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清水隧道 (台铁)

包含多個主題的維基媒體頁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水隧道 (台鐵)map
Remove ads

清水隧道是位于台湾花莲县秀林乡的两座单线铁路隧道,属于北回线铁路和仁车站崇德车站区间,第一代隧道通车于1979年2月[1],并于1993年—2001年期间,配合北回铁路双线电气化工程,于清水隧道西侧新凿新清水隧道(第二代隧道),2001年9月左右通车[2]

事实速览 清水隧道, 概览 ...
更多信息 清水隧道/新清水隧道 ...
Remove ads

历史

清水隧道(第一代隧道)

1973年5月,时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蒋经国指示兴建苏澳南圣湖(今苏澳新站)~花莲新站间之北回线铁路,同年11月由台湾省政府报请行政院核准,并列入十大建设当中,12月25日北回线由花莲与苏澳两地动工[3],在和仁崇德间开挖清水隧道,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荣民工程处承包兴建,1976年8月开工,1977年12月12日贯通[4],长2,106公尺,是北回线南段继崇德隧道之后所完成的第二座长隧道。

清水隧道为单线铁路隧道[a],由两端向中间施工,初期采用空压机钻凿,自1977年3月起改用钻堡机开挖[5],隧道两端为弯道(局部为明挖工法),其馀为直线路段,北往南先以7‰坡度升坡,后再以3‰坡度降坡[4],为山型坡设计。隧道工程于1978年12月完工,铺设传统道碴轨道,并随著北回线南段和平花莲间于1979年2月8日通车而启用[1]

新清水隧道(第二代隧道)

北回线自1980年2月1日全线通车营运以来,带动台湾东西部交流及互动,东部观光事业、天然资源之陆续开发,客货运量急速增加,致使原有单线铁路不敷使用,每逢重要节庆及假日,一票难求。于是中华民国政府自1992年12月起,开始进行北回线双轨化、重轨化、电气化与号志控制等路线改良工程,以利疏运更多的旅客及货运。本工程在和仁=崇德间于原既有清水隧道西侧辟建新清水隧道,1993年10月8日上午由台湾省交通处东部铁路改善工程局蔡绍阳局长主持开工[6]

新清水隧道全长2,210公尺,为单线电气化净空铁路隧道,采用NATM钻炸全断面工法,洞内铺设无道碴防震轨道(PC枕直结式)[7],隧道工程在2001年9月左右完工,随后将路线切换至新隧道(西正线)行驶[2],并暂时停用第一代清水隧道(东正线)。

2002年6月,和仁=崇德间双线铁路完成[8],之后于2003年7月4日在花莲举行北回线全线双轨电气化通车典礼,时任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亲临剪彩仪式。

和仁=崇德间双线通车后,新清水隧道(西正线)原则做为北上线,而既有第一代清水隧道(东正线)续用,原则做为南下线。

改良

  • 第二代隧道(新清水隧道)及前、后路段新线于2001年9月完工后,列车先改驶新线,原第一代隧道(清水隧道)暂时停用,撤去道碴轨道,改建为无道碴防震轨道[7],并在隧道内增设悬臂电车线,约于2002年6月完工后重新启用。
  • 台湾铁路管理局办理“铁路行车安全六年计画—北回线K51+170~500山侧边坡安全防护设施工程”,在西正线第二代隧道(新清水隧道)北口施作明隧道,延长隧道长度,2019年4月开工,预定2021年4月竣工[注 1][9]
Thumb
铁路行车安全改善六年计画-北回线K51+170~500山侧边坡安全防护设施工程

重大事故

Thumb
事故现场关键地点示意图(背景图摄于2009年)

2021年4月2日(清明儿童节连假首日),由树林开往台东的南下408次太鲁阁列车(编组TED1013-TED1014),于上午9时28分行经北回线东正线清水隧道北口(里程K51+250)前,撞上从隧道外上方滑落原施作西正线新清水隧道明隧道工程的工程车,导致列车出轨、4至8号车厢高速撞入清水隧道,部分车厢严重变形,约49人罹难(包含1位司机员及1位助理司机员),216人轻重伤,为台湾铁路管理局于1948年成立后及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以来死伤最惨重的铁路事故。

本事故后东正线中断,南下与北上列车暂时以西正线第二代隧道(新清水隧道)单线双向行车。之后事故地点由相关单位完成调查勘验、事故车拖离、轨道与电力及号志设施修复、清水隧道结构安全检测等,于同年4月19日清晨通车,南下4102次区间车(宜兰→花莲)率先通行[10]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