,他们认为法律无法惩处坏人,或者处分不够严厉,必须亲自伸张正义,游走在法律边缘,给予逃脱制裁者更加严厉的处刑。[4]
“ | 替天行道四个字,凭命由天过时光。 | ” |
——半闲居士,《小八义·第五十五回》 |
侠者溯源于战国游历四方的游侠,尚气节有胆色而乐于助人,行事经常诉诸武力,不甚在意法律。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评论“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班固《汉书·游侠传》则称其“惜乎不入于道德。”[5]
“ | 既在绿林为好汉,少不得,替天行道正纲常。 | ” |
——陈端生,《再生缘·第八回》 |
黑帮是不受到政府管制,游走在法外之地的地下社会,黑帮圈子经常站在道义制高点,以“替天行道”的口号为理由,谋求自身的利益,其中有自发的一套行事法则,一旦有成员触犯规律,危害团体的共同利益,同样以“替天行道”的名义做出处罚。[6]
清代秘密结社天地会宣扬“顺天行道”,哥老会和青帮标榜“替天行道”的同盟理念;台湾黑社会组织天道盟成立时,即以“除暴安良,替天行道”为口号。
佚事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泊梁山风景区以“水浒”作为旅游开发重点,是《水浒传》故事的发生地,2008年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2年6月,当地旅游局将竖立在忠义堂前面,贯穿《水浒传》全书的“替天行道”大旗,更换为“义薄云天”。湖北省水浒研究会秘书长何求斌表示,事实上在《水浒传》原著中并没有“义薄云天”的旗号。[7]
民间故事〈替天行道的来历〉叙述禁军教头林冲投靠梁山,寨主王伦忌妒贤能,因此多番阻挠;之后,东溪村保正晁盖被官府通缉而投奔梁山,王伦再度推托劝阻,林冲怒而斩下王伦;此时太上老君在云端坐著金鹿,座下金鹿化作一杆大旗插在梁山,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2018年5月9日,〈替天行道的来历〉被梁山县人民政府登录在《梁山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
另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