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月即别

钦察汗国第九代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月即别
Remove ads

月即别,全名穆罕默德·月即别Mohammed Öz-Beg Khan,1282年—1341年),又译乌兹别克汗(ازبك خان|Uzbek),是钦察汗国第九代汗,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钦察汗国君主(1312年至1341年在位)。他是忙哥帖木儿之孙,宗王脱黑鲁察之子,也是脱脱的侄子(他与他母亲曾经被脱脱流放至花剌子模切尔卡斯亚)。

Thumb
俄罗斯战地画家瓦西里·韦列夏金特维尔米哈伊尔·雅罗斯拉维奇站在乌兹别克汗前》

金帐汗国伊斯兰化

相传他因一位亚萨维派苏菲阿布杜哈米德(艾哈迈德·亚萨维创立的突厥苏非派)而入教,并彻底排除萨满与喇嘛,并以沙里亚法取代大札札制。建立新的首都新萨莱(Saray al-Jedid),将传统蒙古营帐转化为伊斯兰城市,建设清真寺、浴场、集市,塑造穆斯林帝国新面貌Ibn Battuta 称其为“诸城之冠”,使得汗国从游牧转向城市发展,钦察汗国完成伊斯兰化变为苏丹国。

开始完善宗教设施(如Öz-Beg Mosque)、税收结构、总督制度(Darughachi),具名文官(如Vizier Qutluq Timur)出现,形成穆夫提、卡迪、可汗的统治结构。

他实施伊斯兰化有两个原因,一是争取汗位(他推广伊斯兰教曾经被蒙古保守派反对),二是他的功臣花剌子模维齐尔忽都鲁帖木儿的坚决支持(他也同时罢黜了喇嘛萨满)。但他对基督教徒很宽容,但前提条件是要向他交吉兹亚才能受到宽容的待遇。古米廖夫说这时汗国已经转变成为了一个苏丹国。而汗国这时的首都,在察里津

Remove ads

生平

1312年,脱脱死后,他参加诸王会议,在忽都鲁帖木儿支持下,诛杀不利于他的诸王和脱脱宗室成员,继承汗位。特维尔、立陶宛趁内乱开始,图谋摆脱蒙古控制。

1313年,元仁宗封他为钦察汗,正式立伊斯兰为国教,打击非穆斯林(尤其是萨满与异教贵族),使政权具宗教正当性。把“兀鲁思”(Ulus)制改编为世俗省份,设立“诺颜”(Noyon)为总督,融合突厥与蒙古制度。

1316年拒绝支持察合台汗也先不花的叛乱,并担心元朝大汗干预金帐汗位。他允许热那亚、威尼斯人在克里米亚定居、贸易、建设殖民地(如Tanais、Caffa),形成东地中海到黑海的跨文化贸易节点。

1318年,攻打伊儿汗国,并没有成功。为表示亲近,他把一个公主嫁给埃及的纳绥尔苏丹(1325年)。这时期另一件大事是在月即别汗在位时期立陶宛与金帐汗国争夺成为俄罗斯的保护者。莫斯科伊凡一世借机与金帐汗国合作以便发展(这时期特维尔大公反金帐汗国)。

他曾经娶拜占廷公主,她后来也是穆斯林(但她后来回拜占廷)。

1322年,基督教和穆斯林冲突后,虽报复性洗劫城市,仍允许其他城市恢复贸易,甚至与教宗书信往来、修复天主教堂。

1324年,与蒙元恢复进贡关系,获授予统治合法性(de jure rule)。

1330年,主张收取术赤系在蒙古与中国的财产。

1336年,请求平阳府的岁赐,元朝专设总管府掌管其事,每年按额发给。

  • 岁赐是元代确立的定时定额财政分配制度,属于封建王朝赏赐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制度始于太宗窝阔台时期,皇帝每年向宗室诸王、公主、后妃等贵族成员赐予金银、缎绢。

