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瓦西里·舒克申

苏联导演、演员兼作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瓦西里·舒克申
Remove ads

瓦西里·马卡罗维奇·舒克申(俄语:Василий Макарович Шукшин,1929年7月25日—1974年10月2日)是苏联作家、演员、编剧和导演。出生在苏联阿尔泰边疆区的农民家庭,擅长于农村题材。 [1] [2] [3]

事实速览 瓦西里·舒申克, 出生 ...

生平

瓦西里·马卡罗维奇·舒克申于1929年7月25日出生在西伯利亚[4] 1933年,他的父亲马卡尔·列昂季耶维奇·舒克申由于参与“反农庄阴谋”被捕并执行死刑(23年后被平反)。[5][6] 因此,他的母亲玛丽亚·谢尔盖耶夫娜(娘家姓波波娃)不得不照顾整个家庭的生计。1943年,舒克辛在乡村学校学习七年后,进入了比斯克的一个汽车技术学校进修。1945年,在技术学校学习两年半后的他未能完成学业,便退学参与到集体农庄的工作中去了。[7]

在农庄工作一年之后,舒克申便离开了家乡,起初在卡卢加弗拉基米尔等城市从事金属加工工作。1949年,舒克申又被征召入海军。他最初在波罗的海舰队担任水手,随后在红旗黑海舰队担任无线电操作员。1953年,由于胃溃疡,他被退伍并返回家乡。通过高中毕业的自学考试后,他成为一名俄语教师,后来回到家乡担任学校校长。[7][8]

1954 年,舒克申曾进入全联盟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师从米哈伊尔·罗姆谢尔盖·格拉西莫夫,并于 1960 年毕业。在学院学习期间,舒申克加入了苏共,并且首次在马伦·胡齐耶夫执导的电影《两个费多尔》(俄语:Два Фёдора)中担任主角,并出演了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毕业作品。

1958年,他在杂志上首次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二人同车》。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Сельские жители》于1963年出版。同年,他成为莫斯科高尔基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他编剧并执导了《Живёт такой парень》(《有这么一个小伙子》) 并于1965年首映,在列宁格勒举行的电影节(Всесоюзный кинофестиваль)上取得了最高荣誉,并在威尼斯第十六届国际电影艺术展荣获金狮奖。因此舒克申荣获劳动红旗勋章(1967年),并被授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杰出艺术家称号(1969年)。

舒克申的作品聚焦于当时普通苏联民众的处境。他的电影中既充满幽默,又常常伴有忧郁。

1974年10月2日,舒克申在伏尔加河上的多奈号游轮上突然去世。他被安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9]

Remove ads

作品评价

舒克申把大量笔墨用在了农村上,其主题大多为探讨关于道德和灵魂的问题。因此他的作品中主人公大多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其作品中的人物不同于其他苏联时期作家,他向读者观众们展示的不只是生活中的积极面,还有阴暗面,作品中角色的生活经历也较为坎坷。舒申克希望借作品来引发对人良知的思考以及对普通人命运的同情。[10][11]

引用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