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杨森 (军阀)

中华民国军事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楊森 (軍閥)
Remove ads

杨森(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1],旧名淑泽伯坚,字子惠,道号玉勇,男,四川顺庆府广安人,中华民国军事人物,国民革命军将领,川军高级将领。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事实速览 杨森, 个人资料 ...
Remove ads

生平

北洋政府时代

杨森幼年就读广安紫荇书院,后入顺庆府联合中学堂。后来转而从军,1904年(光绪三十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在校期间,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自速成学堂毕业,加入四川的新军第十七镇朱庆澜任该镇统制)[2][3][4]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杨森先是在王陵基麾下的四川陆军第一师出任营长,后编入熊克武指挥的四川陆军第五师,为四川省军体系的基层军官。二次革命时,杨森的立场为支持熊克武号召的国民党反袁派部队,但是被任职在贵州省军部队的云南将领黄毓成给击溃,杨森遭黄军俘虏,但未被监禁或处决,而被黄毓成留用作为部队副官。黄毓成被袁世凯猜忌而撤职后,跟随黄毓成返回云南,并被安插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担任教官。

1915年(民国四年)12月,护国战争爆发,云南系军队响应蔡锷号召改组为护国军,杨森转入云南护国军第一军第二梯团司令官赵又新担任中校参谋,并随军返回四川[2][3][4]。在护国战争胜利后,护国第一军改组为驻川滇军,杨森作为驻川滇军的成员于四川活动。由于获得滇军将领信任,杨森在驻川滇军扩军时获得了部队指挥权,升任滇军第二军参谋长兼独立团团长,该团后更名为第四混成团。

驻川滇军的立场随著护国战争结束,护法战争开始后开始复杂化,四川当地军事实力派也因此开始策画反云南系军人的行动。1920年(民国九年)3月,为响应“川人治川”的口号,杨森发表脱离滇军宣言,将部队带离驻川滇军,回归四川省军阵营。返回四川省军后,他的部队更名为四川陆军第二师第一混成旅,并协助四川军事实力派驱逐在四川境内的驻川滇军,借此扩大控制地盘。该部队后被更名为四川陆军第九师。

1921年(民国十年)2月,杨森的四川陆军第九师驻扎重庆[2][3][4]。并获得北京政府授予沪永镇守使职务。获得北京政府授衔,意味著在护法战争时杨森的立场站向了反护法军政府,杨森在当时与同学,四川陆军第二军军长刘湘同盟,共同消灭支持孙中山熊克武的四川陆军第一军部队。该役称为一、二军之战,但是在该战役中刘湘兵败,被迫下野。在刘湘被迫辞退第二军军长后,杨森承接了该军军长职务,但是部队被熊克武给驱逐出四川,暂时驻留在湖北省宜昌市

在驻留在宜昌时,杨森、刘湘与直系军阀军事领袖吴佩孚接触,为拉拢四川军事实力派,吴佩孚在民国十二年(1923)操作让北京政府于该年8月授予杨森部队中央陆军第十六师的头衔,由北京提供饷弹恢复部队战力,杨森则任命9月晋升陆军中将,10月23日授冠号将军府森威将军。借由北京政府输血,杨森与刘湘联军回复实力,并在民国十三年(1924)回师四川,占领重庆、成都,部队驻扎成都,并将熊克武的第一军击退至四川南境。

由于军功与政治关系,杨森在1924年(民国十三年)先被任命为四川善后督办,后被在刘湘、袁祖铭支持下出任四川省长公署省长,3月晋升陆军上将,5月任四川军务督办,除了成为川军派系中军事实力最强者,同时也是北京国民政府在四川内的代言人。然而,刘湘和其他川军指挥官对杨森的反感与日俱增[5][2][3][4]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战败之故,北京政府的主导权转由奉系军阀与皖系军阀合作执政的局面,原本以直系作为政军靠山的杨森开始在省内出现挑战者,刘湘在与皖系领袖段祺瑞接触输诚后,段祺瑞在1925年(民国十四年)5月下令免除杨森的四川军务督办职务,并改任陆军总参谋长,其四川军务督办由刘湘继任。由于主政立场危机,杨森在7月发动四川统一战役。但是战役前夕大部分四川军事实力派结成反杨森同盟,并且拉拢黔军袁祖铭,并以十六师师长的权势诱使策反了杨森部队的四川陆军第一师师长王缵绪。8月,杨森惨败,退出四川逃往汉口,加入在直奉战争失败后重新出山的吴佩孚号召之十四省讨贼联军。出任该联军下的川军第一路总指挥。

在驱逐杨森的四川省内,因为袁祖铭与刘湘的利益冲突问题激化,导致川军一部分外逃外省集结在杨森阵营内,在民国十四年(1925)底,刘湘向杨森示好修复关系,杨森的川军发兵返回四川省,与刘湘合作击溃袁祖铭。1926年(民国十五年)2月,杨森出任四川督办。5月,吴佩孚任命杨森为四川省长[2][3][4]。但是该任命未被执行,四川省政军主导权实际上在四川督办刘湘与其族兄帮办四川军务刘文辉把持。9月万县惨案中,杨森同英国军队交战[6]

