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太福音

《新約聖經》福音, 第一部份《四福音書》的第一卷書,天國八福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马太福音》(希腊语Κατά Ματθαίον天主教翻译为《玛窦福音》,而东正教则译为《圣福音依玛特泰所传者》)是《新约圣经四部福音书中的第一部。书中作者未自述姓名,“马太”这个书名及作者名是在后期才加上的,并由此与书中一位被提及为耶稣门徒的人物产生联系。

本书成于主后约 80 至 90 年,背景为叙利亚犹太基督徒社群。马太描绘拿撒勒人耶稣为君王般的弥赛亚神的儿子,并强烈对比犹太宗教权威(如法利赛人),指出耶稣如何以仁慈与帮助的态度面向以色列民,并借此实现旧约先知的预言。耶稣的教导在书中透过五篇重要讲论展开,其中最著名的是登山宝训。对马太而言,效法耶稣的具体表现就是公义的行动。复活节之后,马太的信徒群体认为自己蒙召向万民传福音,并借由洗礼加入教会(Ekklesia);这部福音书很早便被以外邦基督徒为主的大公教会接纳,并成为其主要的福音书之一。彼得在《马太福音》第十六章宣告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句话正是基督信仰核心

由于《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在耶稣事迹的叙述上极为相似(可并列观察,称为“对观”),而与《约翰福音》风格迥异,因此这三部福音书被统称为对观福音

Remove ads

作者

《马太福音》作为《新约》中的第一部福音书,书中并未明言作者姓名。然而,最早的教会传统一致认为作者是使徒马太。学者认为早期信徒更接近事件本身,因此更有资格判断作者的身分;没有充分理由否定他们的见证。[1]

马太是耶稣所拣选的十二使徒之一,也被称为利未。他的名字出现在《新约》中四份使徒名单中:《马太福音》10:3、《马可福音》3:18、《路加福音》6:15和《使徒行传》1:13。马太蒙召成为门徒的记载也出现在三部对观福音中:《马太福音》9:9、《马可福音》2:14、《路加福音》 5:27。

从这些记载中得知,马太原是税吏,也称为“税官”。他可能受雇于希律‧安提帕,负责在迦百农征收过路货物的税款。在犹太人眼中,税吏与其他“罪人”同样被鄙视。耶稣呼召马太成为十二使徒之一,正显示祂是罪人的真正朋友。

马太在迦百农蒙召后立刻跟随耶稣,显示他可能早已认识耶稣。随后他为耶稣设宴,并邀请其他税吏与罪人一同参加。这一举动展现了马太的福音热忱,因他渴望其他罪人也能认识耶稣。

除了使徒名单与蒙召的记载外,新约中对马太的生平并无更多描述。他的名字“马太”意为“主的礼物”,或许是在成为门徒后由“利未”改名而来。《马可福音》2:14也提到他父亲名叫亚勒腓。

Remove ads

写作时间与地点

学者无法得知马太何时撰写《福音书》,但认为他显然是在耶稣受死复活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动笔。这可从他在描述受难与复活事件时使用“直到今日”(28:15)或“直到如今”(24:21)等语句推测,暗示《福音书》完成时已经历数年。

然而,《马太福音》很可能是在公元70年罗马摧毁耶路撒冷之前写成,因为书中并未提及这场毁灭,尽管《马太福音》第24章中有预言相关事件。若要推测写作时间,较合理的说法是公元60年代某个时期。

至于写作地点,同样无法确定。部分早期教父认为马太是在犹太地撰写此书;另有学者主张是在叙利亚安提阿;也有人提出可能是在埃及。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

写作对象

从《马太福音》的内容可看出,马太最初是写给犹太人读者的,理由如下:

  • 他特别强调《新约》事件是对《旧约》预言的应验,这对熟悉旧约的犹太人尤其具吸引力]]。
  • 他致力证明耶稣就是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若犹太人要信靠耶稣,必须先认定祂是弥赛亚。从《马太福音》第一节“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可见马太如何立即将耶稣与弥赛亚预言连结。
  • 他在书中提及《犹太律法》、习俗地名时未加解释,显示他预设读者已熟悉这些内容;若是外邦人,则需更多说明。

相较其他《福音书》,马太福音更强调《旧约》与《新约》的连结。他指出,《旧约》在耶稣的言行中得以应验,并宣告祂就是长久以来所预言的弥赛亚。虽然其他福音书也有类似陈述,但马太特别著重于这一神学关系。

