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中志
台湾白色恐怖时期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中志(1916年4月30日—1950年7月2日),原名李金财,日治台北州七星郡士林街和尚洲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尚洲公学校第一名毕业,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担任预备武装起义总指挥,郭琇琮担任副总指挥[1],由老台共廖瑞发引介加入共产党,成为省工委台北市工委会委员发展组织,因红旗杂志遭检举被逮捕,并牵连延平中学校长及多名教员,1950年7月2日与廖瑞发被枪决于马场町刑场。[2]
Remove ads
生平
李金财生于1916年4月30日,父亲张查某系一贫农,入赘和尚洲李家,子女皆随母姓李,但后来母亲过世,其父再娶,生弟张金海、妹张砚,幼年聪明的李金财,1928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和尚洲公学校,但是如许强等台籍子弟,因教材与小学校相差甚多,以至报考台北二中落榜,由于老台共廖瑞发与李金财的父亲是反日同志,在李金财家中设台共学习组织,因此13岁的李金财也就耳濡目染之下加入读书会,妹妹张砚回忆:“读小学时日本人骂我们清国奴,哥哥就气愤地回滚回日本去,哥哥告诉我清国奴就是亡国奴的意思。”,与大多数的台籍青年一样反日思汉由是萌芽,李金财在太平町补习中文并且学习了一口流利的英文。[2]
1931年廖瑞发等台共成员遭日本警察逮捕,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李金财积极寻求回到祖国抗日的道路,他决定先到东京留学,再看是否能通过满州国进入中国,1938年李金财在同乡李水清帮助下进入东京府立第六中学校夜间部(今东京都立新宿高等学校)就读预备考大学,李金财此时改名李中志,1940年考入中央大学法学部,1944年毕业后已是战云密布的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政府实施征兵征集台湾子弟入伍,1945年李中志决定加入日本空军,计画将飞机开往中国解放区,但是因体检不合格,只能担任陆军,一直到战争结束李中志少尉退伍,始终无法进入中国。[2]
Remove ads
1945年8月,中共即派蔡孝乾、洪幼樵、张志忠等人建立台湾省工作委员会,蔡孝乾与廖瑞发系老台共,因此芦洲一时成为省工委最早聚集地,由于廖瑞发的关系,李中志1946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二二八事件发生时,李中志纠集学生组织武装起义[3],根据当时就读延平大学叶纪东的回忆,3月4日李中志找陈炳基与叶纪东预备进行武斗,当时他们动员北部学校学生进行战斗编组组成学生军,李中志军旅生涯所学得以发挥,李中志担任总指挥,郭琇琮担任副总指挥、陈炳基法商学院、陈金目师范学院、叶纪东延平大学,当时预计攻占景尾军火库,然后再攻占马场町军火库,而廖瑞发家离警备司令部较近为指挥中心,一旦攻占军火库后立即进攻警备司令部,同时联络了乌来的原住民头目支援作战,但因为原住民头目3月6日才下山,青年军已于3月4日晚上与3月5日凌晨间起事,由于未掌握先机已陆续退却,武装攻击计画宣告流产[4][3]。
1947年10月,李中志与郭琇琮等成立省工委台北市工委会,并发展支部组织,李中志的弟弟张金海、妹妹张砚也都加入组织,张金海担任街头支部委员,张砚担任和尚洲公学校教师,李中志则与中央大学同学杨廷谦成立台湾新生建设研究会。
1948年11月廖瑞发发展之成员林庆云的外围组织“爱国青年会”被台湾省警务处破获,经促转会解密国家档案局相关卷证后,由林庆云之自白书给谷正文,钜细靡遗的详述了组织成员,包括郭琇琮、谢涌镜、张金海、李中志、廖瑞发、林正亨、张砚、陈本江、傅世明、郑海树、谢桂林、蔡孝乾、李水井、李苍降、李份、孙古平、卢镜澄、许希宽等。牵连包含台北市工委会、台湾省工委、基隆市工委会、台南市、高雄市工委会等案[5]。
李中志因案被逮捕,李中志住处正好有杨廷谦信件,又杨廷谦家中有台湾新生建设研究会名册,以此牵连延平中学校长及多名教员,廖瑞发也因民主自治同盟案而一并遭判死刑,李中志于1950年39安洁字第1110号判决书判处死刑,1950年7月2日与廖瑞发被枪决于马场町刑场[2][6]。
Remove ads
2018年12月7日,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促转三字第1075300145A号函文,公告受难者黄藻儒君等1505人应予平复司法不法之刑事有罪判决暨其刑,其中(39)安洁字第1110号,有关李中志共同意图颠覆政府而 著手实行之有罪判决暨其刑及没收之宣告正式撤销[7]。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