1341年去世后,其子迪尼别即位。

Remove ads

积极扩张

这时东欧的蒙古人完全突厥化沙里亚法也取代蒙古传统的成吉思汗法典)。正逢国势大盛,他的军队宣称乌兹别克军(有300000人,这样大的规模在当时是全世界首屈一指),人民也改以乌兹别克人自居。

1317年,把妹妹康查卡嫁给了莫斯科大公尤里·丹尼洛维奇

三度针对伊儿汗国阿塞拜疆地区发动战争(1319, 1325, 1335),伊儿汗国不赛因死后,趁势入侵,却因恶劣天气与新汗伊利汗努失儿完反击下失利,随即伊儿汗国迅速瓦解,权臣、统将各自拥立傀儡可汗,互相攻杀。

1320–1324年,攻占Vicina Macaria港,与拜占庭关系恶化,并和保加利亚沙皇结盟,多次掠夺色雷斯与拜占庭港口,(1324、1337)分别洗劫时间长达40日。

1324年,支援瓦拉几亚(Wallachia)脱离匈牙利,形成独立政权,控制了黑海到巴尔干北缘,是蒙古人在东欧最活跃的时期。他持续和埃及马木留克拜占廷保加利亚统治者、元仁宗保持外交关系,以对抗伊儿汗国

掌控莫斯科

煽动莫斯科公国内战,并透过yarlik(汗诏 ᠶᠠᠷᠯᠢᠺ)制度分封大公位,使弗拉基米尔大公职再次被汗国控制。

1317年,米哈伊尔战胜尤里·丹尼洛维奇,俘虏康查卡。不久后她死于特维尔囚中,尤里·丹尼洛维奇指控米哈伊尔毒杀王妹。

1318年,将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Mikhail of Tver)召至萨莱处决,这是蒙古政权对俄罗斯王侯进行的第一次高层政治清算,间接促成莫斯科地位上升。

1325年,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维奇为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Mikhail of Tver)报仇,趁入朝之际当场刺杀尤里。

1326年,月即别再观察局势后,认为特维尔大公实力更有危胁性,随即将德米特里召至萨莱处决。

1327年,特维尔市民杀害负责收集税收的蒙古官员,甚至杀了钦察月即别的一位堂兄弟,月即别派5万军队镇压特维尔,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兵败逃亡立陶宛,弗拉基米尔大公位由莫斯科的伊凡与苏兹达尔的亚历山大共掌。

1331年,苏兹达尔公去世,月即别任命伊凡一世为唯一大公,莫斯科独享yarlik(汗诏 ᠶᠠᠷᠯᠢᠺ),从此弗拉基米尔与莫斯科合一成为唯一大公领。

1335年,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回归特维尔,暂时被赦免,1337年重新被授予大公位。

1339年,伊凡一世指控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叛变,可汗再次将亚历山大与其子费奥多尔召来萨莱并处决。特维尔王室四代,在20年间皆以“法理审讯”为名清除,象征金帐汗国宗主资格的回归。

Remove ads

乌兹别克

乌孜别克族(Uzbek)这个族名,据信来源于月即别(Öz-Beg / Özbek / Uzbeg),词在形上可能早已有突厥语语义根基(如 O'z + Beg),但作为族名的具体使用,是在月即别汗时期透过宗教统治与政治身份建构而定型的,中亚的某些突厥化蒙古人部落,为了彰显其正统性或继承关系,自称为乌兹别克人(即“月即别之人”),形塑出一种族名认同,既有政治来源(Öz-Beg Khan),也具语义吸引力(“自我领袖”、“独立之主”),金帐汗国当时亦称月即别兀鲁思。

  • islomga kirgan mahalliy xalq... ‘O'zbeklar’ deb atalishga erishdi.(信奉伊斯兰的本地民族,被称为‘乌兹别克人’。)


前任:
脱脱
金帐汗国君主
1312年-1341年
继任:
迪尼别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元史/卷106》,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注解

资料出处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