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仲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仲义(1854年12月30日—1936年1月24日),台湾实业家、大地主,福建省泉州府人,少时随父渡海,在清治台湾凤山万丹(今屏东县万丹乡万后村)建立“鼎昌”商号[1],事业版图跨足盐、米、油、酒及新旧式糖部等,并与日本殖民政府关系良好,是日治台湾下淡水溪以南的首富[2]:39

事实速览 李仲义, 个人资料 ...

生平

李仲义少时读过汉学,其父李珠英于同治元年(1862)渡台,在东港经营花生小生意[1]。二十岁时父亡,当时本家派其弟李仲清、堂弟李趖来台找李仲义回乡,但两人反为李仲义所说服而留下,三人遂取鼎的三脚为象征,建立了“鼎昌号”[3]:141。鼎昌号主要商品为自产自销的酒、油、糖,李仲义负责兜售[1]与安排物流至台南府城销售[3]:141,不下数年,即成为了万丹当地富豪,并买下清廷万丹县丞署之地,当地人称作大营李家[1]

甲午战争后,台湾割日,李仲义采取与日本政府合作,日军接管万丹一带时,即驻扎在“大营”内[3]:142。因其安抚地方有功,作为回报,明治三十二年(1899),授配台湾绅章,且日本人将包含今万峦来义等上千甲土地付与李仲义开垦[3]:143。今日,屏东平原上多地仍保有“李仲仪农场”、“仲义寮”等地名,如万峦乡成德村忠义寮[4]:101。李氏变成了屏东平原的大地主,资产高达五十万圆,为名副其实的屏东首富[5]:202

在日本政府的鼓励下,兼有蔗农地主、旧式糖部主及糖行主三重身分的李仲义也跨足新式制糖业。他在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出资与苏云梯等人成立屏东平原首间新式糖部“南昌制糖会社”,另外也成立了“丰昌制糖”,属改良糖部,他在两间公司都投资万圆以上[5]:199。但日本政府为维护本国商人利益,营运表现甚佳的“丰昌制糖”遭撤废,最终由台湾制糖所取代[5]:206

因叔父李抱来在大陆即受洗为基督徒,受其影响,李氏也在同治十三年(1874)受李庥受洗为基督徒[6],并曾捐献土地与资金,是万丹长老教会的创立者之一[2]:39。教会事务也是李仲义下半生的生活重心,其人捐献纪录有万丹礼拜堂、盐埕教会及长荣中学[7]:256[8]

昭和十一年(1936),李仲义逝世,享寿八十二。

Remove ads

家族

李仲义恪守基督徒一夫一妻的规定,并无纳妾,元配只生一女并于十八岁时死亡,故李氏领养两子,为李峥嵘与李瑞云,其中鼎昌商号的事务,由后者接管。大正年间续弦,娶长老石舜英为妻[9]

异母弟李仲清(1856-1910),在鼎昌号负责店面销售,长子李明道(1888-1962)踏入政界,曾任高雄州协议会员、屏东市议会员等职[2]:40。次子医师李明家(1894-1971)。著名台湾音乐教育家李淑德即为其侄李明家之女。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