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炮兵部队
由复数火炮组成的部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军事组织中,炮兵部队(Artillery battery)是指将火炮、迫击炮系统、火箭炮、多管火箭炮、地对地导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武器系统编组而成的作战单位,这种编组方式有助于提升战场通讯与指挥控制效率,同时也能使炮兵班组及其武器系统获得适当分散部署。该术语在海军领域也用于描述军舰上的“火炮部队”(Gun battery)。
![]() |
陆军运用
从历史上看,“炮兵部队”(Battery)指的是在战斗中临时野战阵地或围攻要塞、城市时集体行动的火炮群。这种炮兵部队可能混合装备加农炮、榴弹炮或迫击炮等不同类型火炮。一次围城战役可能在不同位置部署多个炮兵阵地。该术语后来也指固定要塞中用于海岸或边境防御的火炮群组。18世纪期间,“炮兵部队”开始被用作和平与战争时期炮兵常设单位的组织术语,不过骑兵炮兵有时使用“骑兵中队”(Troop),固定阵地炮兵则使用“连”(Company)。这些单位通常配备6至12门火炮,往往混编加农炮和榴弹炮。到19世纪末,“炮兵部队”已成为标准术语,基本取代了“连”(Company)或“骑兵中队”(Troop)的称呼。
20世纪时,该术语普遍用于指称炮兵兵种下属的连级单位,包括野战炮兵、防空炮兵、反坦克炮兵以及要塞(海岸与边境防御)炮兵。20世纪的炮兵部队配备了迫击炮、加农炮、榴弹炮、火箭炮和导弹等武器系统。
Remove ads
海军运用

“舰炮部队”(Battery)在海军领域是相对现代的术语。风帆时代的先进战舰如战列舰会在舷侧配备数十门相似规格的火炮,有时分布于多层甲板。这种布局作为标准主武器配置延续了数个世纪,直到19世纪中期海军线膛炮与旋转炮塔的发展逐渐取代固定式火炮。
首个投入实战的旋转炮塔应用于美国铁甲舰监视号,由约翰·埃里克森在南北战争期间设计。开放式炮座也被用于安装可旋转的主炮组。这两种设计让海军工程师能大幅减少舰载火炮数量,使少量火炮即可集中火力攻击舰艇任一舷侧。后来这种趋势发生逆转,军舰开始杂乱配置多种口径武器,许多炮架安装在舰体或上层建筑上且射界有限。当混合部署兼具攻防功能的“主炮组”(Main battery)大口径武器与“副炮组”(Secondary battery)较小口径武器时,也产生了作战概念上的混淆。
这种混乱局面随著1906年革命性的“全重炮”战舰无畏号的服役开始得到解决。该舰配备十门大口径主炮组和用于自卫的较小副炮组。这种主力攻击火力从标准四门大口径火炮跃升至十门主炮组的突破性设计,使得其他所有战列舰一夜间过时,因为其可投射的舷侧齐射重量,以及数量优势带来的持续压制火力,能够击溃任何同等规模的军舰。

Remove ads
现代炮兵编制

现代炮兵部队通常配备6至8门榴弹炮或6至9部火箭发射器,编制100至200人,在组织层级上相当于“连级单位”(Company)。
在美国陆军中,牵引式榴弹炮部队一般配备6门火炮,而自走炮部队(如M109炮兵部队)则配备8门。其具体分类包括:
- 轻型炮兵部队(Light battery):装备105毫米榴弹炮或同等火力;
- 中型炮兵部队(Medium battery):装备155毫米榴弹炮或同等火力;
- 重型炮兵部队(Heavy battery):装备203毫米或更大口径火炮(现已非常罕见);
- 各类特种炮兵部队:如防空炮兵、导弹或多管火箭系统部队;
- 指挥部队(Headquarters battery):本身不配备火炮,而是作为多个作战炮兵部队(如团级或营级)的指挥控制机构。
参见
- 野战炮兵协同
参考资料
Bethell, Henry Arthur (1911). Modern Artillery in the Field: A Description of the Artillery of the Field Army, an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Its Employment. London: Macmillan.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