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梅县话

梅县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梅县话(国际音标: [moi˩˩ ian˥˨ va˥˨])是一种通行于广东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的客家语方言

事实速览 梅县话, 发音 ...
事实速览 客家语汉字, 客语白话字 ...

梅县话历来被公认为客家语的代表[2]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中国唯一国家级从事对外国广播的国家电台,其客家语广播是以梅县话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境内及对的客家语广播,使用的播音语言也都是梅县话。梅县话在语音词汇等方面保留了相当多中古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根据1987年版本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梅县话被归类为客家语粤台片嘉应小片[3],而根据2012年版本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则被归类为客家语粤台片梅惠小片[4]

Remove ads

分布地区

梅县话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丰顺县丰良镇,在台湾亦有使用者。印尼亚齐特区西亚齐县[5]西加里曼丹省坤甸市西爪哇省[6])、泰国曼谷市[7])、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市沙巴州山打根县[8])、新加坡毛里求斯等国的客家人社群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使用者。

语音

声母

  1. 全浊声母清化,不论平仄,一律送气。如同[tʰoŋ11],动[tʰoŋ53],读[tʰok5],“同”是平声,“动”、“读”是仄声,都以送气的[]开头。
  2. 知精庄章四组合流,中古的舌上音、齿头音、正齿音二等、正齿音三等合并成一组ʦʦʰs。如知[ʦɿ44],支[ʦɿ44],事[sɿ53],资[ʦɿ44],四字分别归知组、精组、庄组、章组。但是,精组和其他三组在许多字上还是有区别的,区别不在声母上而在韵母上。如将[ʦioŋ44],张庄章[ʦoŋ44],后者比前者少一个介音i中古汉语中二三四等有i介音的字大都符合此例。这说明知庄章三组原来可能是ʧʧʰʃ,以与精组的ʦʦʰs相对立。正如在大部分官话方言中一样,张庄章等字在ʧʧʰʃ的作用下失去了介音i。然后ʧʧʰʃ又合流到ʦʦʰs去了。那些依然保留ʧʧʰʃ的客家次方言也为这个推测提供了证据。
  3. 见组不论何等,一律作khŋkhi不颚化,这与等南方方言相同而不同于官话方言。如几[ki31],奇[kʰi11],见[kian53],现[hian53],牙[ŋa11],牛[ŋiu11],疑[ŋi11]。
  4. 晓母、匣母合口一二等(及某些三等,如微韵)作f,个别作w。晓母在中古汉语中作x,匣母作ɣ,全浊清化之后,合流成一个h。合口一二等及某些三等的韵母有一个介音u。这个声母h与介音u的组合,演化成现在的fv。如欢[fon44],花[fa44],辉[fi44],回[fi11],还[fan11],换[von53],话[va53]。欢花辉,晓母,回还换话,匣母;欢回换,一等,花还话,二等,辉,三等。而且应该指出,这其中的v只由匣母变来。考虑到在广州话中晓母加uf,匣母加uv的现象,梅县话中的v有可能是受周边粤语影响产生的变例。即是说,梅县话中只有huf一条音变。

客家话中有两组清塞音声母:一组是不送气音[p t k],一组是送气[pʰ kʰ];没有浊塞音([b d g])。

  唇音 舌尖音 舌端音 硬腭音 软腭音 喉音
不送气塞音/塞擦音 国际音标 p t ʦ   k (ʔ)
梅县话拼音方案 b d z   g  
送气塞音/塞擦音 国际音标 ʦʰ    
梅县话拼音方案 p t     k  
鼻音 国际音标 m n   ɲ ŋ  
梅县话拼音方案 m n   ngi ng  
擦音 国际音标 f   s     h
梅县话拼音方案 f   s     h
流音 国际音标 ʋ l   (j)    
梅县话拼音方案 v l   (y)    

