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涌网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涌网线(日语:湧網線/ゆうもうせん Yūmō sen */?)曾经是一条连结北海道纹别郡上涌别町(现、纹别郡涌别町)的中涌别站,沿佐吕间湖、鄂霍次克海、能取湖等的沿岸至网走市的网走站,属于日本国有铁道(国铁)的铁路线(地方交通线)。
由于1960年代沿线的农村人口外流化与机动化的进行而减少使用人数,国铁再建法的制定(1980年)获指定为第2次特定地方交通线,到国铁分割民营化前的1987年3月20日[1][2]全线废除。而营业末期的列车班次减至全线直通1日5班来回与滨佐吕间开往中涌别的区间列车1班[3]。
此线在若干条地方路线之中因为车窗可见美丽风景的路线而知名。不过,从远轻站到网走站,经由名寄本线和本线的距离,比行经内陆的石北本线短。有一段时间,涌网线从网走开往远轻的末班普通列车,虽然开车时间比从网走经石北本线开往札幌的夜行急行“大雪”(至北见站为普通车)为晚,却更早抵达远轻站[4][6]。
Remove ads
路线资料(废除时)
历史
本线乃为名寄本线的中涌别站与网走本线(现为石北本线)的网走站之间的较短路线,于“改正铁道敷设法”附表第146号,规定为“自北见国中涌别经常吕至网走之铁道”。建设时同时从网走端及中涌别端开始兴建铁路,1935年,涌网东线(ゆうもうとうせん)、涌网西线(ゆうもうさいせん)分段开始营运。之后因为太平洋战争停业,直到1953年全线通车。
由于后期赤字严重,于1987年被废线。
- 1935年(昭和10年)10月20日 - 涌网西线的中涌别~计吕地(16.5公里)路线开始营运。新设置芭露站、计吕地站。
- 1936年(昭和11年)10月17日 - 路线延伸至计吕地~中佐吕(12.8公里)并开始营运。新设置床丹站、中佐吕间站。
- 1935年(昭和10年)10月10日 - 涌网东线网走~卯原内(13.2公里)路线开始营运。新设置二见冈站、卯原内站。
- 1936年(昭和11年)10月10日 - 路线延伸至卯原内~常吕间(17.1公里)并开始营运。新设置能取站、常吕站。
- 1949年(昭和24年)10月20日左右 - 新设置北见平和临时乘降场。
- 1952年(昭和27年)12月6日 - 路线延伸至常吕~下佐吕间(13.5公里)并开始营运。新设置北见共立站、北见富丘站、下佐吕间站。
- 1953年(昭和28年)10月22日 - 路线延伸段(佐吕间~下佐吕间 16.7公里)完工。涌网东线与涌网西线衔接,全线通车。涌网东线及涌网西线合并并改称为涌网线。新设置知来站、仁仓站。中佐吕间站改称为佐吕间站。
- 1954年(昭和29年)1月1日 - 北见平和临时停靠站升格为车站。
- 1955年(昭和30年)12月25日 - 新设置福岛临时停靠站、志抚子临时停靠站、兴生泽临时停靠站、红叶桥临时停靠站、大曲临时停靠站。
- 1956年(昭和31年)
- 1月7日 - 新设土佐临时停靠站、常吕港临时停靠站、中能取临时停靠站。
- 5月1日 - 新设东富丘临时停靠站、二见中央临时停靠站。
- 8月20日 - 新设滨床丹临时停靠站、若里临时停靠站。
- 12月20日 - 新设堺桥临时停靠站。
- 1958年(昭和33年)7月1日 - 新设五鹿山临时停靠站。
- 1963年(昭和38年)10月1日 - 下佐吕间站改称为滨佐吕间站。
- 1972年(昭和47年)2月8日 - 土佐临时停靠站、常吕港临时停靠站、中能取临时停靠站停止营运。
- 1984年(昭和59年)6月22日 - 预定废线。
- 1987年(昭和62年)3月20日 - 全线正式停止营运。由网走巴士接手。
Remove ads
车站列表
接续路线的公司名、车站所在地以涌网线废除时为准。所有车站都位于北海道网走支厅(现:鄂霍次克综合振兴局)管内。
- 临时乘降场没有设定营业距离。括弧内记载的是实际距离。
- *: 1972年2月8日废除。
- 石北本线也通过大曲临时乘降场,但月台只设于此线,因此分岔站是网走站。
Remove ads
废线后的状况
由常吕站至大曲临时乘降场之间的区间主要改建成单车径(北海道道1087号网走常吕单车道线)。而其他区间则主要残留路轨道床及桥桁等。而部分车站建筑亦被利用作巴士站。而中涌别站、计吕地站、佐吕间站、卯原内站亦用作列车的静态保存地点。
而废线后,网走巴士负责营运代替涌网线的巴士路线,但由于载客量不断减少的缘故,于2010年(平成22年)10月1日停止营运此线[7]。在同一日,涌别町营巴士、佐吕间交谊巴士及网走巴士分别负责营运在涌别町内、佐吕间町内及北见市常吕町~网走市的路线。
注脚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