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最佳华语女歌手奖 (金曲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曲奖最佳华语女歌手奖是由文化部影视及流行音乐产业局在台湾举办的金曲奖现行颁发奖项。1990年首届金曲奖设最佳女演唱人奖后,自1991年第3届起,女演唱人奖依语言分设国语女演唱人奖及其它语言之演唱人奖至今,并于2007年第18届更名为“最佳国语女歌手奖”。2021年第32届起,该奖项更名为“最佳华语女歌手奖”[2]。获奖者有“金曲歌后”之美衔,该奖项在台湾乐坛中具有举足轻重分量,相当有代表性[3]。目前的得奖纪录保持者为蔡健雅,赢得4届奖项;入围14次的张惠妹,则为入围纪录保持者。
事实速览 金曲奖最佳华语女歌手奖, 授予对象 ...
金曲奖最佳华语女歌手奖 | |
---|---|
![]() | |
授予对象 | 演唱者在参赛作品之整体表现,且该演唱者应于报名作品曲数三首以上(含三首)[1] |
国家/地区 | ![]() |
主办单位 | 文化部影视及流行音乐产业局 |
首次颁发 | 1991年 |
最近颁发 | 2025年 |
应届得主 | 详见得奖暨入围名单 |
官方网站 | tavis |
关闭
Remove ads
沿革
1990年,首届金曲奖设立“最佳女演唱人奖”。
1991年,第3届起,演唱人奖始依照演唱语言划分为“国语歌曲”及“方言歌曲”两类。
2007年,第18届起,更名为“最佳国语女歌手奖”。
历届得奖暨入围名单
- 1990年 第1届:设立“最佳女演唱人奖”
首届典礼采现场评分制。未以演唱国语歌曲为主而得奖或入围者,姓名后 以“#”标示。
- 1991年 第3届:依演唱语言分设为“最佳国语歌曲女演唱人奖”
更多信息 年份 (届次), 得奖者 ...
年份 (届次) |
得奖者 | 专辑名称 | 其他入围者 | 备注 |
---|---|---|---|---|
1991 (第3届) |
陈淑桦 | 《一生守候》 滚石有声出版社有限公司 |
[8][9] | |
1992 (第4届) |
高胜美 | 《经典金选(1)》 上格唱片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10][11] | |
1993 (第5届) |
叶蒨文 | 《明月心》 飞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
[12][13] |
1994 (第6届) |
张清芳 | 《左右》 点将股份有限公司 |
|
[14][15] |
1996 (第7届) |
陈淑桦 | 《生生世世》 台湾滚石唱片股份有限公司 |
|
[16][17] |
关闭
Remove ads
- 1997年 第8届:更名为“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
更多信息 年份 (届次), 得奖者 ...
关闭
Remove ads
- 2007年 第18届:更名为“最佳国语女歌手奖”
更多信息 年份 (届次), 得奖者 ...
关闭
Remove ads
- 2021年 第32届:更名为“最佳华语女歌手奖”迄今
更多信息 年份 (届次), 得奖者 ...
年份 (届次) |
得奖者 | 专辑名称 | 其他入围者 | 备注 |
---|---|---|---|---|
2021 (第32届) |
田馥甄 | 《无人知晓》 何乐音乐有限公司 |
[66][67] | |
2022 (第33届) |
蔡健雅 | 《DEPART》 环球国际唱片股份有限公司 |
|
[68][69] |
2023 (第34届) |
A-Lin | 《LINK》 台湾索尼音乐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
[70] | |
2024 (第35届) |
孙盛希 | 《BOOMERANG》 滚石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 |
||
2025 (第36届) |
魏如萱 | 《珍珠刑》 何乐音乐有限公司 |
关闭
Remove ads
奖项前身
在正式举办金曲奖之前,电视金钟奖颁发歌星演员奖[71]。以下为得奖名单︰
统计
更多信息 统计, 名字 ...
