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生存之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存之链(英语:Chain of Survival)是一套急救医疗的流程,若患者接受适当的紧急医疗处置,即可降低心搏停止的死亡率,一条生存之链的强度取决于其最脆弱的环节[1][2]

据统计,有70%至90%的心脏停止患者在到院前死亡(OHCA)。若在医护人员介入前,心脏停止的患者可以接受正确的紧急医疗处置(由发现心脏停止患者的人或周围民众施行),则心脏骤停的死亡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3]

背景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统计,美国每年有超过30万人发生医院外心脏骤停[3]。心脏停止三分钟后,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大脑功能便会开始受损;超过十分钟时,患者的存活机率将会微乎其微。[4]

为提高医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美国心脏协会—国际复苏联盟于2000年代初期开始推广生存之链的概念。[5]最初,该链条仅由四个步骤组成:启动紧急医疗系统、心肺复苏术去颤以及高级心脏血管救命术。[5]随著多年的改版,美国心脏协会添加了患者复苏后护理(2010年)[6][5]、身体及情绪恢复(2020年)[3],并于2020年发表针对婴儿、儿童及青少年的儿科生存之链。[3]

Mary M. Newman是心脏骤停基金会(Sudden Cardiac Arrest)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首席执行官以及匹兹堡大学国家早期去颤中心的前任执行主任[7],她于1989年时,在《紧急医疗服务杂志》(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首先描述了生存之链的概念[4][8],并于1990年第一期《急救心脏护理》(Emergency Cardiac Care)的社论中进一步宣传。[9]1992年,该理念被美国心脏协会采用,并于同年度的心脏复苏与急救指南中做详细的描述[10][11],而国际复苏联盟也于1997年采用了此概念。[1]

Remove ads

步骤

生存之链包含六个环节:[5]

  1. 心脏停止的早期发现
  2. 启动紧急医疗系统
  3. 心肺复苏术(CPR)
  4. 使用AED进行去颤
  5. 高级心脏血管救命术及患者复苏后照护
  6. 身体及情绪恢复
Thumb
心肺复苏术示意图。

心肺复苏术

当发现患者倒下后,最有效的紧急措施为旁观者立即执行心肺复苏术(CPR)。美国心脏协会于2015年发表的指南中再次强调了在急救人员抵达前,让更多旁观者执行CPR的重要性[3],因为目前只有不到40%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接受过CPR。[3]该指南建议非专业人员对疑似心脏骤停的人进行心肺复苏术,因为CPR对患者造成伤害的总体风险很低,即使他们的心脏并没有停止跳动。[3]正确执行心肺复苏术可以使心脏处于可电击节律状态的时间延长10~12分钟。[来源请求]

Thumb
设立于公共场所的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

体外去颤

多数在发生心脏骤停后存活的患者经常处于心室颤动或无脉搏心室性心搏过速[12]因此,体外去颤的步骤是生存之链中最有效提高存活率的方式,因为成功的执行体外去颤将可以立即恢复患者的正常心跳。据统计,到院前使用自动体外去颤器(AED)执行体外去颤可以使患者的存活率提高约30%。[13][需要非第一手来源]

虽然在前一环节中,CPR可以人为地维持患者的血液流动,[14]然而仅有去颤是重新启动患者正常心律的方法。[15]据统计,约有40%经历心脏停止的患者接受CPR的紧急治疗,但只有不到12%的人在紧急救护人员抵达前接受AED的电击。[3]更重要的是,若患者没有接受体外快速去颤,每分钟生存机率将会减少10%。[16]

随著大众意识到体外快速去颤的重要性,许多国家皆已推动在公共场所设置AED。[4][17][18]AED内置预录的语音教学,操作者仅需依据指示为患者进行体外去颤即可。[15]如果没有AED,则仅持续执行CPR,直到急救人员携带AED抵达现场,这便是及早识别心脏骤停并立即寻求援助的重要性。[4][19]

体外去颤是提高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的关键,[1]当其馀步骤皆正确执行时,此环节对提高存活率的重要性最大。

Remove ads

高级心脏血管救命术(ACLS)

由受过进阶训练的医护人员提供高级心脏血管救命术是生存之链的另一项关键。部分可执行ACLS的救护车可使用药物来控制患者的疼痛、心律异常、休克和肺充血,并监测心律以辨别可能致命的异常心律并适时介入治疗。过程中常使用吗啡、氧气、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合称为“MONA”)这四种药物作为到院前的紧急治疗手段。[1]

ACLS救护车可将患者的心电图传送至医院交由医师判读,缩短到院后后续治疗的准备时间,且该方法已被证明可改善患者的预后。若到院前患者出现其馀并发症,救护人员可透过CPR、体外去颤及静脉注射药物等手段来稳定患者生命征象。[1]

患者复苏后照护

2020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增添本环节作为生存之链最后一个步骤。此环节的内涵除了患者于医院进行后续治疗、追踪外,也涵盖心脏骤停事件对患者造成的焦虑、抑郁以及创伤后压力评估,上述都可能影响患者再次发生心脏骤停的机率。因此,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此类患者接受全面性的身体检查,尤其是关于神经、心肺功能以及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必要的治疗,并且更进一步的制定包含多个科别的出院计划,使其能回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的能力。[3]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