因此,《马太福音》紧接《玛拉基书》之后的位置可谓恰当。马太巧妙地衔接两约,不仅为当时的犹太读者,也为今日各国各族的读者建立了理解救恩历史的桥梁。

内容大纲

尽管四福音书均记载了耶稣在世的事迹,马太福音却用了一个以耶稣为旧约圣经上帝所应许的弥赛亚的角度去看祂的生平与教导。为此缘故,本书常将旧约预言与耶稣的生平连贯起来,从而扮演了旧约与新约之间的桥梁。再者,因为耶稣是弥赛亚,本书十分强调祂有权柄去解释上帝的律法,及教导有关天国的真理。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段落:

耶稣是基督

马太福音以耶稣的家谱开始,以表示耶稣是大卫的子孙,就是《旧约圣经》所预言的基督。耶稣的童年由约瑟的妻子,马利亚圣灵被感孕开始,在伯利恒出生。后来为逃离大希律王的杀害逃往埃及,皆应验了旧约圣经的预言。

传道工作的开始

记叙了30年后施洗约翰的工作和为耶稣施浸。神的灵降在耶稣身上,有声音从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及至耶稣受试探的事迹。当中亦记载了耶稣呼召彼得(原名西门)安德烈雅各约翰的经过。

登山宝训

耶稣基督医治加利利百姓各样的病症,群众开始跟随耶稣。耶稣基督到山上开始教导门徒,包括天国的八种福份,虚心(认识自己灵性需要)(《马太福音》中译作神贫:甘贫,乐道,在天主面前谦卑,不自满)、哀恸(为世上的罪恶而哀伤)、温柔(又译作温良)、饥渴慕义、慈悲(又译作怜恤或怜悯)、清心(又译作心里洁净)、使人和睦(又译作缔造和平)和为义受逼迫的人,因为他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他将门徒称为“地上的”和“世上的光”,并且解释人进入天国需要具有怎样的公义;与那时犹太教领袖虚有其表的公义截然不同。他教导门徒祷告,不要作伪善的施舍和祷告,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不必为生活所需担心。关于人际关系,基督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耶稣带给信徒的一个应许,就是:“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群众听到他的话,都觉得惊奇,因为他的教训像有权柄的人,不像犹太教的领袖。

Remove ads

传道工作

马太福音陆续记载了耶稣所行的一些包括治病、平静风浪、喂饱了5000多人、在海上行走等神迹;又设立了12位使徒,以及祂对使徒们的应许及鼓励,提醒他们说“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犹太教的法利赛人企图控告耶稣,却被耶稣驳倒,并对他们的伪善严加斥责。

天国的比喻

耶稣谈论7个有关天国的比喻:撒种的比喻种子长大的比喻稗子的比喻芥菜种的比喻面酵的比喻藏宝的比喻寻珠的比喻撒网的比喻

门徒之间

耶稣对门徒谈及谦卑。彼得问:“我当饶恕弟兄多少次?”耶稣回答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耶稣指出比喻的要点说:“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门徒问耶稣天国里谁最大?耶稣说:“凡谦卑像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是最大的。”

末日的来临

耶稣谈及末世的预言,从而警惕信徒要随时随地预备天国的降临。预告圣殿,耶路撒冷行将遭受毁灭,将来有一段时期世上会有战争,“民要攻击民,国要攻击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要假冒耶稣的名来,说自己是基督再临,有许多假先知出现,也有许多人会失去信仰。但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

受难

犹太教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与耶稣有很多次的冲突,甚至计划要杀死他。同时,耶稣多次预言自己的死亡和复活。逾越节时,耶稣与门徒共进最后的晚餐,请使徒领食无酵饼葡萄酒以象征他的身体和他的血。然后他们转至客西马尼园,耶稣在那里恳切祷告。这时犹大和一群带着刀棒的人来到,这个叛徒伪善地上前与耶稣亲吻而借此出卖他。耶稣被带到大祭司那里,祭司长和整个犹太公会找寻假见证去控告耶稣。罗马总督彼拉多把耶稣交出来让人钉死。总督的士兵对耶稣的君王身分戏弄一番,然后把他带到各各他髑髅地),将他钉在两个强盗之间的十字架上,罪名是“犹太人的王”,受了几小时的苦楚之后,耶稣终于在下午三时左右死去,然后被埋葬在一新墓里。