统计 | 名字 | 数据 | 备注 |
---|---|---|---|
获奖最多次的女歌手 | 蔡健雅 | 4次 | 第17、19、23、33届 |
入围最多次的女歌手 | 张惠妹 | 14次 | 第9、10、11、12、13、14、16、18、19、21、23、26、27、29届 |
获奖时间相隔最久的女歌手 | 蔡健雅 | 相隔10年再获奖 | 第23届、第33届 |
获奖时间相隔最短的女歌手 | 张清芳 | 2年 | 第6届、第8届 |
蔡健雅 | 第17届、第19届 | ||
入围最多次后终于获奖的女歌手 | 张惠妹 | 4次 | 入围第9、10、11、12届,于第13届得奖 |
王菲 | 入围第7、10、11、12届,于第15届得奖 | ||
A-Lin | 入围第20、22、23、26届,于第34届获奖 | ||
入围最多次但尚未获奖的女歌手 | 梁静茹 | 6次 | 第15、16、17、19、20、31届 |
首次入围至获奖历时最长的女歌手 | A-Lin | 14年 | 第20届首次入围,于第34届获奖 |
首次获奖时最年轻的女歌手 | 高胜美 | 23岁 | 于第4届首次获奖 |
首次入围时最年轻的女歌手 | 邓紫棋 | 21岁 | 于第24届首次入围 |
首次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歌手 | 林忆莲 | 47岁 | 于第24届首次获奖 |
首次入围时最年长的女歌手 | 巴奈 | 52岁 | 于第32届首次入围 |
入围时间相隔最久的女歌手 | 杨乃文 | 14年 | 第11届、第25届 |
连续入围最多次的女歌手 | 张惠妹 | 6次 | 第9届至第14届 |
首次入围女歌手后立即获奖 | 江蕙 | 7人 | 首次入围第1届后获奖 |
蔡琴 | 首次入围第2届后获奖 | ||
叶蒨文 | 首次入围第5届后获奖 | ||
齐豫 | 首次入围第9届后获奖 | ||
杨乃文 | 首次入围第11届后获奖 | ||
彭佳慧 | 首次入围第27届后获奖 | ||
艾怡良 | 首次入围第28届后获奖 | ||
得过新人奖且获女歌手奖 | 孙燕姿 | 3人 | 第12届新人奖、第16届获奖 |
彭佳慧 | 第8届新人奖、第27届获奖 | ||
徐佳莹 | 第21届新人奖、第29届获奖 | ||
首张专辑同时入围新人奖和女歌手奖 | 顺子 | 4人 | 第9届 |
家家 | 第24届 | ||
苏运莹 | 第27届 | ||
洪佩瑜 | 第34届 | ||
得过其他语种歌手奖且获女歌手奖 | 彭佳慧 | 1人 | 第34届最佳客语歌手奖、第27届获奖 |
得过最佳乐团奖且获女歌手奖 | 戴佩妮 | 1人 | 第26届最佳乐团奖、第25届获奖 |
得过演唱组合奖且获女歌手奖 | 陈珊妮 | 2人 | 第17届演唱组合奖、第20届获奖 |
田馥甄 | 第14届重唱组合奖、第32届获奖 |
关闭
Remove ads
历届票选过程及评论
更多信息 年份 (届次), 得奖者 ...
