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正分子医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正分子医学,(英语:Orthomolecular Medicine)或“正分子疗法”是一种声称透过大剂量营养补充,来维持健康,治疗疾病的另类疗法[1][2]。不符合实证医学,对任何疾病都缺乏有效之证据[3][4]。所谓“正分子”指一种“疾病源自身体营养环境不平衡”的观点,于是疾病的治疗要靠补充大剂量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脂肪酸等来达到“分子级的正确”,纠正所谓“个体生物化学的不平衡,优化人体生化内环境”[5] [6]。正分子疗法的支持者认为,人体生化内环境某些物质的不平衡会导致各式各样健康问题,毛病不限于只是医学上的维生素缺乏症而是包罗万象,并认为平衡这些物质是维持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补充大剂量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素为手段[7],正分子疗法使用许多倍于“建议单日摄取量”的维生素,这部份用法等同超剂量维他命疗法。而正分子疗法除维生素外还可包括超量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1][2][8]。 “正分子”一词(希腊语 ortho- 正确)是美国化学家莱纳斯·鲍林在1968年提出,意指“正确数量的正确分子”用在他推行的超量维生素 C治病法 [9]

事实速览 主张, 相关学科 ...

正分子医学亦有称“正分子疗法、细胞分子矫正,分子矫正医学,细胞矫正医学,营养素医学疗法,正确分子疗法、正分子营养疗法、日式点滴荣养”,被归类在另类疗法。被定位为伪医学,不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或科系。正分子医学的理念以及疗效并没有科学证据,对预防慢性病,这种“療法”也无效[3][4]

自 1970 年代正分子疗法命名出现以来,就一直被质疑其真实效果[10]科学医学界一致认为,正分子医学倡导者所提出各式各样的疗效缺乏足够支持证据[3] 。正分子医学被视为一种伪健康饮食和江湖庸医[11]。 把过量称“超剂量”、把超量,不正确量称“正分子”,其实是用词不当(Misnomer),是行销的口号、流行语(Catchphrase)。[12]

不同于业者宣称“极为安全”[13],某些维生素的大剂量使用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死亡的风险[14][15][16]医学界普遍认为,除特定的维生素缺乏症之外,对于正常人来说,均衡饮食包含所有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无需另外常规补充[17]

Remove ads

发展历史

1968 年,双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鲍林提出了“正分子”[18]一词来表达其“正确的分子和正确的数量”的概念。他坚持“大剂量维生素 C 可以治疗癌症”,被顶尖期刊文献推翻[19][20],但在癌症患者中,超量维他命疗法和正分子疗法(后者除维他命还添加了矿物质和其他微量营养素)仍然受推介。

1930 年代,已见医生以超量维生素来治病,效果令人失望[21]。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陆续有尝试使用超高剂量维生素 C 治疗多种疾病[22],包括小儿麻痹[23],以及使用维生素E治疗心血管疾病。经检验均无效[24]。 1960 年代后期提倡超剂量维生素 C的化学家史东英语Irwin Stone把人类体内不制造维生素 C的现象说成是“基因缺陷”,发明一种病名“维生素 C过低症 hypoascorbemia”,全人类皆有此病[25]。这病名未被科学界认同[26]。 史东向鲍林推介了维生素 C 五十倍剂量的用法(后增到三百倍),被认为是正分子疗法的创始人之一 [27]。成年的大猩猩每天进食25公斤,食物主要是果实、叶子和植物的根,估计维生素 C每天摄取约 4 至 5 克。史东依此认为人类每天应摄取约 4 至 5 克维生素 C[28]。鲍林则引用猴子饲料含相当70倍于人类建议单日摄取量的维生素 C(相当于4.2公克),认为人类每天应摄取约 4 至 5 克维生素 C[29]

在1950年代,有些人认为维生素缺乏症会导致精神疾病,而给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剂量烟碱酸(维生素B3)或 烟碱酰胺(维生素B3的酰胺化合物)[30]。后续研究证实无效[31]

