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瓦尔纳十字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瓦尔纳十字军
Remove ads

瓦尔纳十字军(英语:Crusade of Varna)是一次由多位欧洲君主发动的军事行动,旨在阻止鄂图曼帝国中欧、特别是巴尔干地区扩张。此次东征始于1443年1月1日,由教宗恩仁四世号召,领导者包括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特兰西瓦尼亚总督匈雅提·亚诺什,以及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

事实速览 瓦尔纳十字军东征, 日期 ...

此次十字军东征以1444年11月10日的瓦尔纳战役告终,在这场战役中,鄂图曼帝国取得决定性胜利,瓦迪斯瓦夫三世与教宗使节儒利安·切萨里尼战死沙场,十字军损失逾15,000人。这是欧洲国家最后一次向东方有组织地派遣十字军,其失败预示着奥斯曼帝国崛起的不可抵挡。瓦尔纳战役9年后,君士坦丁堡被突厥人攻破,东罗马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由此开启了长达200年对欧洲腹心的征伐。

Remove ads

背景

1428年,鄂图曼帝国与威尼斯共和国匈牙利王国交战期间,为了达成一时的和平,将塞尔维亚专制公国设为缓冲国。战争于1430年结束后,鄂图曼人再次将控制多瑙河以南地区作为主要目标[2][3]。1432年,苏丹穆拉德二世开始突袭特兰西瓦尼亚。1437年,国王西吉斯蒙德去世后,鄂图曼的军事攻势加剧,1438年占领博拉奇要塞,1439年再下兹沃尔尼克斯雷布雷尼察。同年底,斯梅代雷沃投降,塞尔维亚沦为鄂图曼行省。专制君主杜拉德·布兰科维奇被迫逃往其匈牙利领地[4][5]。1440年,穆拉德围攻匈牙利边境要塞贝尔格勒失败,随后为应对卡拉曼侯国安那托利亚的攻击而返回本土。[2][3][4][5]

与此同时,西吉斯蒙德的继任者阿尔布雷希特于1439年10月逝世,他先前签署的一项法令试图“恢复王国的古法与传统”,限制了王权,要求土地贵族参与政治决策。四个月后,其遗腹子拉迪斯拉斯·波斯图穆斯出生,而匈牙利正陷入王位争夺的内战。1440年7月17日,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在争议中加冕为匈牙利国王。[6]

匈雅提·亚诺什协助瓦迪斯瓦夫平定东部地区,并因此获任为特兰西瓦尼亚纳多尔,负责守卫匈牙利南部边境。至1442年底,瓦迪斯瓦夫已稳固其统治地位,并拒绝鄂图曼方面提出以贝尔格勒换取和平的提议。[5]

天主教会长期呼吁对抗鄂图曼帝国的十字军行动。随著匈牙利与拜占庭帝国内战的结束,东征的规划逐渐具体化[6]。推动这一行动的关键人物为匈雅提。1441年,他击败斯梅代雷沃总督伊沙克帕夏;1442年3月22日于特兰西瓦尼亚重创梅齐德贝伊军队;同年9月,又击败鲁米利亚总督希哈贝丁帕夏的报复行动。[4][5] 期望重建塞尔维亚的布兰科维奇亦参与反抗,因为其最后一座主要城市新布罗多于1441年沦陷。

Remove ads

十字军行动

初期战斗

1443年1月1日,教宗恩仁四世颁布了一道十字军诏书。同年5月初,据报“土耳其人情势不利,将其驱逐出欧洲应当不难”。1443年棕枝主日,在布达召开的议会上对苏丹穆拉德二世正式宣战。年轻的国王率领由约四万人组成的军队(大多为马扎尔人),由匈雅提担任副手,越过多瑙河,攻下尼什索菲亚[6]

十字军由瓦迪斯瓦夫三世匈雅提布兰科维奇共同领导,于10月中旬发起进攻。他们预测穆拉德无法迅速动员军队,因其军队主要由领有采邑的骑兵(蒂马里奥特)组成,这些人需先完成秋收以缴纳税款。匈雅提在1441-1442年间进行冬季战争的经验也为匈牙利人带来优势。此外,十字军拥有更好的盔甲,使鄂图曼的武器时常无效。穆拉德无法完全信任来自鲁米利亚的部队,并且难以应对匈牙利人的战术。[5]