Remove ads

国民政府及行宪后时代

1926年10月,随着中国国民党势力扩张,杨森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民国十六年(1927)中国国民党清党启动后,杨森选择向南京国民政府效忠,并在同年5月5日出任第五路军前敌总指挥出兵征伐武汉国民政府。杨森在此役投入四个纵队、计9个师沿长江东进湖北省,在5月16日与叶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接战,后续武汉国民政府调集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多面夹击杨森率领的第五路军,至6月10日击退杨森军团攻势。杨森部队后撤在湖北彭家场通海口镇等地收拢部队时,因为由王文俊指挥驻守峰口镇的四川陆军第八师遭击溃北遁,导致在峰口镇北边的彭家场与通海口直接受到武汉国民政府军威胁,迫使杨森放弃进攻武汉,西撤荆州,但武汉国民政府军随后追击,至6月20日武汉政府军收复宜昌市。在民国十六年的东征失败后,杨森在省内军事实力大减,且遭到南京国民政府冷落,在1928年1月26日,南京国民政府以杨森因庇护吴佩孚而被问罪免除其二十军军长与川鄂边防司令职务[2][3][4],该军由郭汝栋接任军长。

杨森遭撤职后虽然在四川省内实力大不如前,但仍然在政治立场未与国民政府交恶。在郭汝栋争夺四川省主导权被刘湘军队击败后,杨森在民国十七年(1928)6月在万县自行宣布恢复二十军军长,国民政府为了牵制刘湘在四川省的独强局势,在同年10月撤销原先宣布的刘湘罪名,并追认杨森军长的合法性。杨森复出对刘湘形成显著威胁,因此在同年刘湘军队与杨森指挥的二十军再度开启省内内战。刘湘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军在规模与装备上都优于多次重建的二十军,民国十八年(1929)的下川东战役二十军再度遭到击溃,杨森率军退守四川省渠县,失去了四川省东部的核心县城与收入,无法再和刘湘争取四川省主导权。

民国二十年(1931),杨森在罗泽洲与部下陈光藻发生冲突时,与李家钰同盟发兵夺取罗泽州盘据的势力圈,夺取了广安县岳池县顺庆县等地控制权,并将二十军麾下的6个混成旅扩编为3个师、8个旅编制。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边境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杨森作为地方军阀也加入了围剿中国共产党军的序列。在清剿川陕共区时,杨森部队折损了2个旅;因为与红军对抗损失过重的教训,在对抗长征进入四川的中国共产党军时,杨森并未指示部队积极进攻,但因为“剿匪有功”,南京国民政府在民国十四年(1935)10月进行川军第一期整军时,虽然二十军实质兵力仅21个团、16,800人,但保留了该军编制的三个步兵师,并发配国民革命军133、134、135师之番号。民国二十五(1936)2月,杨森授陆军中将军阶。

民国二十六(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出川抗战。杨森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军团长,指挥二十军投入松沪会战。1938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10月,兼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2][3][4]

1945年1月,杨森任贵州省政府主席。1947年7月19日任国民大会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贵州省选举事务所主任委员[7][8]:8385-8386。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4月,转任重庆市市长及国民大会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重庆市选举事务所主任委员[9][10]。1949年6月,兼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11月10日至12月7日,成立重庆卫戍总总司令部,杨森任总司令;解放军攻占重庆后,杨森为西南军政副长官并兼代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1]。同年12月,中国西南部的国军溃败,杨森撤退台湾。此后,杨森历任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兼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2][3][4]

1966年8月15日,杨森登上玉山。1971年重阳节,杨森再度登上玉山[12]:140

1976年登上台北市南港山系最高峰,海拔375公尺,虽年龄有争议,但那座山现在就是以此事命名叫做95峰。

1977年5月15日,杨森在台北病逝。享耆寿93岁[2][3][4]

家庭

Thumb
杨森赠给中华民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吴景濂的照片

杨森兄长是辛亥革命先烈,临终托孤女于杨森。是为杨汉秀

杨森一生有原配妻子1人、续弦妻1人、妾10人,儿子21个,女儿22个。

  • 第一任妻子(元配):张氏,无子女。
  • 第二任妻子(续弦):谭正德,又名谭继贞,四川广安人,有长子杨汉忻、次子杨汉烈
  • 三姨太:刘谷芳,云南禄丰人,有子女5人。
  • 四姨太:田蘅秋,四川阆中人,有子女7人。
  • 五姨太:萧邦琼,四川泸县人,有子女5人。
  • 六姨太:陈顺容,又名陈凤英,有子女5人。
  • 七姨太:曾桂枝,贵州毕节人,有两个女儿。1929年被杨森杀害。
  • 八姨太:汪德芬,四川成都人,有子女4人。
  • 九姨太:蔡文娜,四川泸县人,有两个儿子。被杨森杀害。
  • 十姨太:郑文如,四川重庆人,有子女2人。
  • 十一姨太:胡洁玉,四川广安人,17岁时成为62岁的杨森的夫人,后成为美国核物理学教授,有一个女儿。
  • 十二姨太:张灵凤,台湾新竹人,17岁时成为90岁的杨森的夫人,有一个女儿。[13]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