即使在另类医学中,正分子疗法也不是特别受重用[32][33]

Remove ads

莱纳斯·鲍林

鲍林提倡使用维生素C来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伤风感冒和癌症[34][35][36]。然而,鲍林著作《维生素C与伤风感冒》(1970年)和《维生素C与癌症》(1979年)中的论点并非基于可靠的同侪审查医学研究[37][38][39][40]。鲍林本身的知名度引起了大众关注,及科学界探讨维生素C[41][42][43][44]

在1960 年代末,鲍林推测,某些超量维生素和矿物质除了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治疗某些精神疾病。他将这种方法称为“正分子疗法”,用以表达“身体各种重要分子维持在正确浓度”的概念。此后,他不断扩展他认为可以透过“正分子疗法”治疗的疾病清单(吸毒者戒瘾及消灭病毒、细菌),并不断增加此类疗法中的营养素种类。然而,没有一位负责任的医学或营养学家认同这种观点。鲍林的学生和长期合作伙伴,鲍林研究所首任所长,罗宾逊结论:鲍林推荐的高剂量(每天 5-10 克)维生素 C 实际上可能会促进小鼠患上某些类型的癌症[45]。维生素C可能会干扰五种抗癌药物的功效[46] [24]。鲍林不愿意接受实验证明的事实,继续宣传他的主张:“仅靠维生素C就能预防和治愈75%的癌症。”鲍林晚年说,成年人维生素 C 的适当摄取量“约为每天 10 或 20 克”[47]。鲍林对人们普遍误以为高剂量维生素C能有效治疗感冒和其他疾病负有主要责任。在保健食品产业成功削弱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消费者保护法的运动游说中,鲍林也发挥了作用。[48]

在鲍林提倡维生素C来预防和治疗感冒,过去30年进行的大量研究清楚证明,每日补充维生素C,无论100毫克或5000毫克,都无法预防感冒,而且只能对部分人产生轻微的缓解和缩短感冒持续时间的效果。研究总结作者道:“我和其他人一样,经常感冒,而且感冒严重,因此我认为,终生每天服用三次维生素C或许可能有微小益处,不值得承担风险,不论风险多小。”[49]

鲍林和几位同事创立的莱纳斯鲍林研究所英语Linus Pauling Institute声明,基于目前存在的流行病学、生化和临床证据,考虑到维生素C的毒性极低,同时最佳摄取量资讯不完整。建议“一般健康成年人每日摄取400毫克维生素C”,还要注意的是,本所的建议“仅针对健康族群的疾病预防,而非疾病治疗”[50]。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则指出,年轻、健康的非吸烟者每天摄取约 400 毫克维生素 C 时,血浆和循环细胞中的维生素 C 水平就会完全饱和。[48]

Remove ads

正分子疗法界的支持者

马克斯·葛森英语Max Gerson

他发明了“葛森疗法”,声称可以治癌。葛森于1920 年代为治疗自己的头痛而创立“葛森疗法”,不久,治疗对象主要为结核病患。目前治疗对象则是癌症以及世界上大多数的慢性病、退化性疾病。葛森疗法的重点是所谓的“排毒”,需要(1)严格素食,生吃蔬果、亚麻仁油(2)补充营养,服用碘化钾,维他命A,C,及B3,胰岛腺酶,及胃蛋白酶,注射粗制的生牛肝萃取物及维他命B12。和(3)每天一到四次用咖啡灌肠,做臭氧灌肠[51]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评估的结论:葛森的数据显示“葛森疗法”没有任何好处[52]。葛森疗法既无效又危险[53][54][55]。葛森疗法发生了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56]。“葛森疗法”从未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审核,葛森诊所不在美国,因为葛森疗法在美国是非法[57]。葛森网站推荐了战胜癌症物超所值的榨汁机。网站提醒病人千万别买错便宜果汁机,而没有治癌效果[58]