尼什战役

尼什之战中,十字军获得胜利,迫使鲁米利亚的卡西姆帕夏与其副指挥官图拉汉贝伊撤退至位于保加利亚索菲亚,以警告穆拉德入侵消息。然而,两人在撤退途中采用焦土政策,焚毁沿途村庄,意图拖慢十字军的进军速度。抵达索菲亚后,他们建议苏丹焚毁该市并撤退至山间隘口,以便使鄂图曼军队规模较小的劣势不至于明显。

兹拉蒂察战役

不久后,严寒天气来袭。1443年12月12日,双方在大雪覆盖的兹拉蒂察隘口交战。在此之前,十字军未曾遭遇规模可观的鄂图曼军队,只遇到沿路至阿德里安堡的各城驻军。[7]直到兹拉蒂察,他们才遭遇部署严密且防守有利的鄂图曼主力,并最终战败。[7]

然而,在撤退途中,十字军于库诺维察战役中设伏并击败了追击的鄂图曼军队,俘虏了苏丹的女婿、大维齐尔钱达尔勒·哈利勒帕夏的弟弟马哈茂德贝伊[5] 战后四日,基督教联军抵达普罗库普列布兰科维奇提议瓦迪斯瓦夫匈雅提在塞尔维亚的堡垒中过冬,待1444年春再度进攻鄂图曼,惟该提案遭拒。[8] 到1444年1月底,两人的军队抵达贝尔格勒[来源请求],2月抵达布达,受到凯旋欢迎。[9]

尽管兹拉蒂察战役是一场败仗,库诺维察的伏击成功使十字军形成整体胜利的印象。国王与教会皆极力维持此说法,命人散播胜讯,并否认失败的传闻。[5]

穆拉德方面对部队的不忠与失利感到愤怒与沮丧,将责任归咎于图拉汉,并将其监禁。[5]

Remove ads

和平谈判

Thumb
瓦迪斯瓦夫三世匈雅提·亚诺什之十字军行动路线图

穆拉德被认为是最渴望和平的一方。他的维齐尔之妹恳求苏丹营救她的丈夫马哈茂德贝伊,而穆拉德的王后、杜拉德·布兰科维奇之女玛拉也对其施压。1444年3月6日,玛拉派遣使者前往会见布兰科维奇,开启了与鄂图曼帝国的和平谈判。[5]

1444年4月24日,瓦迪斯瓦夫致信穆拉德,称其使节斯托伊卡·吉斯达尼奇已被授予全权前往埃迪尔内展开谈判。他要求穆拉德在达成协议后,派使节将条约与誓言送至匈牙利,以便自己也进行宣誓。[5]

同日,瓦迪斯瓦夫在布达召开议会,于会上向枢机儒利安·切萨里尼发誓,将于夏季再度出征鄂图曼。而拉迪斯拉斯·波斯图穆斯王位主张的最强支持者亦同意休战,消除了内战风险。[5]

自6月至8月,条约谈判先于埃迪尔内进行,后转至塞格德。然而十字军方面并不真正希望和平,尤其是在切萨里尼的鼓动下。最终枢机提出一个可同时履行条约并持续战争的折衷方案,于1444年8月15日,双方正式签署塞格德和约[5]

Remove ads

最终阶段

条约短期条件完成后不久,匈牙利与其盟友即重新发动十字军。瓦迪斯瓦夫召集一支以匈牙利正规军为主,辅以波兰、特兰西瓦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王国、西欧重骑兵与东欧佣兵组成的部队。[10] 联军兵力约为1万6千人,另于尼科波利斯附近加入了4,000名瓦拉几亚人。[11] 签署和约后退位的穆拉德被召回以领导鄂图曼军队。1444年11月10日,双方于瓦尔纳保加利亚黑海沿岸要塞)爆发瓦尔纳战役。尽管付出重大代价,鄂图曼仍获得决定性胜利。十字军方面瓦迪斯瓦夫国王战死沙场,并损失逾15,000人。[6][12][页码请求][13]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