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汉赵州郡列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汉赵在刘渊、刘聪时期,其范围控有晋朝的一带,然而实际控制范围不大,刘聪时期,只局限在并州的一角(其馀部分在刘琨手中)和由刘曜坐镇的关中一部分地区。黄河以北地区一带由石勒所有,王弥的部将曹嶷控有三州一带,慕容鲜卑更是趁机向南统治到幽州的一带。

刘曜时期,史称“东不逾太行,南不越,西不逾陇坻,北不出汾、晋”,[参 1]疆域范围包括包括陕西中部以及山西西南、河南黑部、甘肃黄河以东一带。

行政区划

匈汉

司隶

更多信息 州名 (郡数), 州治 ...

幽州

更多信息 州名 (郡数), 州治 ...

冀州

更多信息 州名 (郡数), 州治 ...
Remove ads

殷、卫、东梁、西河阳、北兖五州

更多信息 州名, 州治 ...
Remove ads

荆州

更多信息 州名 (郡数), 州治 ...
Remove ads

雍州

更多信息 州名 (郡数), 州治 ...
Remove ads

并州

更多信息 州名 (郡数), 州治 ...

前赵

司隶

更多信息 州名 (郡数), 州治 ...
Remove ads

幽州

更多信息 州名 (郡数), 州治 ...

朔州

更多信息 州名, 州治 ...

并州

更多信息 州名 (郡数), 州治 ...

豫州

更多信息 州名 (郡数), 州治 ...

秦州

更多信息 州名, 州治 ...

凉州

更多信息 州名 (郡数), 州治 ...

杏城镇

更多信息 军镇名称, 军镇治所 ...

益州

更多信息 州名 (郡数), 州治 ...

出处

  1. 《读史方舆纪要》卷3〈历代州域形势三〉。
  2. 《晋书》卷14〈地理志上〉:“元海乃以雍州刺史镇平阳,幽州刺史镇离石。”
  3. 《晋书》卷14〈地理志上〉:“及刘聪攻陷洛阳,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馀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人,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又置殷、卫、东梁、西河阳、北兖五州,以怀安新附。”;《十六国春秋辑补》卷4〈前赵录四〉:“〔建元元年〕[注 3]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馀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置御史大夫及州牧。”
  4. 《晋书》卷5〈孝怀帝纪〉:“〔永嘉二年〕三月,东海王越镇鄄城。刘元海侵汲郡,略有顿丘、河内之地。……秋七月甲辰,刘元海寇平阳,太守宋抽奔京师,河东太守路述力战,死之。……〔十一月〕己酉,石勒寇邺,魏郡太守王粹战败,死之。……〔永嘉四年〕五月,石勒寇汲郡,执太守胡宠。”
  5. 《元和郡县图志》卷12〈河东道一〉:“宝鼎县,本汉汾阴县也,属河东郡。刘元海时废汾阴县入蒲坂县。”;《太平寰宇记》卷46〈河东道七〉:“刘元海时省汾阴入蒲坂县。”
  6. 《元和郡县图志》卷12〈河东道一〉:“隰川县,本汉蒲子县地也,属河东郡。魏少帝分河东置平阳郡,蒲子县属焉。刘元海僭号称汉,初理于蒲子,后徙平阳,又于此置大昌郡,以蒲子属焉。”
  7. 《元和郡县图志》卷13〈河东道一〉:“孝义县,本汉兹氏县地,曹魏移西河郡中阳县于今理,永嘉后省入隰城。”
  8. 《资治通鉴》卷87:“〔永嘉四年〕夏,四月,王浚将祁弘败汉冀州刺史刘灵于广宗,杀之。”
  9. 《水经注》卷9〈沁水注〉:“沁水又南迳陭氏县故城东,刘聪以詹事鲁繇为冀州,治此也。”
  10. 《资治通鉴》卷86:“〔永嘉二年十一月〕壬寅,并州刺史刘琨使上党太守刘惇帅鲜卑攻壶关,汉镇东将军綦毋达战败亡归。”
  11. 《太平寰宇记》卷53〈河北道二〉:“获嘉县,西晋曾立为殷州。”
  12. 《水经注》卷9〈河北道二〉:“河内怀县有殷城。……昔刘曜以郭默为殷州刺史,督缘河诸军事,治此。”
  13. 《十六国疆域志》卷1〈卫州〉条:“案聪所置卫州,当在朝歌县。”
  14. 《资治通鉴》卷87:“〔永嘉五年〕中山王曜与疋等战于黄丘,曜众大败。疋遂袭汉梁州刺史彭荡仲,杀之。”卷88:“〔永嘉六年〕彭仲荡之子天护帅群胡攻贾疋,天护阳不胜而走,疋追之,夜坠涧中,天护执而杀之。汉以天护为凉州刺史。”
  15. 《晋书》卷5〈孝怀帝纪〉:“〔永嘉五年六月〕丁酉,刘、王弥入京师。”
  16. 《晋书》卷14〈地理志上〉:“永嘉之后,司州沦没刘聪。聪以洛阳为荆州。”
  17. 《资治通鉴》卷88:“〔永嘉六年〕代公猗卢遣其子六脩及兄子普根、将军卫雄、范班、箕澹帅众数万为前锋以攻晋阳……十一月,猗卢追之,战于蓝谷,汉兵大败,……猗卢……留其将箕澹、段繁等戍晋阳。”
  18. 《晋书》卷14〈地理志上〉:“及刘曜徙都长安,改号曰赵,以秦、凉二州牧镇上邽,朔州牧镇高平,幽州刺史镇北地,并州牧镇蒲阪。”
  19. 《太平寰宇记》卷31〈河北道二〉:“《魏志》曰:‘司马宣王抚慰关中,罢〔云阳〕县,置抚夷护军。’及赵王伦镇长安,复罢护军。后氐羌反,又立护军,刘、石、苻、姚因之。”
  20. 《资治通鉴》卷93:“〔太宁二年春,后赵〕司州刺史石生击赵河南太守尹平于新安,斩之。”
  21. 《资治通鉴》卷90胡三省注:“《晋志》曰:张茂分武兴、金城、西平、安故四郡为定州。盖张氏分金城、西平二郡地置安故郡也。按安故县,二汉属陇西郡。《水经注》:洮水自临洮县东流,又屈而北流,迳安故县故城西,又北迳狄道县故城西。狄道,时已置武始郡;安故郡,盖即汉之一县置郡。”
  22. 《太平寰宇记》卷35〈关西道十一·坊州〉:“魏、晋陷于狄,不置郡县。刘石、苻姚时,于今州理西七里置杏城镇,常以重兵守之。”
  23. 《资治通鉴》卷92:“〔太宁元年〕赵主曜以大鸿胪田崧为镇南大将军、益州刺史,镇仇池。”
  24. 《资治通鉴》卷93:“〔太宁三年〕杨难敌袭仇池,克之;执田崧。”