Remove ads

舒特兄弟英语Evan Shute

1930 年代用超量维生素E治疗心脏病[59]。然而,当时医学界看不出维生素E的益处[60]。 评论中指出[61],舒特的研究设计不良;均无对照研究,而现有其他所有的相关试验结果均无疗效。其他研究者精心设计的研究结果发现,维生素 E 疗法对心绞痛并无益处[62]。舒特则反对“对照研究试验”,称之为不道德。舒特的“没有对照研究的试验”很难在医学期刊上发表。1985 年,鲍林写道“过去四十年来,医学界未能认识维生素 E 在控制心脏病的作用,导致了大量不必要的痛苦和许多人早逝。”[59]

最初,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摄取更多维生素 E 的人患冠心病等慢性病的风险较低[63]。但这种观察型的研究无法区分是维生素 E 本身的效果,或只是共变因[64][65] 。之后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统合分析则显示任何形式的维生素 E 补充剂并未对预防慢性病有任何明显益处[66][67][68][69]。 21世纪的临床研究表明,维生素C、维生素 E 补充剂对心血管疾病没有益处[70]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目前的立场是,维生素 E 补充剂对预防或治疗任何疾病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71]

除了缺乏明显益处之外,一系列的统合分析报告,补充维生素 E 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考科蓝合作组织进行的一项统合分析还发现,除了维生素 E,包括维生素 A 和β-胡萝卜素也会显著增加死亡率[72][73][74]

Remove ads

威廉·麦考密克英语William McCormick (physician)

自1948年,麦考密克开始在患者身上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来对抗当时和现在通常被认为与维生素C缺乏症无关的疾病(传染病,抗病毒和抗细菌)。麦考密克在试管中发现“维生素C拮抗化学毒素和细菌毒素”,提出维生素 C 缺乏导致的胶原蛋白生成不良是导致妊娠纹、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麦考密克发表“维生素C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文章。他也是第一个提出维生素C可以强化胶原蛋白,可能阻止癌细胞在体内扩散的人[75]。 他率先使用克级剂量的维生素C,为如今每天10万毫克静脉注射维生素C用以抗病毒、抗癌奠定了基础[76]。后来启发鲍林和卡梅伦使用超大剂量维生素C抗癌[77]

马提亚斯·拉特英语Matthias Rath

拉斯声称他配方销售的“细胞医学”,包括一套维生素营养补充剂,可以治疗或治愈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爱滋病[78][79] 。这些说法并没有任何可靠的医学研究支持[80][81]

拉斯的作法和道德,广泛受到了医疗组织、爱滋病团体和联合国等组织的批评[82][83][84][85] 。无国界医生组织南非负责人戈梅尔评价,“拉特这家伙引诱(爱滋病)患者采用未经认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治疗,正在害死病人”。[86][87] [88]

  • 拉斯声称,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补充复合维生素可以减缓HIV发展为爱滋病。研究作者发表声明,谴责拉斯的“不负责任且具有误导性的言论,故意曲解研究结果”。 作者认为复合维生素最多只能作为一种营养补充。[89][90]
  • 拉斯的广告宣称,拉斯营养补充剂在治疗爱滋病毒/爱滋病方面优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并暗示其说法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爱滋病规划署的认可。这些机构发表联合声明,谴责拉斯的广告“错误且误导”。[86][91][92]
  • 拉斯将其维生素补充剂宣传为爱滋病治疗方法,并在南非进行非法试验而广受批评[93][94]。拉斯将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称为有毒,抗逆爱滋病毒药是药厂利益的全球阴谋的一部分。[95]
  • 拉斯因为他的维生素产品导致数人死亡,在南非被提起诉讼[96][97][98]
  • 拉斯与鲍林提出了一个理论:“缺乏维生素C是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人类无法合成抗坏血酸,加上摄取不足因此补充缺乏的维生素C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通用方法 [99]
Remove ads

