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烧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烧包(他加禄语发音:[ˈʃopaʊ])是一种菲律宾蒸包,馅料丰富。它是福建包子的本土化版本,由西班牙殖民时期的福建移民传入菲律宾。烧包是菲律宾的一种流行小吃,通常在面包店和餐厅出售。[1][2]
描述
烧包源自于包子,由西班牙殖民时期的福建华人移民传入菲律宾。其名称源自于菲律宾闽南语“烧包”(白话字:Sio-pau)。[2]历史上,马尼拉最受欢迎的烧包是由餐厅老板马文禄在20世纪初制作的。[2]
烧包与包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个头更大,可以像三明治一样拿在手里吃。它还使用不同的传统馅料。最常见的馅料是烤猪肉(Pork Asado,粤式叉烧的本土化焖烧版本)和肉丸(bola-bola,字面意思是“肉丸”,由猪肉、鸡肉、牛肉、虾或咸鸭蛋混合而成)。烧包使用发酵的小麦粉,传统上是蒸制的,但烘烤的版本(也称为“烤烧包”)可以直接在烤箱中烘烤,无需蒸制。一种流行的变体叫做“炸烧包”,是将烧包蒸熟后,在抹油的煎锅中煎炸。另一道由烧包演变而来的菜肴是烤卷,它使用普通的面包面团,然后烘烤而成。[2][3][4][5]
传统的烧包通常也会搭配甜味的“烧包酱”(由玉米淀粉、酱油、糖、大蒜和其他配料制成),食用前会将酱汁注入或涂抹在馅料上。原味番茄酱(番茄酱或香蕉番茄酱)也以同样的方式使用。这与包子沾酱油或醋汁食用不同。[6][7]
Remove ads
在其他国家
烧包也被引入关岛(当时是菲律宾的一部分),并被命名为Siopao。之后,它进一步传播到马绍尔群岛,在那里被称为Siu Pao。[2]
类似菜肴
泰国菜中有一道类似的菜肴,称为salapao(泰语:ซาลาเปา),有时会用甜馅料制作甜点。[9]类似的包点也被引入夏威夷,在那里它被称为manapua,在萨摩亚和美属萨摩亚,它被称为keke pua'a。[2]
在流行文化中
关于这种小吃,有个都市传说,声称烧包的制作过程中会用到猫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故事可能源自于菲律宾华人群体的某种情绪,也可能是竞争对手或经营烧包生意的华人家庭私生子的抹黑策略。[10]
2024年9月,在IShowSpeed访问菲律宾期间,这位网路主播在岷伦洛的一家餐厅直播了自己用餐的场景。他被当地人误导,误以为自己吃的烧包里含有猫肉。这让IShowSpeed惊慌失措,但后来他才得知这只是个玩笑。[11]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