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特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特供是一种专门为特定人群供应有着特殊来源的优质物品,部分地区将其设置为成体系的制度,称之为特供制度[1][2]。特供制度在历史上由来已久。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凡是疆域内或藩属国中的一方之土有任何特产或新奇之物,便要定期筛选当中最新、最良好的上品向朝廷按时交纳,以供皇帝和皇室贵族使用并赐以下人,该制度被称为“贡赋”[1][2][3]。本条目主要介绍各地特供的发展状况。
各地特供制度

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便有通过特殊渠道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党政军各级官员以及其他具有特别身份或地位的人群供应优质特制物品的制度存在,这一制度被称为“特供体制”[9][10]。该制度起源于中共延安时期,最初是为了在战争时期保证最高领导层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而设立,其所供应的物品也多仅限于食品和日用品,后来逐渐扩展至奢侈品、稀有物件、生活保障、乃至进口产品等在内的诸多方面并最终发展成一种特权待遇[11][12][13]。其中,在建国后的毛泽东时代, 巨山农场、北京市食品供应处34号供应部提供食品特供[9][10][14][15],东交民巷的“红都服装店”提供服装特供[16][17],河北北戴河别墅区则专供中央领导及家属暑期办公休假[18][19],中南海附近的“132小组”提供香烟特供[20][21],解放军305医院提供医疗特供[6][7],等等。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仿造苏联的小白桦商店,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设高级消费商店,成为“友谊商店” 的前身[22][23]。这种商店只有外国人和达到一定级别的政府干部才能进入,虽然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的物资并不宽裕,但是这些商店里有质量很高而且十分廉价的货物[22][23]。
中国大陆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面向高级干部的特供体制,由中央政府正式施行[24][25]。除了针对干部专员、高级知识分子及其亲属等重要人物的特供之外,还对运动员等部分其他特需人员给予副食品供应上的特殊照顾,譬如凡是达到国家“运动健将”一级水平的运动员,每人在北京进行比赛期间的每天均可获得4两鲜肉的供应,当时仅两人享有这一特殊待遇:陈镜开(举重)和穆祥雄(游泳)[2][26]。此外,自1958年“大跃进”及三年困难时期起,许多省市大兴土木,为毛泽东以及其他官员专门建造住宅甚至行宫[27][28][29][30],包括1958年起兴建的湖北武汉东湖“梅岭一号”[31]、1959年起兴建的上海西郊宾馆[32]、1960年起兴建的湖南韶山滴水洞[33]、1961年兴建的江西庐山芦林一号别墅[34],等等。
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胡耀邦、项南等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曾一度进行过特供制度改革,取消过部分特权[27][35][36][37][38]。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发行的“外汇券”、毛泽东时代延续下来的“友谊商店”也有类似特供的性质[22][39][40],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友谊商店于1990年代已经全部转型为一般百货商店[39]。1989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布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要求取消对领导同志少量食品的“特供”等七件事[41],但特供制度事实上还在持续[35][42][43][44][45]。

2006年,据原中国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披露的数据,中国政府医疗投入的80%用于为850万党政干部群体服务,高干医疗特权在中国社会导致严重医疗不公[51][52][53]。2007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提出要改革高级干部待遇终身制,但未获响应[35][42]。2008年,中国大陆爆发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引发中国公众对政府和特供体制的强烈不满和批评,特供制度也被认为是造成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25][54][55][56]。2011年11月起,美国《纽约时报》、德国新闻社等媒体报道,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地特别安装了200多个由远大集团生产的空气净化器,以净化中共高级干部办公场所和生活场所内的空气,在北京的雾霾天时依然可以享用“特供空气”[48][57][58]。2013年3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五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通知》,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特供”“专攻”等标识商品[59];同年7月《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称特供制度已经被取消多年,并将市面上特供商品的存在批驳为特权思维[60]。但部分商品改用“定制”等名义躲避监管[61],此外不少商品会标榜自己为特供商品以吸引眼球[2][62]。
Remove ads
苏联政府设立了使用外汇购买商品的商店,称为“小白桦商店”。该商店一般仅为外国人服务,但也能给苏联政府官员等特权阶层提供稀缺食品和外国享乐用品,是“红色贵族”的象征。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在其境内设立了名为国际商店(Intershop)的用于销售高级产品的连锁商店,这些商店禁止使用东德马克支付,仅接受以外币或名为Forumscheck的支票等硬通货支付。最初是面向西方游客开设的,以补充东德外汇储备。1974年后,东德居民亦被允许在国际商店购物。
美国政府声称其从联邦政府到各个州政府中的“任何政府机构都没有所谓的‘特供’食品”[63]。不过总统官邸内的庭院当中仍设有大范围的园地(面积约2800平方英尺[64])被用于生产食材,以专供总统和第一家庭在国宴和私人宴会上的食材消耗[65]。总统府内设有为总统一家专门服务的厨房,厨房内的工作人员则被要求全天24小时内随时待命以为总统家提供餐饮,这给了总统一家在饮食上相当大的选择权,而这些食物在被端上总统一家餐桌之前便须经该厨房内厨师之手,通过严格筛选之后才能够被烹饪供应,以保障第一家庭的绝对安全[66][67]。不过总统家庭在白宫外的饮食则相对受限制,美国特勤局需保障总统的安全,如需要外出用餐则必须事先与其协调,直到确认该餐厅的安全状况才可前往。此外,在处理白宫以外来源的食物时,除非有官方的“食品鉴定家”来确保该食品的安全并可以食用,否则总统可能不被允许食用它[68]。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园地中的食物收成有时还可作为外交礼物用于赠送他国访客,如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就曾经送出过该地蜂房产出的蜂蜜和用甘菊做的茶袋[64]。
除了食物之外,美国总统在衣食住行的其他领域方面亦享受特殊待遇,而美国特勤局则负责总统在所有场合下的安全工作[69][70]。如总统在出行时不被允许乘坐商业航空公司的航班,每次出行必有专门车队/机队跟随[68]。包括空军一号、陆战队一号等专机专车也全天待命随时准备将总统运往全球任何一个地点[71],而法律甚至禁止总统拒绝来自特勤局的保护[69]。
Remove ads
参见
- 权贵
- 高官世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供体制
- 小白桦商店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