年份 (届次) |
得奖者 | 票选过程及评论 |
---|---|---|
1997 (第8届) |
张清芳 | 张清芳胜辛晓琪8分 |
1998 (第9届) |
齐豫 | 齐豫胜张惠妹4分 |
1999 (第10届) |
顺子 | 第一轮:顺子第一,张惠妹第二,辛晓琪第三,那英第四,王菲第五(部分评审为张惠妹和辛晓琪翻案,最终辛晓琪翻案成功,进入第二轮);第二轮:顺子胜辛晓琪3票 |
2000 (第11届) |
杨乃文 | 第一轮:杨乃文、范晓萱出线;第二轮:杨乃文胜范晓萱1票 |
2001 (第12届) |
那英 | 第一轮:那英、王菲、张惠妹出线;第二轮:那英10票、王菲5票 |
2002 (第13届) |
张惠妹 | 第一轮:张惠妹、林忆莲、顺子出线;第二轮:顺子被淘汰;第三轮:张惠妹胜林忆莲 |
2003 (第14届) |
莫文蔚 | 最后一轮:莫文蔚胜顺子1票 评审意见:制作在水准之上,个人特色鲜明,虽然在音准上稍有暇疵,但叙述式的唱腔使人感动[86]。 |
2004 (第15届) |
王菲 | 第一轮:王菲、梁静茹、戴佩妮出线;第二轮:王菲9票、梁静茹8票、戴佩妮2票;第三轮:王菲以压倒性票数胜出 评审意见:唱来轻描淡写,却深入浅出,勾出世间情。精致用心,题材都在生活之中,因而在第三轮投票时胜出[87]。 |
2005 (第16届) |
孙燕姿 | 第一轮:孙燕姿、梁静茹出线;第二轮:孙燕姿险胜梁静茹 评审意见:声音轻松、自然,唱法没有压力,音乐极具创意,因而在第二轮最后一次投票时险胜[88]。 |
2006 (第17届) |
蔡健雅 | 历经四轮投票,蔡健雅、陈绮贞、戴佩妮进入讨论,蔡健雅最终胜出 评审意见:歌声诠释巧妙、自在,再加上作曲的才华,因而在第四轮投票时胜出[89]。 |
2007 (第18届) |
蔡依林 | 历经三轮投票,蔡依林、戴佩妮、张惠妹进入讨论,蔡依林最终获得三分之二评审认同 评审意见:评审认为蔡依林是全方位、有世界观的歌手,作品多元、技巧流畅,而竞争对手戴佩妮的新作未如前作出色,比较像原地踏步,张惠妹则是制作物应该更对味,让其功力可以更尽情发挥,因而判断由蔡依林得奖[90]。 |
2008 (第19届) |
蔡健雅 | 第一轮:蔡健雅、张惠妹、莫文蔚出线;第二轮:莫文蔚被淘汰;第三轮:蔡健雅胜张惠妹 评审意见:评审认为蔡健雅的作品概念完整,传达力强,唱法没有压力,而主要竞争对手张惠妹的高音不够放松,因而判断由蔡健雅得奖[91]。 |
2009 (第20届) |
陈珊妮 | 只有一轮:陈珊妮9票、A-Lin 5票 评审意见:人声和乐器的表现充分融合,嗓音有个人特色,把声音的演员诠释得很好,因而在第一轮投票时胜出[92]。 |
2010 (第21届) |
张惠妹 | 只有一轮:张惠妹16票 评审意见:以阿密特之姿自我突破,激烈的实验风格成功再创音乐品牌,因而在第一轮投票时以压倒性票数胜出[93]。 |
2011 (第22届) |
莫文蔚 | 第一轮:每位评审可投3票,莫文蔚17票、A-Lin 14票、何韵诗12票出线;第二轮:莫文蔚12票、A-Lin 7票、何韵诗1票 评审意见:对各种音乐风格的了解和掌握度高,歌曲演绎、声音使用方式都相当到位,因而在第二轮投票时胜出[94]。 |
2012 (第23届) |
蔡健雅 | 第一轮:蔡健雅、魏如萱、张惠妹出线;第二轮:蔡健雅12票、魏如萱4票、张惠妹3票 评审意见:在专辑中和乐队同步录制,以现场方式演绎歌曲并使歌声融入音乐,歌声表现最佳,因而在第二轮投票时胜出[95]。 |
2013 (第24届) |
林忆莲 | 只有一轮:林忆莲以压倒性票数胜出 评审意见:歌曲难度极高,但林忆莲愿意尝试挑战,每首歌都演唱到位,顺利完成挑战。身兼制作人,决定专辑的态度,带领华语歌坛走向新方向,成功满足前瞻性,因而在第一轮投票时以压倒性票数胜出[96]。 |
