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潘冬平
香港醫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潘冬平(英语:Ronnie Tung-Ping Poon,1964年—),香港医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外科学系名誉临床教授,“香港肝癌及肠胃癌基金会”创办人及主席。曾就读皇仁书院及港大医学院[1],曾任港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及癌症研究中心教授、肝胆胰外科主任、讲座教授。2015年离开港大私人执业,现为香港综合肿瘤中心联合创办人、港怡医院外科名誉顾问医生及港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名誉教授。妻子为前港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助理教授彭咏枝。2025年与妻子彭咏枝及四女潘浠淳卷入药倍安心学术伦理争议。
Remove ads
简历
潘冬平于1964年在福建出生,家有五兄弟姊妹,中学时就读皇仁书院,曾透露喜欢物理科多于生物科[2]。1982年于香港中学会考中取得8优1良 (其父曾透露他因疏忽,中文科漏做一题,未能取得9A状元,他深感遗憾[3]),1984年的香港高级程度会考获取4优[4]。他于1989年以香港大学医学院内外全科医学士毕业并于1990年7月17日获列入普通科专科名册(Reg. No.: M07737)[5],为“换肝之父”范上达教授的门生。
潘冬平其后获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外科学系聘为助理教授,于1991年晋升为副教授,并于1996年再升任外科教授。其后,他分别于1999年及2006年取得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外科硕士[6]及哲学博士[7]。
2002年4月3日,他正式登记于专科医生名录,成为外科专科医生。2011年,潘冬平担任外科学系首席教授,成为该系最年轻的讲座教授,同年荣获港大医学院明德教授席,并出任玛丽医院肝胆胰外科的部门主管,直至2014年。[8]
潘冬平是第一位阐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刺激肝癌肿瘤血管生长的关键作用的学者,促成第一种肝癌有效标靶药“索拉非尼”(Sorafenib)的出现[9]。他又引入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及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等技术,用以治疗肝癌,改进肝癌手术,令相关的死亡率降至少于5%。[10][11]
2012年,潘冬平涉及论文造假事件。其任职的港大调查后,证实有由潘冬平参与论文图片旧图重用,处理不当,已通知期刊并谴责有关人员。[12]
2013年,潘冬平首度引入分阶段分肝切除手术(ALPPS),与玛丽医院的医疗团队进行了全港首个分阶段分肝切除术治疗肝癌,为病人切除肝癌肿瘤。[13]
2014年,潘冬平发表研究,开创出亚洲首个具治疗指引的“香港肝癌分期系统”(Hong Kong Liver Cancer (HKLC) staging system),让更多肝癌患者可以接受较进取的治疗方法,对比传统指引,病人五年存活率由18%提高至52%,整体肝癌病人存活期中位数由8.9个月提高至16.6个月。[14][15][16]
2020年2月,潘冬平因违反《香港注册医生专业守则》[5],宣传及声称优于其他医生,被裁定专业失当,判停牌1个月及缓刑6个月。[17]
Remove ads
医学专业资格
- 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外科)(1998)
- 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
- 香港外科医学院院士
奖项
- 2001年:G.B. Ong Travelling Fellowship
- 2003年:香港大学杰出青年研究学者奖
- 2006年:美国外科医学院的International Guest Scholarship
- 2007年:香港大学杰出研究者奖及James IV Travelling Fellowship
义务及慈善工作
家庭
潘冬平的祖先能追溯至清代富商潘振承[21],曾祖父母早年自菲律宾迁居香港,其曾祖父为菲律宾华侨。家族成员如祖母、姑姑及哥哥亦于1962年便已在香港定居。[22][23]