注释

  1.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第45页。
  2. 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大昌郡可考县份有蒲子县,据地理位置,西方及西南方的狐讘、北屈2县可能也是大昌郡领有。
  3. 《十六国春秋》误以建元元年在晋建兴二年(314年),此年实为嘉平四年。
  4. 离石为晋西河郡治所,则西河郡当属汉赵幽州管辖。
  5. 史霖《十六国时期汉赵国疆域政区的变迁》,第36页。
  6. 《晋书·列女传》记载“〔王〕广仕刘聪,为西扬州刺史。蛮帅梅芳攻陷扬州,而广被杀”,洪亮吉案“《晋书·列女传》王广仕刘聪为西阳州刺史,《前赵录》同,惟刘聪作刘渊,误。西阳州疑即西河阳,或《地志》及《列女传》有一误也。
  7.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第46页。
  8. 西晋河内郡有武德县,《晋书·石勒载记》记载“时刘聪攻河内,勒率骑会之,攻冠军将军梁巨于武德,怀帝遣兵救之。勒留诸将守武德,与王桑逆巨于长陵。巨请降,勒弗许,巨逾城而遁,军人执之。勒驰如武德,坑降卒万馀,数梁巨罪而害之。王师退还,河北诸堡壁大震,皆请降送任于勒”,则永嘉四年(310年)石勒破武德县,杀晋冠军将军梁巨后废县。
  9. 西晋始平郡尚领有蒯城县,牟发松等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谓晋以后未见,盖永嘉乱后废。
  10. 孔祥军等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谓太康三年(282年)置灵州县,旋废。《魏书·地形志》记载“灵武,前汉属北地,后汉罢,晋复”,《晋书·麹允传》记载“曜闻而转寇上郡,允军于灵武,以兵弱不敢进。曜后复围北地,太守麹昌遣使求救,允率步骑赴之。去城数十里,群贼绕城放火,烟尘蔽天,纵反间诈允曰:‘郡城已陷,焚烧向尽,无及矣。’允信之,众惧而溃。后数日,麹昌突围赴长安,北地遂陷”,《刘聪载记》记载“刘曜又进军,屯于粟邑。麹允饥甚,去黄白而军于灵武”、“北地饥甚,人相食啖,羌酋大军须运粮以给麹昌,刘雅击败之。麹允与刘曜战于磻石谷,王师败绩,允奔灵武”,综合以上所记,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时北地郡增置灵州县,至汉赵刘聪时期已改名灵武县。何时改名不明。
  11. 史霖考证“据《晋书》卷14〈地理志上〉雍州条言:‘及刘曜徙都长安,改号曰赵,以秦、凉二州牧镇上邽,朔州牧镇高平,幽州刺史镇北地,并州牧镇蒲阪。石勒克长安,复置雍州。石氏既败,苻健僭据关中,又都长安,是为前秦。于是乃于雍州置司隶校尉。’由此段可知,刘曜建立前赵后,未置雍州,而是在后赵国占雍州后,才置雍州的。十六国时期于长安置都城的前秦、后秦皆于长安置司隶校尉。由此拴断,以长安为都城的前赵大概也是置司隶校尉”。(《十六国时期汉赵国疆域政区的变迁》,第42-43页)
  12. 西晋安定郡尚领有都卢县,牟发松等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谓晋以后未见,盖永嘉乱后废。
  13. 史霖《十六国时期汉赵国疆域政区的变迁》,第46页。
  14.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第50页。
  15.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第51页。
  16. 西晋略阳郡无陇城县,《魏书·地形志》记载“陇城,前汉属天水,后汉属汉阳,晋罢,后复属”,当晋王司马保据陇右时设立。
  17.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第58页引《晋书·刘曜载记》。

参考资料

书籍

  • 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胡阿祥孔祥军徐成合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 牟发松毌有江魏俊杰合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 史霖,《十六国时期汉赵国疆域政区的变迁》,上海:复旦大学,2010
  • 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台北:鼎文书局,1987
  • 房玄龄,《晋书》,维基文库
  • 沈约,《宋书》,维基文库
  • 魏收,《魏书》,维基文库
  •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维基文库
  • 乐史,《太平寰宇记》,维基文库
  • 郦道元,《水经注》,维基文库

地图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