欧文‧史东英语Irwin Stone

他认为:由于基因突变而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 C 的生物体会患上一种他称之为“低抗坏血症”的疾病[100]。医学界并不使用这个字眼,也不认可“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 C 是一种疾病”的观点,也不认可史东之须要超大量补充维生素 C 的观点[101]

卡尔·菲佛英语Carl Pfeiffer (pharmacologist)

发明了“组织胺缺乏症”(Histadelia) 的说法[102][103],指血清组织胺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能会导致忧郁症的一种假想疾病。他表示,这可以用大剂量的甲硫胺酸和维生素 B6 来治疗这种病[104]。这种疗法目前还没有发表过有效的临床试验[105]。 他认为体内生化失衡是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他将思觉失调症分为三种他假想的生化类型:“组织胺减少症,histapenia”、“组织胺过高症, histadelia”和“吡咯升高,pyroluria”。界定思觉失调症为“化学失衡诱发的代谢紊乱”。 “每种有益的药物,都有对应一种天然物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菲佛断言。[106]

宣称的疗效

正分子疗法倡导者声称对以下多种疾病有预防[107]、治疗、甚至治愈之功效:痤疮[39][108]酗酒,[109]、过敏、关节炎、自闭症、蜜蜂螫伤、躁郁症、烧伤、癌症[110][111]、伤风感冒、抑郁症、药物成瘾、药物过量、癫痫、心脏病、重金属中毒、急性肝炎、单纯疱疹注意力不足过动症、高血压、低血糖、流感、学习障碍、精神和代谢疾病[112]偏头痛、[传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蕈类中毒周边神经病变和多发性神经炎(包括多发性硬化症)、骨质疏松症[113]、小儿麻痹、一种“吡咯尿症”的假想疾病、急性放射线症候群雷诺氏症候群、智能障碍、思觉失调症[114]、休克、皮肤问题、蛇咬伤、蜘蛛咬伤、破伤风毒素及病毒性肺炎[115]

正分子医师宣称,根据患者血液检查结果和个人病史,进行诊断,以开立最佳剂量的超巨量的微量营养素处方[5][116]。 也可能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正分子医师可能强调并非单纯补充大量维他命,而是根据个体需求,调整各类营养素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分子平衡。安排的套装检查中,有许多在医学上被认为是无用的。[117]

正分子疗法或超剂量维生素对治疗任何疾病都没有证据。替代医学业者强调“天然”食品及疗法却同时鼓吹购买营养补充品,大剂量维生素或静脉注射,形成了讽刺的对比与矛盾[8]。尽管正分子医学的效果未得到证实,但在癌症患者中,服用高剂量维生素也很常见[118]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表示,癌症患者若将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用作常规治疗的替代品“可能损害健康,并大大降低治愈或控制癌症的机会”[119]

Remove ads

正分子精神病学

总结
视角

主词条:正分子精神病学英语Orthomolecular psychiatry
如同正分子疗法用超量维他命、营养素治病,“正分子精神病學家”则相信超量维他命、营养素可治疗精神疾病。

在1950年代,相信某些营养素可以治愈精神疾病,亚伯兰霍弗英语Abram Hoffer开始用烟碱酸(维生素B3)治疗精神分裂症。霍弗这一派“正分子精神科医师”说,精神疾病是由生化缺陷、过敏、毒素或几种他们假设的致病因素所引起。他们发明了吡咯尿症英语Orthomolecular psychiatry#Pyroluria组织胺尿症英语Orthomolecular psychiatry#Histadelia组织胺减少症英语Orthomolecular psychiatry#Histapenia,以及血糖正常的低血糖、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功能不足、由于补牙引起重金属中毒的几种新颖的致病因。但找不到医学专家、或现代医学文献[120]认为这种病因是真实存在的[121][122][123][124][125][126]

正分子医学进行所谓“个人化生化指标检查”(业界也称:功能性检查、功能医学检测),分析血液、尿液或其他体液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以正分子医学的眼光评估其整体健康状况及潜在的异常。这些假设的致病因素则体现在“个人化生化指标检查”中发现特定的所谓异常,再以所谓量身订做个人化的营养补充计画,以超大剂量维生素和包括禁食在内的饮食改变来治疗,使身体恢复正常的功能[127]。这些诊断和治疗方法不属于实证医学[117] 。正分子医学的作法受美国精神医学会驳斥[128]