当声母z、c、s和ng( ʦʰ s ŋ])后面跟韵头[-i-]时, 就会腭化成j、q、x和ngi( ʨʰ ɕ ɲ])。

韵母

  1. 不分齐撮(见四呼),中古汉语三四等开合口混同,即只用介音或主元音i,没有元音y。如须[si44],全[ʦʰien11],元[ŋian11]。但臻合三等作iun,与开口不混,如斤[kin44],军[kiun44]。山合三等知庄章三组字已先一步失去i介音,因此也不与开口混淆,如专[ʦon44](合口),战[ʦan53](开口)。
  2. 知庄章三组后的介音i脱落,说已见上。如猪[ʦu44],真[ʦən44],准[ʦun31],车[ʦʰa44],升[sən44],州[ʦu44],针[ʦəm44],占[ʦam53]。
  3. 江、咍、寒、桓、歌、阳等洪大的一等韵的主元音作o,如江[koŋ44],觉[kok2],台[tʰoi11],脱[tʰot2],寒[hon11],割[kot2],官[kuon44],歌[ko44],果[kuo31],阳[joŋ11],药[jok5],唐[tʰoŋ11],度[tʰok5]。相应地,痕、登、侯等较细的一等韵的主元音是e,如痕[hen11],登[ten44],得[tet2],候[heu53]。
  4. 支脂之微四韵开口的字在ʦʦʰs后作ɿ。齐韵作i,少数作e。鱼韵、虞韵有i介音者齐撮合流后也作i。但两者在ʦʦʰs后都没再转化为ɿ。可见齐韵变细音、齐撮合流应在这个音变之后。齐韵原来应是一个洪音,对照其他客家方言,推测这个音可能正是e
  5. 模韵、虞韵一等的字在ʦʦʰs后也作ɿ,和前者合流。但鱼韵、虞韵三等、尤韵、幽韵等知章组脱掉i介音后作u,并没有进一步转化成ɿ
  6. 中古汉语的六个辅音韵尾ptkmnŋ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如鸽[kap2],夺[tʰot5],锡[siak2],甘[kam44],团[tʰon11],唐[tʰoŋ11]。
  7. 主元音是ei中古汉语ŋ尾的字,ŋ转成n。如等[ten31],胜[sen53],景[kin31]。

梅县话有6个主要元音([ɿ i u a o e]),在梅县话拼音方案里表示为i/e, i, u, a, o, ê。其中[ɿ]单用时写作i,在[əm ən əp ət]中写作e。韵头有i和u。

更多信息 主要元音, 韵头 ...
Remove ads

声调

在客家语中,中古汉语的浊声母演变成了送气清声母。在梅县话里,平声、入声均有阴阳对立的现象,这样梅县话共有六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


声调名 阴平 阳平 阴入 阳入
调值 44 11 31 53 1 5
序号 1 2 3 4 5 6

词汇

  1. 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古词和古义。如称绳为索,称饿为饥,称早为朝。
  2. 吸收外来语并创造了一批特色词汇。吸收自外语者如“唛”(商标,来自英语mark),□[ʦim44](接吻,来自马来语cium)。为外来事物创造的词如番背(外国)、洋油(煤油)、红毛泥/红毛灰(水泥)、荷兰豆(豌豆)等等。

基本代词系统

人称代词

更多信息 种类, 单数 ...
更多信息 种类, 主格 ...
Remove ads

指示和疑问代词

更多信息 近指, 远指 ...

内部

差异

梅县乡镇内部差异不大,主要有部分乡镇在效摄字的声韵上和梅城存在差异,例如:招、照、超、潮、赵、韶、桥、轿等字,梅城读[-au]韵,松口松东松南隆文桃尧等地的下水话则全读作[-eu]韵;高、包、刀、宝、报、老、好、草等字,梅城话读[-au]韵,而松口隆文桃尧一带,却读作[-o]韵。[9]

平远县交接的梅西等地,因受平远话影响,有些词尾与平远话相似,而与梅城有别,例如:梅城话的词尾多用[ie11],梅西话则多用[tsɿ44]。梅城周围及县中部地区与梅城话一致或差异很小、东部的丙村三乡雁洋与北部的白渡与梅城话基本相同。但有少许声韵受松口等地影响。西南端的畬江径义则与相邻的兴宁话语音相似。[9]

分片

梅县方言内部基本可以分成四个小片[10],分别是:

  1. 梅城片:梅县中部(包括今梅江区)的绝大部分乡镇
  2. 松口片:松口、隆文、桃尧。
  3. 梅西片:梅西。
  4. 畬江片:梅县西南的畬江。

参见

注释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