2014 (第25届) |
戴佩妮 | 只有一轮:戴佩妮12票、蔡健雅8票 评审意见:声音柔软中又有强大感染力,自在游走在音乐之间,进步幅度大,因而在第一轮投票时胜出[97]。 |
2015 (第26届) |
aMEI[注 2] | 第一轮:aMEI、莫文蔚、徐佳莹出线;第二轮:aMEI票数过半[98] 评审意见:评审认为莫文蔚用唱歌说故事所表达的情绪是公认一等一的,而aMEI在专辑中尝试了不同音乐,除了说故事,还有更多张力的表现,因而在第二轮投票时胜出[99]。 |
2016 (第27届) |
彭佳慧 | 历经三轮投票,彭佳慧、小霞、蔡健雅进入讨论。最后一轮:彭佳慧10票,小霞及蔡健雅各获3票[100] 评审意见:用不同方式诠释歌曲,真实、完整,技巧纯熟,音乐能听到心底,跨越传统的录音精准保留声音中最精彩的部分。表现出色,让声音从过往的奔放走向收敛,成功打动女性,因而在第三轮投票时胜出。 |
2017 (第28届) |
艾怡良 | 第一轮:艾怡良、魏如萱、家家出线;第二轮:艾怡良10票、魏如萱8票[101] 评审意见:声音非常具渲染力,不单能演绎过往擅长的灵魂乐风,现在更可以诠释不同风格,且意外的浑然天成,因而在第二轮投票时胜出。 |
2018 (第29届) |
徐佳莹 | 只有一轮:徐佳莹11票,aMEI及彭佳慧各获4票[102] 评审意见:声音有温度、有细腻,专辑集近年功力之大成。唱得很舒服,游刃有馀,声线动人,每首歌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因而在第一轮投票时胜出。 |
2019 (第30届) |
林忆莲 | 只有一轮:林忆莲15票、蔡依林1票[103] 评审意见:林忆莲是少数的细声线唱将,即便演艺生涯推出无数专辑,声音上的进步却从未停止。在专辑投入大量想法,对各方面要求细致,是女歌手的典范,因而在第一轮投票时以压倒性票数胜出。 |
2020 (第31届) |
魏如萱 | 第一轮:魏如萱、王若琳出线;第二轮:魏如萱胜王若琳1票[104] 评审意见:唱功扎实,演唱口气佳,vocal听得出细腻的细节,有很多可塑性和惊喜,因而在第二轮投票时胜出。 |
2021 (第32届) |
田馥甄 | 第一轮:田馥甄、谭维维、万芳、孙盛希出线;第二轮:万芳、孙盛希被淘汰;第三轮:田馥甄10票、谭维维7票[105] 评审意见:从偶像团体就一路摸索自己的方向,现在变得更成熟。作品选择突破,极具个人特色又雅俗共赏,因而在第三轮投票时胜出。 |
2022 (第33届) |
蔡健雅 | 只有一轮:蔡健雅票数过半[106] 评审意见:柔软的疗愈唱腔,展现收比放更难的实力。身兼制作人,音乐掌握更全面,编曲朴素又能打动人心,唱出温暖和力量,因而在第一轮投票时胜出。 |
2023 (第34届) |
A-Lin | 只有一轮:A-Lin票数过半[107] 评审意见:结合强大的音乐能量和立体感十足的舞台演出,将制作物带到不可思议的水平,靠一支麦克风就能撑起一片精彩的舞台,因而在第一轮投票时胜出。 |
2024 (第35届) |
孙盛希 | 历经三轮投票,孙盛希、杨乃文进入讨论。最后一轮:孙盛希胜杨乃文2票[108] 评审意见:音乐掌握游刃有馀,完整诠释专辑概念。声音无拘无束,足以代表现今华语女歌手的强悍面,因而在第三轮投票时胜出。 |
2025 (第36届) |
魏如萱 | 历经三轮投票,魏如萱、Karencici进入讨论,魏如萱最终胜出 评审意见:以戏剧化的声线呈现音乐的多样性,不论舞曲或超高音转音都能完美呈现。动能强大,是带领听者进入音乐世界的声音魔术师,因而在第三轮投票时胜出。 |
关闭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