一种正分子精神病学的假想疾病。业者亦称“吡咯症”、“隐吡咯失衡”,引起失眠睡不好又易怒[129]。 指由于血红素合成不当,假想体内血基质前驱物“吡咯,pyrrole”含量过高,造成B6与锌的吸收不良,影响情绪健康[130] 。卡尔·菲佛认为吡咯尿症是思觉失调症(精神分裂症)、紫质症(卟啉症,porphyria)的一种形式,类比于急性间歇性紫质症,吡咯和卟啉过量而从尿液验出[131]。正分子精神医师声称吡咯尿症与注意力不足过动症、酒精中毒、自闭症、忧郁症、唐氏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症、乳糜泻、癫痫和精神病有关[132]

卡尔·菲佛的方法未经严谨测试[133]。他人的研究要么未能在正常对照组和患者的尿液中检测到血吡咯和隐吡咯,要么发现这些化学物质与精神疾病之间没有关联。[134][135][136][137][138][126]。所以难找到医学专家认为真的有这种病,难找到现代医学文献中关于吡咯尿症的文章[139]。倒是有描述为“黑心药品,snake oil”的[140]

2021年的PRISMA检阅认为 “根据目前的证据,不建议将吡咯测试作为筛检或治疗工具[141]。”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117]和美国儿科学会[142]之权威机构批评正分子疗法无效且有毒。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专案组仔细审查了超剂量维他命疗法、正分子疗法支持者的文献以及那些试图重复其研究成果的人士之文献。结论:

提倡超剂量维他命疗法、正分子疗法的人其可信度低。过去他们一直拒绝以对照组的方式进行试验,也拒绝以科学上可接受的方式报告结果,十年来可信度更降低了。本工作小组一致认为,使用“超剂量维他命疗法”和“正分子医学”的“流行语、口号”,其实是用词不当英语Misnomer,他们透过广播、大众媒体和通俗书籍进行大规模宣传,应受到谴责。[12]

对于正分子医学可以治愈儿童精神病和学习障碍的说法,美国儿科学会称正分子医学为“邪教”。[143]

Remove ads

医学和科学评价

方法学

医学和科学对正分子疗法的批评在其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其科学基础薄弱;已进行的研究数量过少且解读过于空泛。即使观察性的研究报告有正向结果。却与设计更严谨的临床试验的结果相违[32][144]。 因此,“没有证据显示正分子医学有效”。

正分子医学的支持者则引用了维生素有效治疗维生素缺乏症的研究来反驳。然而,这忽略了正常饮食能够提供充足维生素以避免维生素缺乏症,以及“维生素有效治疗维生素缺乏症”与‘正分子医学’实际上无关[7] 。由于缺乏科学严谨测试,正分子医学被归类为缺乏证据的替代医学,被视为不科学[145][146][147]。正分子医学被描述为伪健康饮食和江湖庸医,一种“夸大营养对健康和疾病之影响的信念”[148][149][150]。正分子医生经常使用可疑的诊断方法;例如头发分析英语Hair analysis (alternative medicine)的虚假结果,来决定哪些物质是“正确的”或“不正确”须要“治療”。[7] 正分子医学的支持者认为,与顺势疗法等其他替代医学不同,正分子医学的理念至少是基于生物学,不涉及奇思妙想英语magical thinking[151],并且能够产生可检验的结果[152]。 可是“正分子医学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有效”。为缺乏证据的替代医学。

研究显示,当维生素 C摄入量超过 200 毫克/天时,血浆稳态浓度几乎没有改变,从饱和肠道吸收和肾小管重吸收数据表明,人体不太可能出现维生素 C过载,“即大量摄入维生素 C时,肠道不吸收、肾小管不重吸收而借此排掉维生素 C”。[153]

