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珲春县抗日游击总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珲春县抗日游击总队,亦称珲春县抗日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珲春县委合并珲春各区游击队和救国军成立的一支武装队伍,1934年被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独立师第四团。
历史
1931年初,时任中共东满特委军事委员会书记杨林来到珲春县指导建立抗日游击队[1]:123。同年12月,珲春县委军事部长申春在大荒沟组建“军事准备委员会”,后成立了一支15人的别动队。姜锡焕任队长,方铁山任政委[2]:356[3]:41-42。1932年7月,大荒沟别动队与来自救国军的一支武装队联合成立大荒沟游击队(亦称岭北游击队)。队员人数扩大至30人,姜锡焕任队长,朴斗南任政委[4]:166[5]:235。
1932年3月,中共珲春县委在烟筒砬子西沟成立另一支20余人的突击队,姜一武任队长。这支突击队先后袭击东阿拉警察分队和朝鲜庆源警察所,夺取了5支枪。此后,突击队又袭击敬信乡玉泉监狱,缴获10余支枪,并释放了监狱里的革命者。1932年6月,烟筒砬子区游击队(亦称岭南游击队)在突击队的基础上成立。队员人数扩大至30人,姜一武任队长,林青任政委。[5]:235[6]:39
岭南、岭北两支游击队成立后在野针锋伏击了日军讨伐队,击毙10余人,缴获7支枪,后又袭击了张六沟日本人牧场缴获160头牛。1932年9月,游击队配合救国军攻打了珲春县城。同年10月,王玉振率救国军投降日军。其十三团连长孔宪琛率16人加入游击队。同年11月,中共珲春县委将岭南、岭北两支游击队合并成珲春县反日游击队,下设两个大队。大荒沟大队由孔宪琛任队长,尹锡元任政委,设有两个中队。烟筒砬子区游击大队由林青任队长,崔斗星任政委,也设有两个中队。1933年2月,救国军吴义成部30多人加入珲春县反日游击队,游击队规模扩大至120人,约100支枪。同年3月,游击队改编为珲春县游击总队。孔宪琛任总队长,朴泰益任政委。[5]:235[6]:39[2]:357
1933年12月3日,中共满洲省委致信东满党团特委和游击队,提出以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游击队为基础合并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1934年3月,中共东满特委在延吉县三道湾抗日游击根据地召开特委和游击队干部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精神,正式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下设4个团。珲春县游击总队被改编为第四团。何德润任团长,金弦任政委。[6]:74-75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