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民间疗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民间疗法,最早从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时代就出现,大部份是一些没有精密科学依据,但又在民间传说中号称具有特定成效的治病方式。又称偏方。民间疗法的一个特色是只能问相信不相信,但不能证明真实不真实[1]。为了与医疗行为做区隔,避免民众误会,卫生福利部将民俗疗法正名为民俗调理[2][3]。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5年12月14日) |

种类
民间疗法的内容无奇不有,可分为三大类:
治疗原理
大部份民间疗法的治疗原理,主要为心理上的安抚,而非生理上的实质治疗。但是,因身体具有自愈能力,加上疾病的自然发展(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某些疾病经过一个既定的过程后,就会不药而愈,可是,在当事人的感受就会认定是该民间疗法的效果,自然会对其疗效深信不疑。不过,也不能否认安慰剂效应对某些主观感受较强症状如慢性疼痛和焦虑等有显著的效果[4]。
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俗称“飞蛇”的带状性疱疹,就算不去治疗它,大约半个月到1个月之间,皮肤的症状都会消退。假如病人是在疱疹发病期中间的时候,使用如敷草药、收惊、喝符水等“斩飞蛇”民俗疗法,疱疹的症状就会在约1星期后慢慢消退。其实,即使病人当时不接受任何民俗疗法的治疗,疱疹症状也是会因自体痊愈的身体机能,在1星期后消退[5]。
在各地
卫生署于1993年曾公告一些特定(未涉及接骨、未给予口服药品、未使用仪器、也不是侵入式医疗)的传统民俗疗法不列入医疗行为进行管理,原因是其危险性不高,不一定一定要中医师来能执行[6]。2015年卫生福利部开始规范纳管[2][3]。
例子
- “可行性”符号说明:Y:可行,N:迷信,?:目前未知,d:看情况,有轻微效果:C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