功效

整体而言,正分子医学所提倡的大剂量摄取维生素并不符合科学共识[154]。 美国癌症协会评论,目前的科学证据并不支持“正分子疗法所宣传治疗的大多数疾病”。一些营养补充剂已被证明对特定疾病有益,但也有一些已被证实有害;公认正常均衡饮食是获取对健康至关重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营养素的最佳方法[15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替代医学顾问巴里·卡西莱斯表示:“科学研究尚未发现正分子疗法对任何疾病有益”[32],医学教科书也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大剂量维生素或正分子疗法对治疗任何疾病有效”[155]。 一项超大规模的研究表明,“证据令人信服,服用复合维生素对停经后女性不论是常见癌症、心血管疾病或总死亡率都几乎没有影响”[156]

营养素疗法被认为无助于心理健康[157]。 正分子疗法受到了大多数医疗组织的批评,包括美国癌症协会、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117] 、美国儿科学会[158]、美国军人医疗保险 [注 1]。和加拿大儿科学会。

美国医学会称以下观点为“迷思”[159]

  • 充足的营养无法透过正常饮食轻易取得、
  • 使用杀虫剂的食物都是有毒的、
  • 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有毒的、
  • 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很常见、
  • 大多数疾病的病因是不良饮食,
  • 不良饮食可以透过营养补充剂来预防。

不安全性

正分子医学的提倡者认为营养补充剂正常存在于体内,强调安全无副作用[160]。 可是某些维生素在高剂量下明显有毒,例如维生素 A、D、E、K[161],特别是维生素(B3),[162],维生素D₃[163][164][165] 。可能只有维生素C除外[166],几乎所有维生素 长期按照正分子医生的建议用法使用都会引起不良反应[7]。放弃正常医疗而选择正分子疗法可能会导致危险的健康后果[3],甚至死亡[167]

在美国,药品必须经食品药物管理局审核其安全有效,才能上市,反之食品、膳食补充剂则必须经证明不安全,食品药物管理局才采取监管措施[168]。 不适当的、违反医疗常规的维生素和补充剂用法之潜在风险[169]包括冠状动脉疾病[170]、高血压、血栓性静脉炎周边神经病变共济失调、影响神经系统、肝毒性、先天性畸形、流产、痛风性关节炎、黄疸、肾结石和腹泻的风险[4][14][171][172][173][174][175]恩斯特西蒙·辛格在他们的著作《骗局还是治疗? 》中结论:“正分子医学的概念在生物学上站不住脚,也没有严格的临床试验结果支持。正分子医学可能造成伤害并且通常非常昂贵而问题加剧。”[7]

国家营养联盟,代表八个著名科学和专业组织,结论:维生素大剂量疗法 (a) 具有潜在危险,(b) 浪费金钱,以及 (c) 可能会误导使用者认为他们的营养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无需选择适当的食物。 [176]

所谓的偏见

正分子医学界认为:一般医学视“正分子医学”为一种威胁[177]。包括鲍林、霍弗和尤恩·卡梅伦在内的正分子医学的倡导者声称,他们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医疗和制药行业的积极压制。霍弗指称:“不存在单一主导和指挥的阴谋。然而,存在著由众多专业人士及其协会主导和指挥的阴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保护自己来之不易的正统观念,无论对手、同事或患者为此付出什么代价。”[178][179]

医学界的成员否认有这种制度化的偏见、压制。医学期刊要求临床研究报告要以严谨设计、对照控制前瞻性试验进行研究是对全学界的要求并不是针对正分子医学[180][181]。《临床肿瘤学期刊》的评论否认全体医生们整合串谋起来反对某项治疗的可能性。[182] 莱纳斯·鲍林科学与医学研究所(莱纳斯·鲍林研究所的前身,再之前为正分子医学研究所)声称学界存在共谋打压,但现今的莱纳斯·鲍林研究所的主要资金其实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其他联邦政府机构。[183]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