潘冬平在家中排行第三。他的大哥及二哥分别赴笈英国和美国留学,取得电脑硕士学位,从事电脑工作。而他的妹妹学历不高,高中毕业后辍学工作帮补家计,其后成为香港花旗银行一个部门的主管。[3]
他的父亲潘顺源,祖籍福建,于中国内地南安国光中学就读初中,并于泉州的晋江第一中学(现泉州五中)高中毕业[3], 1960年于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本科毕业并成为内地医生,共育有五名子女。1973年,潘顺源自中国内地携同太太及四名子女移居香港。于1974年,成立“香港非英联邦医科毕业生协会”并成为其常务理事,该协会成功推动港英政府修改多年的殖民地医生注册制度,容许非英联邦医生通过考试取得执照后,可在港行医。潘顺源经努力克服语言及执照考试等重重困难,最终于1983年3月考获“香港医务委员执照”取得执业资格,并于同年在北角新都城大厦开设私人诊所。于1995年成立“香港医务委员会执照医生协会”并成为第一副会长,并连任达十五年,其后成为理事[24];该协会为所有在香港的非本地毕业执照医生而设,主要加强本港与内地的医学交流。潘顺源亦开设“慈恩物理治疗中心”,以纪念其母亲(即潘冬平的祖母)。[22][25]
潘冬平的四弟潘冬松亦为医生,专攻肠癌及擅长微创结直肠手术。而潘冬松的妻子亦为皮肤科医生。[23] 潘冬松曾打算于澳洲修读牙科,但后来经潘冬平游说下攻读医科。[26]潘冬松于1995年获澳洲新南威尔斯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其后于2004年成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香港外科医学院院士及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外科),并于2010年取得香港大学外科硕士,并曾于澳洲及香港从事内科、深切治疗及麻醉科工作。于1997年任职玛丽医院医生,曾任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结直肠外科副教授,现为港怡医院外科名誉顾问医生及香港大学外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2015年1月1日,兄弟二人一同离开港大医学院,携手创立“香港综合肿瘤中心”。[27]而他亦现为“香港肝癌及肠胃癌基金会”中顾问委员会会员。[28]
潘冬平之妻彭咏枝(Roberta Pang),亦为医学研究员,早年于英国取得理学士学位,2006年6月提交博士论文,并于2007年10月获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外科学系哲学博士学位,[29]其后直至2016年出任该院外科学系助理教授。[30]虽然潘冬平并非其博士论文指导教授,但她仍于论文中特别致谢其支持与鼓励。[29]彭咏枝亦于潘冬平创办的“香港肝癌及肠胃癌基金会”中担任科学顾问。[28]她亦于2024年至2025年度在其女儿潘浠淳就读的圣保罗男女中学家长教师会担任秘书。[31]
Remove ads
争议
2012年,港大医学院外科学系爆出论文造假事件,涉及22篇发表于2000年至2008年间的肝脏疾病研究,部分研究由讲座教授潘冬平参与及并列为共同作者。港大调查后,证实部分论文图片处理不当,涉嫌重用旧图或修改图片伪造研究结果。已通知期刊编辑委员会并谴责有关人员。[12]
2020年2月,潘冬平因违反《香港注册医生专业守则》[5],于2015年10月左右在其创办的“香港综合肿瘤中心”的网站上发布涉及宣传及声称优于其他医生。被质疑的文章形容他为“肝胆胰外科领域上国际知名专家”、“开创新技术治疗肝癌”、“首次在港以射频消融技术处理早期肝癌”等,被裁定专业失当,判停牌1个月及缓刑6个月。[17]
2024年3月,潘冬平、妻子彭咏枝、四女潘浠淳及另外一名当时未成年女儿,因其位于贝沙湾的住所传出钢琴噪音,被楼下邻居入禀高等法院,控告其制造噪音滋扰,并要求法庭颁布禁制令及索偿。原告指控潘氏一家违反大厦公契,制造包括钢琴声在内的噪音,影响其权利及居住舒适。2024年11月,案件转介至区域法院处理,并于2025年8月27日进行闭门和解会议。案件管理传票聆讯定于2026年2月9日进行。[35]
2025年6月,潘氏伉俪涉嫌为其就读圣保罗男女中学中四级的四女潘浠淳参赛请枪作弊,雇用美国专业科技公司代为开发人工智能医疗系统“药倍安心”后,将成果供予女儿参加多个大型创科比赛[36]。同年8月,涉事科技公司公开声明“药倍安心”项目由潘妻彭咏枝出资委托他们从零开发,公司事前亦完全不知道项目成果会被供予客户亲属参加创科比赛,并有感若然属实会对其他参赛者构成不公;同时揭露该客户于事件被揭发后更付款要求公司配合其引导舆论。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