复活

三天后星期日的早晨,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另一个马利亚”来到耶稣的墓前,听见天使宣布耶稣已复活。稍后,耶稣亲自向门徒显现,训示他们:“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但他们在传道工作上会继续获得指引,马太所载的耶稣最后一句话提出保证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基督新教观点

一世纪中期,使徒马太向叙利亚与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与外邦信徒社群传达信息。他以权威性的叙述,延续了以色列的圣经,宣告神的末世国度已藉著拿撒勒人耶稣—神的儿子、基督—的言行进入世界。 这位曾任税吏的使徒,其叙事反映了使徒们普遍的宣告:耶稣的事工以祂的代死与复活为高峰。同时,马太在迦百农的独立见证中特别强调三点:[2]

  • 耶稣是大卫之子、以色列真正的君王,祂成就了神在旧约中与祂子民的所有应许与作为。
  • 耶稣是大能的审判者,末日再临时将带来对神子民的终极救恩,以及对神敌人的终极审判。
  • 在这世代终结之前,神的门徒要持续延展耶稣的使命,拯救犹太人与外邦人。

这项使命的实践方式包括:宣讲耶稣国度的福音、奉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一之名施洗,以及教导门徒遵行神的全然启示,特别是耶稣亲自所教导的一切。

耶稣的使命

马太福音是四福音之首,它在希伯来文圣经和基督徒希腊文[注 1]圣经之间提供一座桥梁。它清楚地标明谁是弥赛亚兼上帝所应许的王国的君王,阐明作基督门徒所需符合的条件以及这些人在地上所要执行的工作。首先是施浸者约翰,然后是耶稣,最后是他的门徒,努力向人宣扬“天国近了”。此外,直到事物制度的末期,耶稣的命令仍然生效:“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在以往和现今,按照主所立的模式从事宣扬王国及“使万民作门徒”的工作乃是一项伟大、奇妙的特权。[5]

对宗教界的影响

马太的福音对公元第一世纪留意它的人来说乃是“好消息”,上帝也刻意将它保全下来作为给世人的“好消息”,直至今日。甚至非基督徒也不得不承认福音的力量,例如,据报印度领袖(圣雄)甘地曾对以前的印度总督欧文(Lord Irwin)说:“你我两国若一同实行基督在登山宝训中所倡导的教训,我们就不但能够解决本国的难题,同时也能解决整个世界的难题了。”在另一个场合,甘地说:“尽量深深吸饮登山宝训给你的甘泉好了,⋯⋯因为其中的教训对我们每个人都适用。”

可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称信奉基督教的部分,仍受种种难题所困扰。只有少数真正的基督徒才珍惜、研究和实践登山宝训以及马太福音所含的健全教训而获致无可估计的裨益。再三研究耶稣的优良教训是有益的,例如关于如何寻得真正的快乐、道德和婚姻生活、爱的力量、蒙悦纳的祷告、属灵财富与物质资财的对比、先求上帝的国、尊重圣物、保持警觉和顺服等问题,耶稣都提出优良的劝告。马太福音第10章载有耶稣给予那些传扬“天国”好消息的人的工作训示。耶稣的许多比喻对一切“有耳可听”的人提出重要的教训。此外,耶稣的预言,例如他曾详细预告自己再来前末世的景象,“这样,你们看见这一切的事,也该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门口了。”(马太福音24:33)使基督徒对未来怀有稳确的信心和盼望。[6]

预言应验

《马太福音》载有许多应验了的预言。马太从上帝所感示的希伯来文圣经引用许多经文,目的是为了表明它们已经应验了。这些经文提出的证据,证明耶稣的确是弥赛亚,因为这一切细节是不可能预先安排的。例如,请比较一下马太福音13:14-15和以赛亚书6:9-10;马太福音21:42和诗篇118:22-23;马太福音26:31-56和撒迦利亚书13:7。这些预言的应验也给予人有力的保证,马太福音中一切由耶稣本人所说的预言,均会按时一一应验,有此可知,耶和华与“天国”有关的光荣旨意也会实现。

上帝预言到王国君王的一生,在细节上也十分准确。马太忠实、准确地录下这些预言的应验。爱好公义的人沉思马太福音所载的许多预言应验和应许时,可以为了认识和寄望于“属天王国”而欢欣鼓舞,深知这是耶和华使祂的名成圣的工具。“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耶稣基督所统治的王国会为性情温和及灵性饥渴的人带来永生的快乐和无穷的幸福。(马太福音19:28)

参见

注释

参考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